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生活垃圾零废弃
零废弃(Zero waste)是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可以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最大化。方法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管理资源和废弃物,目标是消除废弃物及有毒物质排放,减少所需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零废弃”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发源于澳大利亚,并很快为世界多个国家所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倡。生活垃圾零废弃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上,并且有所深入和提高。垃圾分类回收无法避免废弃和毒害,并且只强调增加回收,零废弃旨在减少废弃生产,避免生产毒害,强调物尽其用。
要实现生活垃圾零废弃,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自然界不存在无用之物,唯一制造废弃物的生物是人,物尽其用,要寻找它的附加价值,真正树立起垃圾也是资源,而且是宝贵的再生资源的新概念,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垃圾的产生,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最终实现零废弃。其次,需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加大宣传和推行力度。北京市政府一直相当重视垃圾的回收利用,并决定在2009年设立100多个试点,推行生活垃圾零废弃。同时,要开发和推行生活垃圾再利用的科学技术,将零废弃落到实处。目前,一些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已经开展了生活垃圾堆肥等技术,为实现生活垃圾零废弃提供了科技支持。北京市目前已经有两家垃圾堆肥处理厂,平均日处理能力300t,年产堆肥2万t。然而由于垃圾肥本身的品质和人民对垃圾肥的认识问题,使得垃圾肥销售量很有限,因此进一步提倡垃圾的回收利用,使垃圾分类回收和垃圾零废弃等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够真正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2009-11-08
-
臭氧功与过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报道,由于臭氧层臭氧的减少,导致紫外线增加,危害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又有报道近地层臭氧污染,将导致人类的疾病增加。人们不禁要问,臭氧多到底好不好呢?
臭氧是大气层中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在大气中的含量和分布直接影响大气的辐射平衡,进而影响全球和局部气候的变化。大气层中大约90%的臭氧存在于平流层中,只有10%存在于对流层和近地层中。存在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像一个巨大的过滤网,可以吸收和过滤掉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有效地保护着地球上生物的生存。而存在于近地层中的臭氧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就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污染气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动植物生长。
近地层臭氧浓度增加是怎样造成的呢?臭氧不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而是由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合适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随着城市发展、能源结构的转变、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高浓度臭氧污染将成为大气污染中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臭氧会刺激肺呼吸道,使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深呼吸疼痛,以及室外活动或运动时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方面,臭氧污染通过降低植物叶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净同化作用,改变同化物的分配,进而抑制植物生长和加速植物老化,使植物容易遭受病虫害、其他污染物,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造成农作物减产。
2009-11-08
-
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的一种。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浮尘,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扬沙,指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强沙尘暴,则指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十分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
实际上,沙尘暴(Sand Duststorm)是沙暴(Sandstorm)和尘暴(Duststorm)两者兼有的总称。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很少,地表异常干燥,土壤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频频发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也有人为因素,在不适宜栽植或者开垦的地区种植树木或者开垦农田,都会导致土壤裸露,增加沙尘暴发生的概率,并且会加速荒漠化的进程。因此应该采取适当的治理方式,从源头控制沙尘暴的发生。
客观地讲,沙尘天气虽然不好,但其影响并不一定全部是负面的。尘土是富含钙质的,它可以中和酸性的如二氧化硫等物质,对于日本等酸雨多发国来说,是有一定益处的。尘土在飞行途中掉进海里,对于海洋生物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营养品。
2009-11-03
-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对该活动可能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害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根据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的评价。按评价要素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规模和种类,可分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评)、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评)、技术和产品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我们平时所了解的多为是项目环评,而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除了单纯的项目建设外,很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都制定了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但是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某些经济发展规划,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巨大,范围更广泛,因此应该在制定发展规划之前,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 的问题出现。
早在1979年,我国就把项目环评作为法律制度确立了下来,以后陆续制定的环境保护法律均含有项目环评的原则规定,2002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不仅把项目环评也把规划环评作为法律制度确立了下来。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已经对战略环评十分关注,力求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发展制定过程当中,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从最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矛盾,实现持续发展。
2009-11-03
-
自来水常见异常现象及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自来水异常现象,那么这些现象到底是有什么引起的呢?
水发浑,是由于管道破裂,抢修过程中带入了泥沙引起;水发黄的原因是于镀锌管道因长年使用或管材质量问题造成锈蚀而形成的自来水二次污染;水发白是由于溶入水中的空气经压力作用分解成微小气泡或者漂白粉产生一种轻微白灰色引起;水发红则是因为输配水管道内壁腐败形成铁锈,三价的铁溶于水后表现为棕红色;水发黑,锰氧化后沉积于管壁上,在恢复供水或水流速度变化较快时剥离下来发生水变黑现象;我们平时烧水后在盛水容器中出现的水垢是因为水在加热时,溶解的钙、镁离子与某些酸根离子形成的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或混合物,从水中析出而形成的沉淀。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2009-11-03
-
什么是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里斯教授(William E.Rees)提出。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活动都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物,生态足迹就是用土地和水域的面积来估算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从而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产力能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严重。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海洋(水域)等6种生物生产面积类型。
生态足迹的意义不在强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有多严重,而是探讨人类持续依赖自然以及要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不仅可以用来评估目前人类活动的永续性,在建立共识及协助决策上也有积极的意义。
2009-11-03
-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流动,为人类提供产品(如粮食、蔬菜、水果、木材等)和服务(如调节气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2008-08-04
-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的烟雾,属于大气污染中的二次污染物。它们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进行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对人、畜、农作物、工业产品、建筑物等都有危害作用。这种烟雾使人的眼、鼻、气管、肺粘膜受到反复性刺激,出现流眼泪、红眼睛、起床、咳嗽等症状。受害严重者呼吸困难、头晕、发烧、呕吐、恶心等。长期伤害可引起肺功能衰退、支气管炎、肺癌等。 可能由于日光照射情况不同,光化学烟雾除显淡蓝色外,有时带紫色,有时带褐色光化学烟雾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光化学烟雾可使环境的能见度降低。 著名的有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008-07-17
-
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是无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因此而得名“臭氧”。 由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层,使氧分子裂变成氧原子,而部分氧原子与氧分子重新结合成臭氧分子。距地面15至50公里高度的大气平流层,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太阳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 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使得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逐渐上升。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即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由此可看,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在自然状态下,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分子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分解成为氧原子,并很快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进一步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臭氧分子,使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达到动态平衡。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从而抵挡大量的有害的紫外线到达地球。 科学家们一般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按照波长的长短分为三个区。 波长在315至400纳米之间的紫外线称为UV—A区,该区的紫外线不能被臭氧有效吸收,但是也不会造成地表生物圈的损害,事实上这一波段少量的紫外线是地表生物所必需的。 波长为280至315纳米的紫外线称为UV—B区,这一波段的紫外辐射可能到达地表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 波长小于280纳米的紫外线部分称为UV—C区,该区紫外线波长短能量高,不过该区的紫外线能被大气中的臭氧和氧气完全吸收,即使是平流层的臭氧发生损耗,UV—C区波段的紫外线也不会到达地球,所以不会对地球表面造成不良影响。
2008-07-17
-
什么是水污染?
当肮脏、有害的物质进入洁净的水中,水污染就发生了。水污染最大的特点是污染物会在水体中迅速扩散,很小体积的浓缩污染物,会使大面积水体顷刻间全面污染,鱼虾死亡,使人和其它生物依赖的水源立刻失去利用价值。 地球上的水污染主要是人类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引起的。 工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 1.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2.矿山污水; 3.把固体工业垃圾堆放在水边。 农业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 1.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 2.养殖场排放的畜禽污水; 3.水土流失。 生活对水的污染源主要有: 1.把生活垃圾倒在水边; 2.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3.把餐饮泔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体中; 4.车油泄漏和在河边洗车。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