-
曲久辉院士荣获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奖
当地时间11月20日,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峰会,期间举行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奖颁奖仪式,将可持续发展杰出研发奖授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院士,以表彰他在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今年是该奖项首次在水研究领域颁发,体现出对中国水科技巨大进步的认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lav W. Hermanowicz教授代表可持续发展奖评委会,介绍了曲久辉院士在“从源头到龙头”饮用水净化、水生态保护以及污水资源概念厂等方面的成就。随后,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彼得·诺贝尔向曲久辉院士颁奖。曲久辉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十分荣幸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奖。他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团队在水处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他指出,水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水科技发展将惠及全球众多发展中国家,并期待与更多机构开展合作,为全球水危机提供“中国方案”。可持续发展奖由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于2022年设立,分设实施领导力奖、杰出研发奖和特别贡献奖。杰出研发奖聚焦于应用科学,奖励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包括能源、水和农业等领域。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彼得·诺贝尔向曲久辉院士颁奖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11月21日
2024-11-21
-
中心青促会小组举办“啃硬骨头”系列报告第五期
11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称“青促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小组在生态楼601举办“啃硬骨头”系列报告第五讲,本期报告嘉宾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刘歆研究员,分别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两个环境地球科学创新故事”、“冯康——独创‘有限元’,开启无限可能”为题进行报告,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心青促会小组组长庄媛主持。朱院士通过化学领域制造和确认污染正反两个方面的几个小故事,介绍了五位化学家不屈不挠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提出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全局性视角和完整的逻辑体系的重要性,鼓励青年科研人员要坚持和坚守,奔着困难去而不是绕着困难走,力求突破原创性的方法和理论框架,为青年科学家抢占科技制高点起到有力的指引作用。刘歆研究员分享了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冯康先生的一生。介绍了冯康先生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独立于西方所创造了有限元方法,以及该方法对计算数学发展所起到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和在科学与工程计算各相关领域中的巨大影响力。刘歆还分享了冯先生披荆斩棘、引领学科发展的科学视野;提携后辈、甘为人梯的广阔胸襟。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组建了CAX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将弘扬冯康精神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紧密结合。“啃硬骨头”系列报告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命名,在鼓励青年职工积极探索如何围绕瓶颈问题啃硬骨头。此次活动联合研究生会,也是中心工会 “聚力创新 智汇双清”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的一次尝试,旨在抢占科技制高点、学科交流促创新。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朱永官院士报告刘歆研究员报告中心青促会小组人事处研究生会2024年11月14日<!--!doctype-->
2024-11-14
-
周伟奇课题组在城市绿地降温效率尺度推绎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周伟奇课题组在城市绿地降温效率尺度推绎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以“A scaling law for predicting urban trees canopy cooling efficiency”为题在线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城市热岛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剧城市升温的问题,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和居民身心健康,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城市绿地具有显著降温作用,为此,全球众多城市设定绿化目标、启动城市绿化行动,以缓解城市高温。但是,城市绿化目标的降温效果如何?这一城市管理和决策者关切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回答。这是因为已有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居民区、街道等局地尺度,研究结果难以外推至管理和决策者关心的城市尺度,无法为城市尺度绿化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围绕局地尺度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如何推绎到城市尺度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团队以四个气候背景迥异的城市:中国的北京和深圳,美国的巴尔的摩和萨克拉门托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引入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推绎思想,采用绿地降温效率量化降温成效,通过解析从局地到城市一系列分析单元上降温效率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降温效率随分析单元的增大而上升,呈幂函数的定量关系的规律。该定量关系在不同气候背景、不同天气条件下具有稳健性,可为计算城市尺度降温效率,制定城市绿化目标提供关键科技支撑。论文的通讯作者为周伟奇研究员和美国卡里生态系统研究所Steward Pickett教授,第一作者为助理研究员王佳。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论文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40121012图1 绿地降温效率科学研究与城市绿化行动现实需求存在空间尺度不匹配的问题图2 绿地降温效率随分析尺度增加呈幂函数变化规律,且在不同气候背景、不同天气条件下具有稳健性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11月11日<!--!doctype-->
2024-11-11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11月7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中关村中学)召开合作交流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李强,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副主任宋茂勇,中关村中学总校校长苏纾,党委书记祁建欣,以及中关村中学相关校领导、教师代表,中心各实验室科研骨干、机关相关处室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占剑主持。会上,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张秀丽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合作基础,播放了中关村中学国科大实验班宣传片,中关村中学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院长刘运宸介绍学院情况。随后,双方代表分别发言,就合作方向和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苏纾指出,中关村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科学的基因,中国科学院与中关村中学历史渊源深厚,希望中心能深入提供学术支持,助力中关村中学培育出科技创新的栋梁之才。李强表示将积极发挥作用,全力支持中关村中学的建设发展,服务校所联系。最后,房自正表示中心将全力支持中关村中学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特色发扬,希望双方深化交流研讨、清单式推进落实,实现合作双赢。座谈会后,宋茂勇与苏纾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签约现场合影座谈现场综合办公室人事处2024年11月10日<!--!doctype-->
2024-11-10
-
张长斌课题组在催化转化CO2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长斌课题组在催化转化CO2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Sulfate residuals on Ru catalysts switch CO2 reduction from methanation to revers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909-8)。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CO2的高效催化转化近年来成为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常压条件下,CO2催化加氢反应主要发生甲烷化反应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RWGS),分别生成CH4和CO,这两种产物在能源和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在反应温度低于500 oC时,CO2的甲烷化反应在热力学上比RWGS反应更为优势,如何在此条件下实现向CO的高选择性转化仍然是一个技术上的重大挑战。Ru基催化剂是CO2催化加氢反应的一类重要催化剂,研究者们前期发现Ru负载在不同TiO2载体时选择性存在显著的差异,通常归因于TiO2的晶型效应和金属与载体强相互作用。张长斌研究团队深入探究了不同商业来源TiO2以及不同气氛预处理对Ru/TiO2催化剂CO2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发现TiO2载体上残留的微量硫酸根(SO42-)是导致CO2还原选择性显著变化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无残留的Ru/TiO2表面主要生成甲烷,而表面有微量SO42-残留时产物主要为CO,Ru/TiO2由高效甲烷化催化剂转变成为高效的RWGS催化剂。进一步发现,CO2还原选择性发生转变与Ru/TiO2界面处的SO42-密切相关,而空气焙烧处理是诱导SO42-从TiO2载体迁移至Ru/TiO2界面的必要预处理条件。系列表征和DFT理论计算表明,Ru/TiO2界面的SO42-显著增强了H从Ru颗粒向TiO2转移,从而阻碍了CO加氢生成CH4,显著提高了CO选择性。该研究发现突显了催化剂表面微量元素在CO2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为设计和开发高性能的多相催化剂提供了重要启示。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敏,通讯作者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刘福东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长斌研究员。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22025604和22276204)的支持。图1. 微量硫酸根(SO42-)对Ru/TiO2催化还原CO2性能的影响。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2024年11月10日<!--!doctype-->
2024-11-10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第二十五届发展战略研讨会成功举行
10月30日-11月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第二十五届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密云召开。中心领导、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研究员、机关正副处长、在职党支部书记、部分副研究员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密云区怀柔科学城东区办副主任李延秋、副科长程祥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主题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聚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做题为《科研惯性与质的飞跃》的引导性发言。他强调,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克服科研上的惯性,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围绕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更好地抢占科技制高点。他指出,当前中心的工作重点有以下四点:一是合理处理人才“引-育”的关系,切实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二是向纵深发展(极宏观拓展、极微观深入),进一步加强综合交叉,努力突破知识边界;三是积极推进有组织高质量的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四是优化组织模式,营造更加开放和平等互助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升大家的科学品味。朱永官最后用“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和“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勉励中心科研工作者不断进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所50周年。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在《凝聚力量 深化改革 加快抢占生态环境科技制高点》的报告中,汇报了中心党委2024年党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带领全体人员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院党组重要改革部署。他指出,中心必须充分发挥体系化、建制化的优势,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才能抢占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他强调,要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坚持把巡视整改与抢占科技制高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重大任务谋划、科研单元管理、考核评价激励、人才培养引进和资源条件配置等方面的改革,持续深入推动巡视整改任务落地见效,全面推进中心高质量发展。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做《讲政治 重监督 控风险——全面从严治党监督工作报告》,该报告围绕突出重点、健全机制、聚焦问题三个方面,探讨纪律检查工作如何为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实保障。他指出,在“突出重点,强化政治监督”方面,中心纪委始终对标党中央、院党组和中心党委的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在“健全机制,强化日常监督”方面,中心纪委建立健全纪委委员和支部纪检委员的履职规范,加强管理部门的职能监督,完善制度的全覆盖全链条管理;在“聚焦问题,强化风险防范”方面,中心纪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责成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监督,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占剑最后表示,中心纪委将继续深化监督工作,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为中心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各学科专班分别围绕化学品与环境健康、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城市与区域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组技术等学科做报告。各项目专班分别做题为《新污染物治理国家专项申报进展汇报》《工业废水资源化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全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预警技术》《饮用水高风险污染物极限残留技术》的报告。全体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就如何抢占科技制高点、如何进行学科交叉、如何开展机制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热烈的讨论。朱永官在总结中指出,要推动学科交叉,站在实际科技前沿,就要打造一批充满活力的学科专班和项目专班,专班的建设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携手各方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他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专班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学科交叉和合作交流,中心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共同为抢占生态环境领域制高点的目标贡献力量。研讨会期间,11月1日正值中国科学院成立75周年纪念日,组织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10月16日重新开放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与会人员在国科大讲解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历史展。纪念馆内记录了中国科学院1万余名参研参试人员名录和信息,大家看到那些曾经在怀柔火箭实验基地曾经工作过的中心的老专家、老同志的名字更加倍感敬佩与亲切。本次参观大家表示意义深远,既是倾听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故事,又是传承弘扬老科学家精神的具体实践。合影综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2024年11月7日<!--!doctype-->
2024-11-07
-
-
首届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10月23-26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发起,联合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生态学学会共同主办,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共同支持的首届“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伊朗、斯里兰卡、中国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健康联盟等34家科研教育机构、国际组织与社会团体的50位科学家、教育家及青年学者齐聚北京,交流前沿思想,共享创新知识,携手应对可持续发展全球共性挑战。大会主席由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担任。大会设5个主题会议。主题会议一聚焦“环境社会和谐共生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提供良性耦合机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研究主任、法国科学院院士伊冯•勒•马霍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德里斯科尔•查尔斯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赵惠军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迈克尔•巴蒂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吴兆堂教授,英国剑桥大学金鹰教授以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华研究员、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员分别发表精彩报告;主题会议二作为“2024年中法环境月”主题活动,在法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法国驻华参赞罗曼•哲凯先生主持,中法科学家共同回顾两国建交60年来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积极展望One-Health框架下的合作未来;主题会议三聚焦“城市未来发展”,汇聚全球城市管理者、科学家、企业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系统思考城市健康与福祉及其研究方法,积极探索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路径;主题会议四聚焦“产业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从生物科学、环境健康、城市规划、气候适应性和循环经济等多个研究视角,分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探讨复杂系统科学、城市科学、可持续科学及产业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为提高城市韧性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解决方案;主题会议五面向全球青年学者,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洪波研究员的引领下,充分展示为探究城市环境与健康复杂联系,在生态学、社会学、环境化学、微生物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推动发展青年科学家合作伙伴关系。 “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的发起,旨在以“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倡导贯穿生命共同体的One-Health理念,促进环境健康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深耕多学科、跨领域的国际合作与青年伙伴网络,共同为科学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朱永官院士做大会致辞主题会议现场大会合影国际合作处2024年10月26日
2024-10-27
-
中心主办期刊《生态学前沿(英文)》入选2024年度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10月8日,北京市科协公布了2024年度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拟入选项目,中心主办期刊Ecological Frontiers(中文名《生态学前沿(英文)》)成功入选首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英文科技期刊”支持项目。该项目主要支持近年来入选中国科协卓越期刊行动计划的高起点新刊和海外回归试点期刊。Ecological Frontiers作为首批海外回归试点期刊,目前已被ESCI、Scopus等数据库收录,CiteScore为5.3, 2024年发布的首个影响因子为4.7,位于Q1区。 期刊简介:Ecological Frontiers(中文名《生态学前沿(英文)》)原名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英文)》),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的高级英文学术期刊,双月刊。由傅伯杰院士和欧阳志云研究员担任共同主编。Ecological Frontiers报道生态学领域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旨在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机制。接收的文章类型包括编者按(Editorial)、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研究综述(Critical Review)、政策论坛(Policy Forum)、国际合作研究进展(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ies)和评论与回复(Comment and Reply)。Ecological Frontiers坚持产生于科学性、立足于学术性、着眼于实践性、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办刊理念,尤其致力于服务和推进发展中国家生态学研究、传播与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生态学家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合作,欢迎投稿!期刊网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ecological-frontiers联系我们:aes@rcees.ac.cn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2024年10月23日<!--!doctype-->
2024-10-23
-
中斯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农业研讨会在中心成功举办
10月18日,“中斯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农业研讨会”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行,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大学校长Terrence Madhujith教授一行4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艳芬教授一行3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炳方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刘路博士等受邀参加,中心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相关科研人员参会,会议由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研究员主持,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致开幕词。 朱永官院士首先对佩拉德尼亚大学代表团到访表示欢迎,期待双方在土壤和农业相关领域加强交流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和国际研究网络,将合作领域拓展到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王艳芬教授表示环境和健康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应对是中斯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佩拉德尼亚大学校长Terrence Madhujith教授对中国科学家们为改善斯里兰卡民生所作的贡献表示由衷感谢,并坚信未来中斯双方的合作会更加广泛。随后,双方科研人员结合研讨会主题和各自研究方向进行交流和讨论,内容涉及土壤健康、作物营养、生物肥料、粮食安全、生态恢复及可持续性等。与会代表就共同感兴趣的合作方向交换了意见。Terrence Madhujith教授希望双方在智慧农业、气候变化应对以及教育水平提升等方面加强合作,朱永官院士就具体合作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同时强调了多学科交叉和全球视角的重要性。 本次研讨活动是践行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JRDC)2024年3月第一次学术理事会的精神,是双边合作领域的重要拓展,对于中国和斯里兰卡在土壤与农业领域的深化合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环境科技海外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2024年10月23日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