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是一种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的一种。沙尘天气可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浮尘,指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扬沙,指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强沙尘暴,则指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十分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

  实际上,沙尘暴(Sand Duststorm)是沙暴(Sandstorm)和尘暴(Duststorm)两者兼有的总称。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很少,地表异常干燥,土壤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频频发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也有人为因素,在不适宜栽植或者开垦的地区种植树木或者开垦农田,都会导致土壤裸露,增加沙尘暴发生的概率,并且会加速荒漠化的进程。因此应该采取适当的治理方式,从源头控制沙尘暴的发生。

  客观地讲,沙尘天气虽然不好,但其影响并不一定全部是负面的。尘土是富含钙质的,它可以中和酸性的如二氧化硫等物质,对于日本等酸雨多发国来说,是有一定益处的。尘土在飞行途中掉进海里,对于海洋生物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营养品。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