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转引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http://www.cas.cn/yw/201509/t20150914_4423981.shtml 
      9月1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在北京雁栖湖校区举行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欢迎14279名研究生、334名本科生和来自50个国家的244名留学生入学。中国科学院院长、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出席开学典礼并致辞。开学典礼由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主持。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国科大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方新,中科院副秘书长曹效业、邓勇等出席。 
        国科大是中国在校研究生数量最多的高校,目前在学研究生4.45万名,其中硕士生2.22万名、博士生2.23万名。2015级新生中,硕士生7980人、博士生6299人。白春礼希望每一位新生都能够“倾听内心、沉淀自我”,看到的不仅是眼前,更能够“目尽青天怀今古”,拥有穿透历史的眼光;想到的不仅是自己,更能够兼怀天下,勇担时代重任,在科学道路上砥砺前行。他说:“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希望你们能够放慢脚步,选准方向,打好基础,不要急于发表多少文章,不要过早地担忧就业前景;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愿你们能静静地聆听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回响,有足够的坚持与世俗的洪流保持理性的距离。” 
        目前,国科大本科在校生仅665名,但在国科大庞大的研究生群体中依然引人注目。今年的新生开学典礼,2014级本科生团总支特别策划了“无人机送祝福”活动。本科生航模社的同学们用两架遥控直升机将一副对联悬停在新生方阵上方:“含章可贞,敛九州之傲;见龙在田,蓄明日之势。”无人机同时对开学典礼现场进行了航拍。 
        今年适逢国务院颁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60周年。开学典礼当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展”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开展。白春礼在致辞时说:“人才培养是中科院与生俱来的使命与责任。办好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中科院履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的重大责任。国科大的核心使命是利用科教融合平台,遴选中科院最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适当引入外部资源,提供给研究生和本科生,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服务。” 
        按照中科院为国科大确立的“科教融合”基本办学方针,国科大的基础学院一般由中科院一个高水平的北京地区研究所牵头承办,其他相关研究所参与承办。截至2015年7月,已经有52个研究所承办了国科大12个科教融合学院,设置了102个教研室,一大批科研一线的杰出科学家走上了国科大的讲台。白春礼说:“希望同学们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取得更伟大的成就。” 
        在2015级新生开学之际,国科大建设10年、占地1070亩的雁栖湖东西两个校区全面启用,七千多名研究生开始了在长城脚下、雁栖湖畔的学习和科研实践。据悉,新校园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中科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单项基本建设工程。丁仲礼说,雁栖湖校区的全面启用,标志着国科大发展迈入新的征程。他希望每一位新生能怀抱“博学笃志”的信念,秉持“格物明德”的态度,不怕吃苦,专注学业,充满想象,享受读书。 
        开学典礼上,国科大2014-2015学年度的390名“三好学生标兵”、7153名“三好学生”、1175名“优秀学生干部”和433名“优秀毕业生”受到表彰,白春礼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发了奖章。教师代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获奖学生代表王轩,2015级本科生代表刘佳昕,2015级研究生代表李达,留学生代表、丹麦留学生Christina(克里斯蒂娜)先后发言。 
        中科院办公厅、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科学传播局、北京分院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2015级本科生家长也出席了开学典礼。 
        相关链接:白春礼致辞全文 
    2015-09-14
  • 中科院传达201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科学传播局 发布时间:2015-08-18 
      转引自:中国科学院网站:http://www.cas.cn/tt/201508/t20150818_4412719.shtml 
      8月18日,中国科学院召开2015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传达视频会议。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代表院党组传达2015年夏季扩大会议精神,就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党组副书记方新主持会议。 
      中科院党组2015年夏季扩大会议于7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总结“十二五”期间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确定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和任务,研究部署中科院“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及“十三五”科技发展战略和重点研究布局,明确了下一阶段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点工作。 
      8月18日召开的传达会,首先传达了李克强总理在7月27日召开的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科院和学部60多年来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技发展态势,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内在关系,就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白春礼表示,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中科院和包括院士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全国科技界和中科院的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后,中科院党组立即组织全院开展学习研讨和贯彻落实工作。全院要按照院党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把学习贯彻工作与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发展步伐。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国家改革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增强改革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院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经验和问题,深入分析未来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准确把握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举措,确保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目标。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以重点科研布局为主线,统筹做好院层面“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着眼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需求,深入分析、科学审视全院现有重点领域方向,进一步前瞻谋划、系统设计、调整优化未来学科领域和科研布局,既要注重现实基础,又要有前瞻性、系统性,时间上要考虑近中远,内容上要兼顾点线面。特别要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注意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相吻合,与科技和有关产业部门的规划相衔接。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扎实抓好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前瞻谋划未来四类机构整体布局和改革发展。“十三五”时期是全院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的关键时期,要在稳步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基本完成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为到2030年形成相对成熟定型、动态调整优化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奠定基础。当前深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要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坚持试点先行、标杆引领,坚持严格标准、注重质量,强化政策调控、组织推动。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总结分析“十二五”改革创新进展,扎实抓好研究所“十三五”时期“一三五”规划制定工作。院层面要强化宏观指导和组织推动职能,将全院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各研究所的定位、重大突破和重点培育方向,推动现有优势整合与协同创新,进一步减少重复布局和同质化、碎片化现象。研究所层面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在找准定位、凝练目标、聚焦重大产出上花力气、下功夫,定位要更加明确,体现不可替代性;目标要更加清晰,可实现、可测度、可检查;重大突破要更加聚焦,突出作为国家科研机构应有的重大创新贡献;重点培育方向要更加前瞻,适应前沿科技创新和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措施要更加有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着力抓好重大科技成果产出。要紧密跟踪国家有关部门工作进展,积极组织专家队伍,积极建议并争取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任务。同时,必须认真抓好已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扎实抓好已部署的先导专项。在“十三五”规划中,还要前瞻策划若干新的先导专项,组织部署一批重点项目,一方面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相衔接,另一方面为未来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全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要按照“率先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科技智库建设、科教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扩大开放合作、资源配置等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还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抓好科学传播和创新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文献情报、保密、离退休干部等各项工作,促进全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特别是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要求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 
      全院共约5400人参加会议。其中,院领导、院老领导,院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京区院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京区单位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在北京主会场参会;京外院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院直接投资企业党员高层管理人员,院属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科研骨干代表分别在全国129个分会场参会。 
    2015-08-20
  • 白春礼【人民日报】文章: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07-05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正加速推进,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我们只有认清趋势、前瞻擘划,才能顺势而为、抢抓机遇。从宏观视角和战略层面看,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正呈现以下十大新趋势。 
      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将催生产业重大变革,成为社会生产力新飞跃的突破口。作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的领域,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正孕育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机与量子通信、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和“人造叶绿体”、纳米科技和量子点技术、石墨烯材料等,已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先进制造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极端制造技术向极大(如航母、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和极小(如微纳芯片等)方向迅速推进。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材料与3D打印结合形成的4D打印技术,将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引领“数码世界物质化”和“物质世界智能化”。这些颠覆性技术将不断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驱动力,推动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刻调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科技更加以人为本,绿色、健康、智能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以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加速光合作用、智能技术等研发应用为重点,绿色农业将创造农业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基因测序、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靶向治疗、远程医疗等技术大规模应用,医学模式将进入个性化精准诊治和低成本普惠医疗的新阶段。智能化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向更绿色、更轻便、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快递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将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科技创新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增进人类福祉方面,将展现出超乎想象的神奇魅力。 
      “互联网+”蓬勃发展,将全方位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无线传输、无线充电等技术实用化,为实现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服务互联向“互联网+”发展提供丰富高效的工具与平台。随着大数据普及,人类活动将全面数据化,云计算为数据的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太空互联网等新网络形态不断涌现,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生活等应用技术不断拓展,将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环境,对人们的交流、教育、交通、通信、医疗、物流、金融等各种工作和生活需求作出全方位及时智能响应,推动人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学习和思维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的力量将借此全面重塑这个世界和社会,使人类文明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迈向新的“智业革命”时代。 
      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制高点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拓进。空间进入、利用和控制技术是空间科技竞争的焦点,天基与地基相结合的观测系统、大尺度星座观测体系等立体和全局性观测网络将有效提升对地观测、全球定位与导航、深空探测、综合信息利用能力。海洋新技术突破正催生新型蓝色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多功能水下缆控机器人、高精度水下自航器、深海海底观测系统、深海空间站等海洋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将为深海海洋监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安全保障提供核心支撑。地质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制技术不断升级,将使地球更加透明,人类对地球深部结构和资源的认识日益深化,为开辟新的资源能源提供条件。量子计算机、非硅信息功能材料、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下一代信息技术向更高速度、更大容量、更低功耗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数字经济乃至数字社会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帮助人类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用户体验,并带来一系列产业创新和巨大经济及战略利益。 
      前沿基础研究向宏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交叉融合发展,一些基本科学问题正在孕育重大突破。随着观测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质与暗能量、微观物质结构、极端条件下的奇异物理现象、复杂系统等的认知将越来越深入,把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合成生物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和量子的微观层面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开辟了崭新途径,将掀起新一轮生物技术的浪潮。人类脑科学研究将取得突破,有望描绘出人脑活动图谱和工作机理,有可能揭开意识起源之谜,极大带动人工智能、复杂网络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可能改变和丰富人类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基本认知,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 
      国防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军民融合向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发展。受世界竞争格局调整、军事变革深化和未来战争新形态等影响,主要国家将重点围绕极地、空间、网络等领域加快发展“一体化”国防科技,信息化战争、数字化战场、智能化装备、新概念武器将成为国防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大数据技术将使未来战争的决策指挥能力实现根本性飞跃,推动现代作战由力量联合向数据融合方向发展,自主式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作战行动的主体。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在人才、平台、技术等方面的界限日益模糊。随着脑科学与认知技术、仿生技术、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材料基因组、纳米技术、智能机器人、先进制造与电子元器件、先进核能与动力技术、导航定位和空间遥感等的重大突破,将研发更多高效能、低成本、智能化、微小型、抗毁性武器装备,前所未有地提升国防科技水平,并带动众多科技领域实现重大创新突破。 
      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围绕全球共同挑战,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和食品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大气海洋等生态环境污染、重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疫情和贫困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事关人类共同安危,携手合作应对挑战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存贮和传输技术的进步,将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深刻改变现有能源结构,大幅提高能源自给率。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的31%,成为世界主要能源。极富发展潜能的新一代能源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氢能源和核聚变能可望成为解决人类基本能源需求的主要方向。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成本之高昂,使相互依存与协同日趋加深,将大大促进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推动高水平科技合作广泛深入开展,并更多上升到国家和地区层面甚至成为全球共同行动。 
      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将显著改变创新生态。网络信息技术、大型科研设施开放共享、智能制造技术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研发工具和前所未有的创新平台,使创新门槛迅速降低,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创新生活实验室、制造实验室、众筹、众包、众智等多样化新型创新平台和模式不断涌现,科研和创新活动向个性化、开放化、网络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催生越来越多的新型科研机构和组织。以“创客运动”为代表的小微型创新正在全球范围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软件创业”方兴未艾,由新技术驱动、以极客和创客为重要参与群体的“新硬件时代”正在开启。这些趋势将带来人类科研和创新活动理念及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形成浪潮,优秀科技人才成为竞相争夺的焦点。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日益产生重大影响,人才、资本、技术、产品、信息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速度、范围和规模都将达到空前水平,技术转移和产业重组不断加快。另一方面,科技发达国家强化知识产权战略,主导全球标准制定,构筑技术和创新壁垒,力图在全球创新网络中保持主导地位,新技术应用不均衡状态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鸿沟”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利用优势地位,通过放宽技术移民政策、开放国民教育、设立合作研究项目、提供丰厚薪酬待遇等方式,持续增强对全球优秀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新兴国家也纷纷推出各类创新政策和人才计划,积极参与科技资源和优秀人才的全球化竞争。 
      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将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缩小,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全球创新中心由欧美向亚太、由大西洋向太平洋扩散的趋势总体持续发展,未来20—30年内,北美、东亚、欧盟三个世界科技中心将鼎足而立,主导全球创新格局。 
      正如雨果所说:与有待创造的东西相比,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科技创新的前沿永无止境,科技创新的未来激动人心。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树立创新自信,抢抓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长) 
    2015-07-14
  • 白春礼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文章来源:学部工作局 发布时间:2015-06-29 
      转引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http://www.cas.cn/yw/201506/t20150629_4380499.shtml 
      6月27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在贵阳生态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会召开前夕对此次论坛的举办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作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白春礼在致辞中说,人类发展史既是一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一部发展科技、应用科技的历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创新的驱动和引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核。 
      白春礼说,中科院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是中国最早开展生态文明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中科院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研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科研布局和科技攻关重要内容,将重点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部署重大项目,力争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创新贡献。目前,中科院已经启动了多项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先导专项。 
      白春礼指出,中科院曾经向全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追求卓越科学》宣言,中科院将进一步组织开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战略咨询研究工作,逐步建成覆盖全国的科技支撑服务网络,支持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开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示范等,力求为服务国家相关决策、科学引领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性、思想性、前瞻性的重要支撑。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年会期间,与会代表将围绕全球新的发展议程下的绿色增长与国际合作,凝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深入探讨如何改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年会期间,秦大河、欧阳自远、陈润生、周孝信等中科院院士将参加论坛相关活动。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前身是2009年首次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2013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为国际论坛。
    2015-06-30
  • 白春礼【人民日报】文章:以“四个全面”统领创新驱动发展
      转引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网址:http://www.cas.cn/yw/201503/t20150319_4323924.shtml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5-03-19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现阶段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关键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以“四个全面”为统领,明确创新方向,找准发展路径,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创新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根本转变,使创新成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强大引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创新驱动发展指明根本方向 
      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习近平同志近期在福建、江苏和云南等地考察调研时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突出问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潜力,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 
      我们要依靠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攻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关键元器件、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依靠创新抢占空天海洋、信息安全、能源资源等战略必争领域制高点,扭转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大幅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依靠创新推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开发与应用,加快培育新业态和新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扩大就业和创业空间;尤其要依靠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生活,享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的生活环境。为此,应聚焦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民生重点领域,攻克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整治、水安全、医疗器械、重大疾病防控、食品安全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应用,使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 
      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30多年来,改革为我国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我国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分配制度、用人制度、资源配置制度改革,激发了科研院所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显著增强创新主体的能力,构建了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推动建立技术市场、部分院所转制、建立高新区等,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阶段,院士制度、事业单位分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评价激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长期束缚创新的绳索正在逐步解开。科技体制改革呈现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动力与活力,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改革没有穷期,创新永无止境。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高度重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我们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认真做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围绕影响和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人才人事制度、科技评价制度和科技资源配置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释放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围绕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市场监管、要素价格、投资制度等重点体制改革,为创新创业开辟广阔市场空间。加快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督查制度,重点消除改革方案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的“中梗阻”现象,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全面依法治国为创新驱动发展夯实制度根基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吹响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角。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利的法治环境。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有关科技创新的法治建设,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专利法,正在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研究制定职务发明人条例,创新的法治环境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创新立法重点,要求“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科技领域法治水平,必须紧紧围绕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要加快制定国家创新基本法,明确创新在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规定促进创新的综合性、系统化政策要求和措施,保证财政对创新的投入。研究制定国家科研机构法,加快有关创新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完善,规范科学发现、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与市场推广等活动,逐步形成以保障和促进创新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保障和促进全面创新。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和科学伦理、科研道德及学风建设,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恪守诚信,遵纪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兴则民族兴,党强则国家强。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发展历程,党的领导是取得辉煌成就的有力保证。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把创新追求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创新行动和创新贡献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作风踏实、善于攻坚克难,是我国创新事业的中坚骨干。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伟大征程中,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许多险滩要涉,他们依然是党、国家和人民可依靠、可信赖的中坚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是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强保障。我们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创新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干部和科研骨干中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时刻铭记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人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长) 
    2015-03-25
  • 中国科学院 科学技术部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局(科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科学院的科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和科学技术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科普工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任务,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科普工作中应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坚守“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科普工作定位,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宗旨,推动科研机构加强科普工作,承担科普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科学文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促进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推进“‘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使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普资源服务于面向公众的科学教育,促进科教融合;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引领我国科普工作发展。 
      形成一个创新型科普工作体系,建成一批运行高效的国家科研科普基地,创作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科普作品,推出一批进入百姓家庭的科普产品,培育一批科普活动知名品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队伍,搭建科普工作大平台。 
      二、主要任务 
      (一)增强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 
      1.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大学、公共支撑单位要充分发挥适宜开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文台、植物园、标本馆、博物馆、野外台站、实验室、图书馆、互联网站等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在保证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增加开放时间,改善科普展示场馆(厅),丰富互动参与内容;围绕科研设施、科研成果开发系列科普产品,结合重大科学事件、科研成果、社会热点等开展科普活动。 
      2.中国科学院各分院要积极推动所在区域科研设施开放共享,鼓励科研院所跨区域、跨专业开展科普工作,举办特色科普活动,形成科普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3.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与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联合制定“国家科研科普基地”管理办法,启动相应工作,统筹科普资源,开展特色科普活动,发挥国家科学传播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科普产品的创作 
      1.大力支持科普图书、科普文章创作。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大学、专业科普组织、出版社、报社要重点支持创作原创性科普图书、译著、科普文章;鼓励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者、专业编辑联合开展科普图书创作和推广,鼓励科研人员针对社会热点和公众疑惑及时撰写科普文章,鼓励翻译国外科普图书和科普文章;大力推进与知名出版机构的战略合作,引导科普图书创作方向。 
      2.着力推进科普视频制作。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大学、公共支撑单位、专业科普组织要积极与知名媒体开展合作,围绕特色科普资源制作科普专题片、微视频、纪录片、公益广告等;分院要凝聚区域性力量,积极建设示范性科普视频制作基地;专业科普组织要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等代表我国科技前沿进展、反映中国科学院科研优势与特色的科普视频创作。  
      3.积极加强科普展品、教具研发。中国科学院所属各分院、科研院所、大学、公共支撑单位、专业科普组织、科研企业等要积极探索科普展品、教具研发机制及市场化发展模式,进行科普展品、教具研发;要共同推进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与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合作研发科普产品,借助科普博览会、大型科普活动等平台集中展示。  
      (三)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1.参加重大科普活动。要积极组织院属单位参加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等全国性科普活动;开展公众科学日、科技创新年度巡展等全院性科普活动。 
      2.组织开展区域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各分院要发挥区域性科普工作力量的特色与优势,通过“请进来”开展科普活动、探究性科学教育活动;通过“走出去”进行科学图书、视频、教具的推广,帮助教育机构建设实验室、开发制作实验手册等;通过“搬上网”开展实体活动的网络转化,推动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适应公众的互动需求。 
      3.组织开展特色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各专业科普组织要突出自身特色,结合社会需求,继续组织好“名园名花展”、“名馆精品展”、系列天文科普活动等,拓展专题展览、专题报告、科普论坛等系列活动。 
      (四)培育专兼职结合的科普队伍 
      1.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积极性。中国科学院所属各单位要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激励考核等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对科普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服务。 
      2.充分发挥院士在科学普及和知识传播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院士运用专业特长,针对社会关注问题进行权威解读和普及。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支持院士发表科普作品、举办科普讲座、参与科普活动,为院士从事科普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撑。 
      3.重视老科学家科普队伍建设。积极推广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功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分院建立分团,发挥在科普报告演讲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4.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院属单位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改善工作条件,动员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科普志愿活动并做好建档工作;研究制定科普志愿者管理办法,加强对科普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 
      5.发挥专业科普组织的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各专业科普组织要把握科普工作的发展趋势,凝聚成员单位力量,统筹专业科研资源,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科普理论研究、举办大型科普活动、进行科普资源网络转化、研发系列科普产品,为“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和“‘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五)建设科普工作交流展示平台 
      1.打造科普期刊知名品牌。中国科学院所属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明确现有科普期刊发展方向,提高办刊水平,提升期刊质量,形成知名品牌;择优支持条件成熟的单位创办新的科普期刊,推动探索创办科普电子期刊。 
      2.加强互联网和新媒体科普平台建设。鼓励院属单位、科研人员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形式开展科普工作;各单位要规范互联网科普平台运行,设立网络科普栏目,科普资源丰富的科研院所要逐步建立专业性科普网站、开设科普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专业科普组织要建立科普网站并保障常态化运行。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和领导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积极研究制定“十三五”科学传播规划,完善科普政策,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引导各方重视和支持科普工作。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要确保科普工作有研究、有部署、有措施、有总结,探索设立科普工作专门机构、全职科普工作岗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科普队伍,为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积极拓展科研机构科普经费筹集渠道,启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增加科普任务,逐步增加科普经费;中国科学院院属各相关单位要确保科普经费投入,积极探索通过社会渠道筹集科普经费,促进科普经费持续适度增长,联合社会力量共建科普设施,联办科普活动;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通过经费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支持科研机构开展科普工作。 
      (三)重视表彰和奖励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通过政策支持、项目牵引、表彰先进等方式激发科研机构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要为本单位开展科普工作协调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推荐参加国家、地方表彰奖励工作;地方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要在先进评选工作中为中国科学院科研机构分配名额,推荐参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评选工作。 
      (四)做好合作与示范 
      要积极探索科普工作规律,推广科普工作经验,拓展科普活动、影视、期刊等国际合作交流,凝聚院属单位力量服务地方科普工作;要及时做好宣传推广,推动与港澳台地区开展科普合作,切实发挥科普工作国家队的功能,使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科研机构科普工作中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引领全国科研机构全面加强科普工作,提升科普工作实效。 
          
       中国科学院 科学技术部    
       2015年3 月10 日 
    2015-03-25
  • 【人民日报】中科院确定办院新方针
      转引自:中国科学院网站(http://www.cas.cn/yw/201502/t20150213_4313342.shtml)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喻思娈 吴月辉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2月12日宣布,为适应新的改革形势和发展要求,中科院对办院方针进行了调整,确定了“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方针,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科院是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此前,在历史上的不同发展时期,中科院先后提出过5个办院方针。 
      “新办院方针既注重传承历史,保持了我院改革发展的连续性,坚持了国家科研机构的战略定位;又与时俱进,把握了新的时代要求。”白春礼说。据悉,新方针的提出和确定,历经了科学院上下广泛讨论和酝酿,在全院形成了共识。 
      白春礼表示,从内涵上看,新的办院方针中,“三个面向”指明了中科院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方向,“四个率先”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体现了我院 “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和“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的战略使命。 
    2015-02-16
  • 中科院2015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引自:中国科学院网站 http://www.cas.cn/tt/201501/t20150129_4306807.shtml 
      文章来源:办公厅 科学传播局 发布时间:2015-01-29 
      1月29日,中国科学院2015年度工作会议以视频会的形式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全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系统谋划“十三五”时期改革创新发展,总结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 
      上午的会议中,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作了题为《系统谋划“十三五”改革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率先行动”计划》的会议报告,颁发了中科院2014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2014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中法特别国际科技合作奖,2014年度科技促进发展奖。 
      下午的会议中,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中心、合肥大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分别作了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工作交流报告,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分别作了中科院2014年度财务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报告。 
      2014年是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院干部职工在院党组领导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科院提出的要求,凝聚共识,锐意改革,奋发努力,攻坚克难,开启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研究制定并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二是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工作,开辟“政策特区”和“试验田”。三是以深入实施“一三五”规划为重点,扎实抓好各类重大科技任务。四是坚持“三个面向”,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五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取得新进展。六是以中央对中科院开展专项巡视为契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白春礼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中科院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率先行动”计划为统揽,坚持“三个面向”,围绕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系统谋划“十三五”时期改革创新发展,扎实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带动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各项事业发展。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确立新时期办院方针。为引导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一步明确中科院新时期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中科院党组经过充分酝酿、深入研究,决定对办院方针进行调整。新办院方针将在这次院工作会议上充分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正式发布后要按依法办院的要求做好《中国科学院章程》及相关配套文件和制度的修订工作。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第一步战略目标和任务,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细化顶层设计;紧扣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改革;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配套;强化督促评估,确保规划落实。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扎实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建设。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是重点工作,更是攻坚任务。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精会神抓好首批试点工作;转变观念、突出重点,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所突破;分类配套、统筹协调,强化政策的牵引和保障作用;科学谋划、总体平衡,做好四类机构规划布局。尚未参加试点的单位要落实好“一三五”规划,确保完成各项任务、产出重大成果,同时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定位、练好内功、提升能力,为后续参与分类改革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白春礼强调,全院要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全面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举措。包括研究所分类改革在内,“率先行动”计划共包含5个方面25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必须全面协调扎实推进,认真抓好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成果产出,积极落实院士制度改革工作,着力提升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持续深化科教融合,深入推进国际化发展与国际科技合作,优化完善资源配置和条件平台建设,做好科学传播和创新文化建设工作,同时要认真抓好信息化建设、文献情报、安全保卫与保密、离退休干部等各项工作,促进全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白春礼最后强调,全院要持续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入推进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加强和改进院党组及全院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国科学院党的建设工作规则》,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 
      本次会议主会场设在中科院机关,在院属单位设有132个视频分会场。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李静海分别主持上午、下午的会议。院领导、老领导,院机关各部门处长以上领导干部、院属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科研骨干、院直接投资控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双重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200余人参会,为中科院历史上参会人员最多的一次院工作会议。上午的会议特邀国家审计署科学技术审计局有关领导出席。 
      本次会议为期一天半。院领导、院属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院机关各部门负责人1月30日将分组讨论院工作报告和专题报告,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好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2015-01-30
  • 白春礼《光明日报》文章:发挥科研机构优势建设高端科技智库
      转引自:中国科学院网站:http://www.cas.cn/yw/201501/t20150129_4306435.shtml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5-01-29 
      科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要求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对我国科技界从事智库工作的研究咨询机构和广大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充分认识科技智库在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智库主要是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角度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科技规律出发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走势,开展科学评估,进行预测预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前瞻性、建设性的建议,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和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科技智库在实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迫切需要科学咨询和科学决策。科技智库可以为科学咨询和决策提供丰富的理论与方法, 拓展支撑决策的技术手段,降低决策风险和成本,提高决策质量,为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可靠、有效的客观依据。 
      发挥科技智库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今天,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与公共安全事故、切实改善民生、保障国家安全等,都与科技密切相关,需要科技智库发挥其优势,把握重大需求、凝练关键问题、提出重点任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关键支撑。 
      发挥科技智库在实现科技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孕育重大突破。科技智库汇聚高端科技智力资源,应该前瞻思考,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科学分析科学技术和产业变革的突破点,为我国科技从跟随到领跑转变、实现跨越发展寻找路径,发挥核心智囊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始终发挥着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自建院以来,特别是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之后,始终担负着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的使命,围绕科技促进发展和促进科技发展,提出了一批对国家宏观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思想、咨询建议和研究报告。例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科院参与两弹决策,提出人造卫星建议,为我国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实现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参与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提出《科技十四条》,建议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报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等,为我国在不同时期制定科学技术政策、推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发布《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研究报告和《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等,为我国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了对国家政策措施实施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的任务,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学部围绕西部开发、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学科发展战略、科学教育、人口老龄化等开展咨询,形成一系列咨询报告,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经过多年发展,中科院已经逐步形成学部、研究机构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战略研究系统布局,拥有院士群体、研究机构、研究团队等分工不同、各有所长的战略研究队伍,支持战略研究和咨询的分析工具和平台初具规模,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的要求,我院正在组织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在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方面,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高水平科技智库的研究系统和管理平台,不断出创新思想,形成系列产出和学术品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科学前瞻的建设性建议,在国家科技规划、科学政策、科技决策等方面发挥权威性影响,成为国家倚重、社会信任、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科技智库。围绕目标,我们大力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智库建设新体制。 
      一是统筹相关研究力量和资源,建立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发挥学部的主导作用,集成院思想库相关研究力量,有效吸纳国内外高端智力资源。建立研究系统和管理平台,统筹相关研究队伍、项目、数据等资源,发挥科研机构、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和学科交叉、专家云集的特色与优势,健全统分结合、规范有序、科学高效、富有活力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是完善重大课题选题机制,提升战略研究和咨询的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根据问题导向与趋势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聚焦科技促进发展和促进科技发展,从科技规律出发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走势,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角度研究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重大咨询、学科战略、重要领域战略、科技政策与文化等研究。 
      三是以重大产出为导向,持续推出高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构建科技智库产品序列,形成咨询报告、月度快报、科技内参、年度报告和专题报告、有关学术刊物及数据库等向中央、全国乃至全世界定期发布的系列产出。组织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和有关部门委托的战略研究、重大决策研究、第三方评估与决策咨询任务。明确思想库成果评议和发布规则,建立研究成果质量把关和统一发布制度,规范成果管理与传播。 
      《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中国科学院等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结合“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高端科技智库建设,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累经验,在国家宏观决策中发挥科学性、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15-01-29 02版) 
    2015-01-30
  • 中科院党组2014年冬季扩大会议召开
      文章来源:办公厅 科学传播局 发布时间:2014-12-31 
      原文网址:http://www.cas.cn/tt/201412/t20141231_4288173.shtml 
      12月29日至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党组2014年冬季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主持会议,全体院领导和院机关各部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科控股主要负责人出席。 
      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批示精神;白春礼作了题为《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我院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应邀作了题为《关于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初步考虑》的报告;听取了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施尔畏关于科技促进发展工作和特色研究所试点工作的报告,重大科技任务局、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关于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等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报告,监察审计局关于中央专项巡视整改情况的报告,以及办公厅关于2015年度院工作会议主报告起草情况的说明。 
      与会同志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发表意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体现了中科院党组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要求,体现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改革攻坚、力求率先的决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会议原则同意调整办院方针的建议,原则通过了科技促进发展工作规划纲要(2016-2020)和特色研究所2015年试点工作方案,审议通过了中科院党组关于中央专项巡视整改情况的报告,原则通过了院工作会议主报告审议稿,确定了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全院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创新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密切关注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及时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相应改革举措。要按照新的改革形势和发展要求,对办院方针进行调整,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党和国家对中科院的要求上来,把全院科研布局、科技队伍和创新资源更好地凝聚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上来,把全院的创新能力和贡献更好地提升到引领带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目标上来。 
      会议强调,要以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建设为目标,扎实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院“率先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研究所分类改革协调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和完善工作机制,指导和推动改革试点。研究所分类改革是“率先行动”计划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但分类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科院实际、适应发展要求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一方面要加强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更好地指导改革实践;另一方面要坚持“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和院所两级法人的管理体制,并通过分类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更加具有政策区分度和政策引导性、更加系统配套和可操作的制度设计,逐步形成相对成熟定型的治理体系。 
      会议强调,要全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要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中,进一步全面细化“率先行动”计划第一步战略目标和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统筹推进,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对没有参与试点工作的研究所,院将继续突出重点,择优支持,推动其按“一三五”规划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产出重大成果。研究所要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结合各自实际,根据“一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定位,主动变革,在凝练聚焦科技目标、调整优化科研布局、创新科研活动组织模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练好内功,提升能力,为后续参与分类改革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会议强调,全院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确保2015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会议部署了办院方针调整、研究所分类改革试点、院所两级“十二五”规划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编制、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院士制度改革和院士增选、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科教融合、国际化发展与国际科技合作、资源配置完善和条件平台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等12项重点任务,明确了负责每项工作的院领导和落实部门;要求继续做好科学传播和创新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文献情报、安全保卫保密、离退休干部等各项工作,开好院党组民主生活会,做好年终慰问和岁末年初相关工作。 
      本次会议精神将通过中科院2015年度工作会议向全院传达并组织学习贯彻。 
    20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