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野外,怎么防治毒蛇咬伤——国内可能存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
      国内可能存有抗蛇毒血清的医院
      http://weibo.com/p/1001603745429954132370 
      (新浪微博 By SnakeSeeker齐硕) 
      被蛇咬之后,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14或联系网络通畅者,查询医院联系方式及出动救护车。 
        关于季德胜蛇药

    季德胜蛇药治疗毒蛇咬伤效果有限,但治疗蝎子等咬伤效果较好 
      蛇药里面主要的成分是蟾蜍的蟾酥。季德胜蛇药治毒蛇咬伤效果是有限的,治蜈蚣、蝎子和蜜蜂咬伤还是挺管用的。大家如果经常出野外的话,可以备一点蛇药片,可以买一点医用酒精,提前把蛇药片泡在酒精里,泡的时间越长,有效成分浸出的越多,效果会更好。 
    2017-06-08
  • 行走野外,怎么防治毒蛇咬伤——北京的蛇类

    北京的蛇类

    北京的蛇类

    黑眉曙蛇

    黑头剑蛇

    虎斑颈槽蛇

    黄脊游蛇

    乌梢蛇

    白条锦蛇

    玉斑丽蛇

    赤峰锦蛇

    北京的毒蛇种类

    华北蝮

    短尾蝮

    西伯利亚蝮
      根据《四川动物》最近的一篇文章的统计,北京总共有15种蛇,其中有3种是毒蛇。离我们最近的北京香山有短尾蝮分布;北京门头沟的百花山、小龙门、妙峰山、灵山比较多的是华北蝮。华北蝮和短尾蝮在一些山上是同域分布的。比如说雾灵山还有百花山,海拔比较低的山腰以下,主要以短尾蝮为主,海拔较高的以华北蝮为主。西伯利亚蝮指名亚种是沿着大兴安岭和燕山山脉分布,在北京只有雾灵山海拔1000m以上的地方才有。 
     
    百花山的百草畔的草甸经常有人拍到华北蝮
    Poisonous snake VS Venomous snake的区别

    Poisonous snake 和 Venomous snake的区别 
      毒蛇的英文应该是Poisonous snake还是Venomous snake?Poisonous的毒液是通过分泌的,典型的像蟾蜍,通过皮肤会分泌毒液,一旦动物食用了蟾蜍之后就会中毒,但蟾蜍咬人是不要紧的。一般蛇是Venomous,毒液是通过毒牙注射进动物体内才发挥毒性,但毒蛇本身是能吃的(我们不提倡)。也有Poisonoussnake,虎斑颈槽蛇就是,为什么叫颈槽蛇?因为颈部有一个沟槽,里面的腺体储存了一些毒液,这个毒液是防止天敌捕食的,跟蟾蜍的原理是一样的。虎斑颈槽蛇会把吃过的蟾蜍的毒液据为己用,收集到颈部的腺体中,看到敌人时会从颈部沟槽射出毒液。

    虎斑颈槽蛇为Poisonoussnake
    2017-06-08
  • 行走野外,怎么防治毒蛇咬伤——毒蛇咬伤的急救和治疗
    毒蛇咬伤的急救

    毒蛇咬伤急救注意事项 
      首先第一时间摘掉所有的首饰,因为毒蛇咬伤之后,咬伤的部位很快会肿胀起来,根据毒液的毒性不同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扩散。首饰,尤其是戒指和手镯,会造成血液无法循环,那首饰以上的部位至少在3-5天之内血液无法供应,基本就要截肢了。适当按压流血,因为蛇毒是顺着伤口留在血液里,挤压血液可以排毒,但不要太使劲,不要拿真空的拔毒罐,把皮和肉都拔烂,造成二次伤害,也不要随便拿烧毒的针头捅进伤口。但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冷敷处理,减缓血液循环,减缓疼痛。但不要低于5℃,第一个会把机体冻伤,也相当于二次伤害,而且温度过低会导致生理上的应激,使身体制热,加速血液循环。虽然平时不提倡大家抓蛇,但是被蛇咬伤之后,能将其打死、捕获或者拍照的话,可以鉴定是不是毒蛇,然后根据毒蛇的种类选择血清。还有就是被毒蛇咬伤之后最好不要继续走动,这样会加速血液循环,应该由他人背扶或用担架抬到车上,尽快送往医院。     

    毒蛇咬伤后错误或无效的做法
      用嘴吸出毒液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口腔有一些伤口,可能会造成二次中毒;另外一点是用嘴吸出血液并不能有效排毒,因为蛇毒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多肽和一些大分子物质,它与人体是通过化学方式结合的,不是通过物理的方式能够将毒液排出的。    

    一些蛇牙很长,蛇毒注射的深度较深,用火烧基本没法破坏深层的毒液
      那么用火烧能不能去毒?理论上可以,因为高温会破坏毒蛇的蛋白质结构。但是蛇咬的伤口一般比较深,举个极端的例子,五步蛇的成体毒牙差不多在2.5cm,火烧根本无法破坏毒液。 
      那么割一个口子,然后深入烫烧行不行?千万不要轻易切割伤口,因为一般伤口的周边还会有毒液的残留,如果切割伤口以及拿针棒深入伤口的话,可能还会带入毒液。另外,血性毒的毒蛇,它的毒液本身是阻止血液凝固的,如果切割伤口,那就会加剧出血。所以不要烫烧伤口,也不要随便切割伤口。如果初期治理及时的话,完全可以坚持到医院。被蛇咬之后,首先认清是什么蛇,然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常规的伤口清理,结扎伤口。结扎的原则是“留一指,松一刻”,在伤口上端的一指处进行结扎,每一刻钟松一下,避免伤口下端血液供应不足,然后赶紧联系医院。
      还有一点是蛇咬之后不能喝酒(被咬了心情郁闷,借酒消愁一下…),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
      毒蛇咬伤的治疗    

    毒蛇咬伤治疗
      接下来的治疗就交给医院了。主要是注射抗蛇毒血清,打血清之前也要看一下人体是不是对血清过敏。血清可以使用到科的级别,但最好是使用同一个种的抗蛇毒血清。特别严重的要进行血液透析,清理毒液。有凝血障碍,血流不止的话要注射凝血因子。如果被银环蛇咬了,刚好没有血清的话,一定要用呼吸机辅助,防止心脏骤停,至少能坚持到血清从其他地方调过来。 
      有的人问,被毒蛇咬伤之后,体内是不是会产生抗体?抗体是有的,但不见得是好事。如果体内有抗体,再次被毒蛇咬伤之后,抗体会产生排斥反应,严重的可能导致当场休克。
    2017-06-08
  • 行走野外,怎么防治毒蛇咬伤——毒蛇咬伤的预防

    个人防护措施 
      那么在野外我们该怎么预防毒蛇的咬伤?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患于未然。登山的时候尽量穿长衣长裤、高帮登山鞋或畅通雨鞋,因为一般的毒蛇是从地上往上咬的,它有一个攻击角度,所以高帮鞋加上一条比较厚的裤子,一般是没问题的。有一些蛇是经常在树上的,树上的蛇怎么防?也很简单,戴一顶宽沿的帽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阻止蛇类自上而下进攻;一些皮革材质的手套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怎么来确定手套防不防蛇咬?拿一根针捅一下,如果没法捅穿,那就没问题了。看到蛇不要去踢,尽量避开,再不济就用木棍或登山杖把它挑开。

    溪流边蛇比较高概率分布的地方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野外行走的时候初步地判断什么地方比较可能有蛇的栖息。像有山有水的地方,夜间在溪流边可能会有南方银环蛇,然后溪流边的树枝、灌丛竹叶青会比较多。

    荒漠中蛇比较高概率出现的地方是一处隐蔽地

    开阔区域中的一处隐蔽地可能会有蛇
      不要以为荒漠中就没有蛇。有这样一个规律:到了一个很空旷的地方,在所有空旷的环境里面,就那么一处隐蔽的地方,那这个地方就可能有蛇;反过来,如果到了一个非常茂密的地方,而只有这么一小片开阔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也可能就蛇,因为光能照到这个开阔的地方,而蛇可能出现在这一小片开阔地来晒太阳。

    个人防护措施
      接下来是从行为上的防护,大家尽量结伴行动,如果有人被咬伤了,其他人还能进行急救或呼救。不要徒手翻石头和探洞穴,最好戴个手套或用棍子。住帐篷的时候不要留缝隙,鞋和衣服尽量放在里面,如果放在外面,那穿之前要检查一遍。穿过林子的时候不光要注意有没有毒蛇,还要看看有没有蜘蛛网或者蜂巢。

    野外遇蛇的防护措施
      上图为错误示范,野外遇蛇千万不要调戏!野外看到蛇不用紧张,因为蛇对人的恐惧程度要远远大于人对蛇的恐惧程度。蛇也不太愿意咬人,因为毒液释放之后需要可能一周甚至更久的时间积攒,而这是它吃饭的东西。所以一般蛇看到人之后它会先逃走。如果它不走,那咱们得让路,比如在山上的时候,我们可以往上走,然后把蛇往低的地方赶。如果在草丛里看到蛇,那就跺一脚,基本蛇都会跑掉,再不跑,就用棍子拨一下,别使劲打。一般蛇逃跑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它会往远离声源的方向逃跑,一个是往低处逃跑。如果在一条窄路上碰到一条眼镜蛇向你立起来怎么办?也不是那么可怕,把雨伞打开,或者拿书包挡一下,然后往后走。眼镜蛇一旦立起来了,它只会往前突,它一般是在吓你,如果你走了,它觉得危险过去了,它一般也会走掉。大家始终记住一条原则,就是蛇是怕人的,不管什么蛇,你只要走了,它一般不会追。除了成年的眼镜王蛇和黑曼巴这种领域性强脾气暴躁的BOSS级的毒蛇可能会追着人咬,但我们在野外碰到它们的概率跟买彩票一样,是极其小的。
    2017-06-08
  • 行走野外,怎么防治毒蛇咬伤——毒蛇的危害
      评估毒蛇的危险程度

      那么毒蛇到底有多厉害?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就是LD50(median lethal dose, Lethal Dose, 50%,半数致死剂量),它的值越小,蛇的毒性越强。它是根据实验样本测得的半数致死量,一般实验样本是小白鼠,以蛇毒干粉为例,能够杀死50%样本量(100只小鼠杀死50只)的最低干粉剂量就是这种蛇干毒对小鼠的LD50。当然毒蛇的毒性大不大不能只看LD50,影响蛇毒的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说蛇的体型大小,不同体型的毒蛇注毒量肯定是不同的。还有蛇的生活状态,比如刚刚从冬眠出蛇的毒蛇,它虽然毒量不是很大,但是毒液的浓度非常高;怀孕的个体,因为很长时间不进食,所以毒腺中储藏有大量的毒液;刚刚进食之后,因为刚刚使用了毒液,所以毒液储量小一点。此外,毒牙的长短,这决定了毒液注射的深度。还有一个是咬伤的部位,像竹叶青虽然LD50非常高,也就是毒性不强,但因为它经常在树上,所以一般咬到人的颈部以上,会造成水肿和窒息,很容易致死。
      致死机理 

    血液毒的致死机理 
      被咬后的症状根据血液毒和神经毒不同而有不同的致死机理。被咬之后淋巴结的免疫性会发生反应,造成喉头水肿。还有血细胞破裂之后,肌红蛋白进入血液,走到肾,就把肾小管堵住。血液中的血钾上升会导致心跳的骤停。还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内外出血。有些被蛇咬了之后会留下后遗症,比如手麻,是因为末梢神经坏死。

    神经毒的致死机理
    神经毒主要是阻碍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使肌肉瘫痪,呼吸和心跳不受控制。但一般银环蛇和金环蛇从咬伤到致死有一个潜伏期。神经毒的蛇咬人因为没有血液毒的成分,所以不疼,但等神经毒发挥作用的时候抢救已经来不及了。
    2017-06-08
  • 行走野外,怎么防治毒蛇咬伤——毒蛇的识别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蛇才是毒蛇?可以按照类群把一些常见特征组合在一起,符合一组特征的才属于毒蛇,而不只是符合一个特征。有一些“”“毒蛇”是山寨的,长得像毒蛇,但没有毒。 

    蝮蛇和蝰蛇的特征
      蝰蛇科的一般特征为:三角头、竖瞳孔和皮肤粗糙。这两个是比较典型的,蝮蛇和蝰蛇最大的共同点是竖瞳孔。但蝮蛇的眼睛和鼻孔之间有一个颊窝,而蝰蛇没有颊窝。 

    蝰科的特征
      蝰科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大部分蝰科毒蛇的鳞片一般不反光,比较暗淡。 

    真假蝮蛇的区别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怎么看蛇有没有毒,从眼神能看出来。无毒蛇的眼神比较呆萌,毒蛇的眼神比较犀利。 

    无毒蛇(翠青蛇)和毒蛇(竹叶青)皮肤的区别
      翠青蛇和竹叶青看起来都是绿的,但毒蛇竹叶青的皮肤是哑光的,没有光泽,而翠青蛇的皮肤比较亮。 

    翠青蛇和竹叶青的眼神比较 
      还有就是从眼神区别,毒蛇竹叶青的瞳孔是竖的,看起来比较犀利,而无毒蛇翠青蛇的瞳孔是圆的,看起来比较呆萌。 

    眼镜蛇科特征 
      眼镜蛇类的特征为:圆形头、瞳孔圆形、颈部皮肤松弛有花纹、多会发出喷气声、白色环纹、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 

    “山寨”眼镜蛇 
      但大家在野外看到蛇,不管是山寨的毒蛇还是货真价实的也好,都把它当作毒蛇,避开它们就好。 

    环蛇属特征 

    “山寨”金环蛇、银环蛇 
      说实话,银环蛇和白环蛇在野外不是很好区分,所以还是那句话,看到蛇就尽量避开它们吧。 
    2017-06-08
  • 行走野外,怎么防治毒蛇咬伤——毒蛇的毒器
      根据北京市304医院粗略统计,每年北京及北京周边被毒蛇咬伤送到307医院治疗的有超过100人,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观的。相信大家今天坐在这里,都比较喜欢自然,热爱户外运动,所以见到蛇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随堂调查中野外见过蛇的听众超过80%)。但是见到毒蛇怎么办,被毒蛇咬伤之后要怎么治疗?有的说要打火机烧的,有的说要用火柴头烫的,要捆扎的,还有使用拔罐器抽毒的,说什么都有。所以在这里呢,我选了一些比较靠谱的外文资料以及我本人的亲身经历跟大家分享。被蛇咬了之后要怎么办?以及在野外如何避免正面地相遇毒蛇?这个是最重要的。 
      毒蛇的毒器     

    SNAKE FANGS AND VENOM
      首先介绍一下毒蛇。蛇的制毒整个是一个系统,从毒液的产生到注射可以说是一条流水线。毒液在毒腺(Venom Gland)产生之后经过毒液管(Venom Duct)运输到的毒牙(Fang)。蛇的毒牙是一个真空的管状结构,它和注射器的结构几乎是一样的。     

    毒蛇的分类
      然后毒蛇可以分为几大类。首先按照科学动物学的分类系统,按照类群分为蝰科(Viperidae),像蝮蛇和响尾蛇;眼镜蛇科(Elapidae);还有游蛇科(Colubridae),一些游蛇科蛇类具有后沟牙。按照毒牙的结构可以分为管牙、前沟牙和后沟牙毒蛇。按照毒性可以分为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 

    管牙毒蛇

    蝰蛇和蝮蛇的管牙
      蝰蛇科毒蛇为管牙毒蛇(管牙的毒蛇灵活性比较强,毒牙所在的上颌骨能伸缩折叠)。 

    五步蛇的管牙


    沟牙结构 
      沟牙的侧面有一个槽,毒液除了从毒牙末端的出口喷出之外,还可以从侧面喷射。 

    眼镜蛇毒液从毒牙侧面喷射
      眼镜蛇为什么会喷毒?它是通过毒腺肌肉收缩产生压力,使毒液从侧面的缝中喷出来。    

    后沟牙毒蛇
      后沟牙毒蛇也是毒牙侧面有一个沟槽,区别在于毒牙的位置,后沟牙位于上口齿的后端,而前沟牙位于前端,就相当于人的臼齿和门牙的区别。 
    2017-06-08
  • 甲醛的危害
    甲醛——化学分子式HCHO,分子量:30.03,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醚。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

    甲醛是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甲醛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资料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空气中达到0.06-0.07 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 mg/m3时,就有异味,人感到不适;达到0.5 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 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 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

    人们的新居和办公室等场所都要购买家具和进行室内装饰,由于装修和家具制造要使用大量人造板材(如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强化地板和复合木地板等),而生产人造板所需大量的胶粘剂是以毒性高的甲醛为原料制造的,由于胶粘剂中的甲醛释放期很长,一般长达15年,使甲醛成为室内空气中的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2010-01-24
  •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协同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马世骏, 王如松, 1984)。复合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的复合体系。 
    马世骏先生根据他多年研究生态学的实践和他关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生态和经济问题的深入思考,于70年代提出了将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到一起的构思。他认为,从任何单一学科和单方面的角度都不能透彻地分析上述问题,当然也就更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70年代,他多次提出复合生态系统等概念,并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指出生态工程是实现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马世骏, 王如松, 1984)。马世骏先生指出,复合生态系统包括复杂的能量代谢及地球化学循环系统,而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思想所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它直接联系着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赵景柱, 1999)。 
    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式三个性质各不相同的系统,有着各自的结构、功能、存在条件和发展规律,但他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其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制约。因此,不能将这三个系统割裂开来,而必须将它们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加以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通过人这一“耦合器”耦合成为复合生态系统。显然,分析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分析复合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价值、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等各种作用关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上本质就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赵景柱,1992)。 
    马世骏, 王如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报, 1984. 4(1): 1-9。
    赵景柱. 论持续发展. 科技导报, 1992. 7(4): 13-16.
    赵景柱.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9. 33-46.
    2010-01-12
  • 生态环境内涵的回顾与思考
    王如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如松, 生态环境内涵的回顾与思考. 科技术语. 2005, (2):28-31)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蜂拥蚁聚;物质进进出出,能量聚聚散散,生命生生不息。人们无时无处不在和周围环境中的物、事、人打交道。
    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水、火、草、木、禽、兽、天、地构成绚丽多彩的生态网络。加上人气、人生、人知、人义和人文便构成了我们生机昂然的生态环境。
    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环境在英文中只有一个词:environment。而在德语中却有两类:Umfeld或Umgebung泛指一般的物理环境,Umwelt特指人和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包括人在内的生命有机体的环境,是生命有机体赖以生存、发展、繁衍、进化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总和。生态环境不同于单一的物理因子,它是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所依存的各种生态关系的功能性整合,迄今只在地球表层有限的薄壳中存在。如果把自然环境和生物都当作一维单元的话,生态环境则是两者间的二维互动关系。
    生态环境是有生物网络(个体、种群、群落)、有生命活力、有互动关系、有空间格局、有生态过程(代谢、繁衍、进化)、有人类影响、有自组织能力的环境,是人类及万物生灵得以生存、发展、繁衍、进化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是与特定主体相联系的相互作用关系空间,不等同于自然环境。一种自然环境如果和特定人群或生物没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关系,就不是这类人群或生物的生态环境。比如没有人烟和生物的戈壁沙漠是自然环境,但不是人类或绝大多数生物的生态环境;热带雨林不是北极熊的生态环境,冰川不是鱼类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也不等同于生态系统,它不包括作为主体的生物或人本身,在空间上不一定都是连续的,在形态上不一定都是物质的。 其主要功能是为主体提供生态服务,涉及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关系,其中不光有自然因子, 也包括了部分社会因素特别是政策、体制、技术和行为因素及社会关系,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交集。
    社会上普遍使用的生态环境一词,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俗称,指人类环境中与主体的生存发展最直接相关的那类环境。这里的主体是人,可以是一个人、一家人、一类人、一群人、一个地区的人、一个时段的人甚至整个人类;其客体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的、静态或动态的、物态或事态的、自然或社会的、局部或整体的,双向或网状作用的各种关系。
    人类生态环境是自然界水、土、气、生物、能源、矿物等生态因子和人类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等活动的系统耦合体,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规律,也受技术、体制、文化等社会关系的支配。
    根据从GOOGLE统计,在出现英文组合单词“ecological environment”的66800篇文献中,与美国(USA)有关的有10400篇,与英国(UK)有关的有8240篇,与欧洲(EUROPE)有关的有10300篇,与印度(INDIA)有关的有7950篇,与俄罗斯(RUSSIA)有关的有5580篇,与澳大利亚(AUSTRALIA)有关的有7720篇,与日本(JAPAN)有关的有12700篇,与德国(GERMANY)有关的有8160篇。这表明生态环境一词不只在大陆和台湾,在欧美日和世界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
    为什么人们对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居住环境、发育环境、市场环境、物理环境、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等都没有异义,唯独对生态环境或非生态环境就引起歧义了呢?问题出在“生态”一词的内涵。
    生态是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整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关系,在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生态学则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只在生态学工作者圈子里使用。F. F.Darling(1967)指出,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是一个超出初创者想象的意义更为重大的思想[1]。英文中只有ecology(生态学)和ecological(生态的或生态学的)两单词,没有作为名词的“生态”一词。著名生态学家H.T.Odum教授1988年访问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时,我们曾讨论过此事。他认为ecology也可以表示生态,但最好象经济(economy)和经济学(economics)的区别一样,将ecology解释为生态,而另为生态学创造一个新词,比如ecologics以代替ecology。希望科学术语工作者能对此作些研究,也许汉语能比英语更早为生态一词正名。
    民间泛谈的生态是生命生存、发展、繁衍、进化所依存的各种必要条件和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学。一个要饭的不懂生态学,但他知道晚上要有一个蜷伏歇息、躲避风雨的方寸之地,白天要到有人施舍的环境去乞讨,随身还要有一块御寒遮羞的衣被和接受施舍的行囊,他还会有意无意地学习怎样与施舍者交流以博取更多的同情、选择效果较好的场所去要饭,这就是乞丐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而周边的流域水生态系统、区域大气的灰霾现象虽然和城市戚戚相关,但与乞丐眼前的生存却相距遥远,不构成他的直接生态环境。既然生态环境中的生态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处理的一种关系,与科学研究是两码事,学术界就不必去过分追究其“科学性”了。这也是生态科学还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比如在社会学已经成熟了的今天,谁也不会关心“社会环境”一词的歧义性,去追问“社会一词本身就包括了人文环境,为甚么还要加环境而同义重复”的问题了。
    为了避免环境研究中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割裂,马世骏先生1986年在解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所名时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不是生态学和环境学的加和而是融合,是传统污染环境研究向生态系统机理和复合生态关系研究的升华。他指出生态环境一词中的生态是形容词,环境是名词,不是并列的堆砌关系,与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一词有些相近,但生态环境一词更大众化一些,容易被社会和决策部门所接受,直观上是直接的生存、发展环境,科学上却是一个多维的直接和间接、有形和无形相辅相成的生态空间[2]。
    总之,生态环境一词既不是“生态和环境”,也不是“生态学的环境”,而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英文为“ecological environment”,其组词为偏正结构,类似于动物生态学中的ecological niche 或effective environment。这里ecological 和niche 虽然都有环境的含义,词义的功用却不同,前者是功能性的定语,后者为客体性的名词。
    中文用词为求简洁,常把形容词和副词中的“的”和“地”省略而代之以名词,如“不科学”是指科学方法上不合理,“不经济”是指效益代价上不划算,“不生态”是指生态关系上不合理,都是民间沿袭下来的通俗用语,进而发展为诸如“科学种菜”、“打扫卫生”、“生态居住区”等用语,虽然在辞海上还找不到其科学解释,却是社会上普遍接受的一种约定俗成。
    C.C.Adams 早在1912年就指出:如果你偶尔发现一位生物学家介入了哲学或政治领域,或插手于人类教育,你用不着为此着急。因为归根结底那是他领域的一部分,只不过曾经被故意放弃而已[3]。生态学是人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一门世界观和方法论或自然哲学;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系统科学;是人类塑造环境、模拟自然的一门工程美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是天地生灵和人类福祉的纽带。交叉、综合及人的影响是其有别于传统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生态环境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态环境一词将传统单一的结构性因子升华为双向的功能性关系,推动人们的思想方法从还原论(孤立的、个体的、静止的)走向整体论,从环境主义、人本主义走向天人和谐的科学发展观,从自然生态保育与物理环境保护的割裂走向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念的融合,应当说是处理人与环境关系上的一种进步。生态环境研究旨在将整体论与还原论、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软科学与硬技术、理化科学与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科学目标与国家目标相结合,从时、空、量、构、序诸方面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动力学机理和控制论方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是指对各类生态关系的调控、规划、管理与重建,简称生态建设。英文可译为ecological development。建设一词,中文有创立、发展、兴建、布置等多重涵义,其中发展的涵义指事物从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成长发育过程。与英文的development更贴近一些。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国际上有生态掠夺、生态建设和生态回归(其典型代表是绿色和平组织的观点)三大派:生态掠夺不可持续,生态回归过于保守,而面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生态建设才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正确途径。
    人类生态环境是人类影响(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负面的)的产物,人既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也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人类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多样的,可以维持、修复、创造和建设。美国生态学会2004年发表了由20多名顶极生态学家经过一年多研究完成的题为“拥挤地球可持续能力的生态科学”的有关21世纪前沿生态学展望和行动方略的战略报告(www.esa.org/ecovision),并在SCIENCE上发表了报告摘要(Science. 304:1251-1252, 28 May 2004)[4]。报告指出:长期以来,生态学家一直热衷于对原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新世纪的生态学研究将把重点转移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共存关系及可持续能力建设上,强调从生态系统角度发展生态服务科学,从人类活动角度发展生态设计科学;我们未来的环境由人类为主体的、人类有意或无意管理的生态系统所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将包括维持性、恢复性和创建性的综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注定会成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学研究和有效地利用生态学知识,科学家,政府,企业界和公众必须在区域以至全球范围内结成前所未有的合作关系;未来的发展要求生态学家不仅仅是一流的研究人员,而且是决策制定过程中生态信息的提供者。
    生态建设包括保护、修复和创建三种手段,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工程和生态管理等几类软硬方法。生态建设不应只限制在狭义的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更应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建设如产业系统和人居环境的建设。如我们与前国际生态学会主席宫胁昭利用其城市次生植被的快速营造方法在马鞍山开展的矿山植被快速恢复的合作研究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工生态系统建设案例。浙江金华城镇屋顶人工绿地生态工程建设,广西南宁农村生态卫生系统建设,四川雅安等一些地方将自然恢复与生态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成功的退耕还林等都是主动型生态建设的成功案例。
    由于体制的条块分割、科学的还原论影响,当前我国的区域生态建设和城乡环境保护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功能相互分离。其实,建设和保护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区域生态建设应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建设和谐社会;而城乡环境保护更应以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发展循环经济。源头的生态建设和末端的环境保护不能代替生态环境的整体保育和系统建设。将功能性的生态与结构性的环境分离,实施二元化的并列管理不利于学科的交叉和社会的综合发展。近年来,一些省市成立了将水生态建设和水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水务局,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联姻的一个良好开端。希望将来能成立类似的能源与大气综合协调的能务局,土地的生产、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整合管理的土务局,矿山开采、冶炼、制造与废弃物还原(静脉产业)综合调控的矿务局,林、草、园林、作物、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和生态健康综合管理的生物局,真正做到合纵连横,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融为一体。
    过去几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运动对于推动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科学在发展,社会也在发展,任何在社会上已经流行的通俗名词只要有明确的语义内涵,对社会的进步和学科发展无害,不管其来源如何,经过历史的考验后都应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予以肯定。科学工作者应该顺应潮流去接受、适应和因势利导地引导它。
    生态是谐和的,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生态是进取的,追求高效竞争、开放共生、优胜劣汰、协同进化;生态是辨证的,和谐而不均衡、开拓而不耗竭、适应而不保守,循环而不回归。生态联结你、我、它,和谐社会敬重生态、遵循生态、保育生态、建设生态。 
    参考文献
    [1] Darling, F.F. A wide environment of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Daedalus, 96:1003-19, 1967.
    [2] 马世骏,马世骏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3] McIntosh, R.P.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y: Theories and Concept, Cambridge University Poress, 1985.
        [4] Palmer, et.al, 2004,Ecology for a Crowded Planet. Science. 304:1251-1252,28 May 2004.
    200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