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开展2021年春节前安全检查工作

      2021年农历牛年春节将至,根据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和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春节期间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科研氛围,结合中心实际,针对冬春季节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特点,开展安全检查活动。 
      2月5日、7日,中心组织安全检查小组,对各实验楼、研究生公寓、地下空间、配电室、危险品库房、锅炉房等重点部位以及园区周边进行了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小组重点检查实验室环境卫生,以及用电、用水、危险化学品存放和使用情况,提醒实验室职工和学生做好春节期间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注意做好设备用电安全;要求加强实验室整理,消除安全隐患;对实验室人员开展实验室安全和疫情防控宣传;针对研究生公寓常见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和提醒。 
      春节即将来临,提醒就地过年和节假日外出人员注意安全和疫情防控,高度重视个人财产人身安全和行车交通安全,度过一个安全平安的春节假期。 
      基建与后勤处、人事处、教育处、科技开发处、驻所物业相关人员参加相关活动。 
      科技安全办公室 
      2021年2月7日 
    2021-02-07
  •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召开2020年度总结会

      2月3日,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以下简称“CAS-TWAS CEWE”)2020年度总结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院国际合作局组织处及亚非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以下简称“ANSO”)秘书处、CAS-TWAS卓越中心伙伴以及11家合作企业的代表线上参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各处室领导、CEWE骨干及ANSO“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以下简称“ANSO环境专题联盟”)秘书处代表40余人参加了线下会议。会议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主持。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在开场致辞中指出,绿色复苏将是2021年的主题词,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今后将在双方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围绕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议题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全面合作,实现共赢。随后,国际合作办主任刘娟博士介绍了CEWE年度工作,魏源送研究员、刘锐平研究员、张昱研究员、栾富波研究员、肖峰教授、张美一副研究员、刘刚研究员等CEWE骨干分别介绍了CEWE与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柬埔寨、伊朗、缅甸、埃及/肯尼亚、联合国人居署等合作进展与计划,郑蓓高工介绍了“一带一路”检测能力验证工作进展,ANSO环境专题联盟秘书处邢宝霞主任总结了联盟“一带一路”工作与成绩。
      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的重重困难,CEWE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合作的新路径,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斯水中心综合大楼通过了商务部的竣工验收,并在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供排水部合作备忘录补充协议在使馆签署,为今后五年中斯水中心的稳定运行奠定了法理基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环保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双方将围绕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建设开展全面合作。与此同时,与缅甸、伊朗、埃及、联合国人居署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中,ANSO联合研究合作专项《(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策略项目》正式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质检测能力验证工作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稳步推进。此外,CEWE还对过去7年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进行了总结,在环境工程杂志上组织了“一带一路”论文专辑,并与ANSO环境专题联盟秘书处合作正式出版发行《甘露泽五洲——“一带一路”上水的故事》。
      与会代表对CEWE一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称赞,表达了继续与CEWE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工作的愿望,并对今后合作方向给出了具体的建议。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助理艾丽坤研究员表示,ANSO将尽可能提供资源,全力支持和配合CEWE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工作,为联盟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支持。
      院国际合作局组织处处长庄岩充分肯定了CEWE的工作,指出CEWE今后需要加强与TWAS、联合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拓展多边合作,并注意管控风险。生态环境中心各实验室代表对今后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表达了浓厚兴趣,机关各处室也分别在留学生培养、项目资金出境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杨敏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今后在继续推进现有项目的同时,加强国际人才培养、能力验证、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积极探索多边合作机制,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CEWE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希望今后加强与中心各处室的互动,让更多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2月3日
      
    2021-02-07
  • Faiola研究员受邀参加“2021年外国专家春节座谈会”

      2月2日,我中心Francesco Faiola研究员受邀参加由科技部主办的2021年外国专家春节座谈会。会议听取外国专家对中国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与外国专家共叙友谊、共谋发展、共话未来,向外国专家送上新春祝福与问候。在会议讨论中,Faiola研究员谈到:发展环境与健康研究相关学科对未来中国发展至关重要;在干细胞领域,如何实现高端科研产品本土化,或将为解决诸多生物学基础研究中的“卡脖子”问题有所帮助。
      Faiola研究员长期在华从事基础科研工作,为中国科技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他积极投身于环境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推动建立了一系列的干细胞毒理学评价模型,致力于对潜在的新型污染物进行预警,为中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2月3日
      
    2021-02-05
  • 傅伯杰院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

      2月2日,《人民日报》“开卷知新”栏目刊发了中心傅伯杰院士署名文章《生态科技营造美好家园》。
      文章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生态理念1.0时代关注的是要素协调,生态理念发展到2.0时代强调的是系统治理,生态理念3.0时代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深度和谐。不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无论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发展节能低碳产业,还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科技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一条让科技创新造福生态保护的道路。
      文章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应用密切相关,借助前沿科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智慧环保”的时代;城市生态建设成为践行科学理念和开展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着重分析了“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强调城市生态建设要因地制宜、创新治理。
      文章最后谈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期待更多科学认识和先进技术能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让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营造更美丽的山水家园,建设更美好的人类生活。
      综合办公室
      2021年2月2日
      
    2021-02-02
  •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召开2020年度总结会议

      1月19日,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以下简称“中-斯水中心”)2020年度总结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主持会议,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副处长蒋一琪、主管陈海涛线上进行指导,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等院内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等院外机构,“一带一路”环境科技与产业联盟、湖南力合科技、北京京润等企业以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围绕CKDu追因、安全供水、水资源管理等主题,各单位报告了2020年度主要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尽管新冠疫情对中-斯水中心工作造成了极大阻碍,但中斯双方风雨同舟,同心协力推进工作,取得了不平凡的成果。合作企业力合科技克服重重困难,在中国疫情最为严重的三月启动了捐赠斯里兰卡的全自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生产,确保设备按照预定日期(4月底)运抵中-斯水中心,支撑斯里兰卡开展全国地下水水质调查;《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供水部合作备忘录》补充协议在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签署,协助商务部完成中-斯水中心综合大楼竣工验收,在院合作局和斯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中-斯水中心三方共同运行协议的谈判;与佩拉德尼亚大学共同组织联合指导团队,指导无法返回中国的留学生依托佩大开展研究,妥善解决了滞留斯里兰卡留学生一段时间内无法继续学业的问题,推动了中-斯水中心相关研究项目的执行,并为今后依托中-斯水中心开展合作提供了重要案例和经验。此外,与“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的“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一起组织向斯里兰卡捐赠防疫物资,得到来自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及总统的称赞;第一时间协调调用援斯设备清单中的定量PCR设备,使得斯方能够在设备正式移交前就可以使用设备开展新冠检测。
      蒋一琪充分肯定了中-斯水中心的工作,并指出中科院对中-斯水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新落成的中-斯水中心科研综合楼,中-斯水中心要做好规划,调动斯方积极性,提升中-斯水中心的科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
      杨敏副主任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中-斯水中心的发展离不开中斯各方的支持,下阶段合作方式将由项目合作向共建平台的合作方式转化,中方将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强化和拓展中-斯水中心的平台;团队需进一步聚焦CKDu追因、安全供水、水资源管理三个主题,在后疫情时代,创新合作方式,重视成果的出口和落地,提高成果的影响力。
      中-斯水中心综合大楼
      中-斯水中心年度总结会议现场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2月2日
    2021-02-02
  • 我中心成立的司法鉴定中心获得北京市司法鉴定许可证

      近日,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司法鉴定中心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我中心24名科研技术人员获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成为北京市首批取得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资质的机构。《司法鉴定许可证》是司法鉴定机构的执业凭证,司法鉴定中心可以依法在污染物性质鉴定、地表水和沉积物环境损害鉴定、空气污染环境损害鉴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和生态系统环境损害鉴定五个领域开展司法鉴定活动。
      司法鉴定中心是我中心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的“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的核心工作平台。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和《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将为联合实验室的发展带来重要契机。司法鉴定中心将秉承中国科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院方针,举全所之力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开展工作,力争为疑难、复杂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环境公益诉讼提供科学、公正、严谨的司法鉴定意见,为国家环境司法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司法鉴定中心挂靠我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是张庆华研究员。
      司法鉴定中心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月28日
    2021-02-01
  • 香山会议研讨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及防控对策

      1月29-30日,以“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及防控对策”为主题的第S59次香山学术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江桂斌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院士、北京大学陶澍院士、中科院化学所赵进才院士、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朱永官院士担任共同执行主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王焰新院士、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等50余名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应邀分别在现场和线上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围绕新污染物定义,其环境过程及暴露组学,毒理学研究及健康效应机制,削减及风险防控等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执行主席陈宜瑜院士主持了28号上午的会议。他在会议开始时讲话并指出我国新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与发达国家差异显著,无法照搬国外研究模式与结论,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会议,深入分析我国新污染物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会议执行主席江桂斌院士首先就“新污染物防控,路在何方?”为主题做了主题评述报告。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郑明辉研究员、朱永官院士以及北京大学胡建信教授分别做了“新污染物环境暴露研究方法学”、“生态系统中的抗生素耐药性”、以及“借鉴国际公约机制削减和管控新污染物”三个中心议题评述报告,分享了他们对新污染物研究的方法学、环境风险与健康影响以及环境管理的认识和深度思考。 
      邱启文针对新污染物的治理思路做了报告,并提出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的科研需求,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够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和管理实践中。国家基金委化学部王春霞、庄乾坤,地学部刘羽等分别在现场和线上参加了会议。他们表示基金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新污染物研究的原创性工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服务国家环境保护目标。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张干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阮挺研究员,中科院动物所戴家银研究员,复旦大学屈卫东教授,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研究员等分别就新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及源解析思考,发现新污染物的理论与方法,新含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健康效应及科学替代,水污染与肿瘤聚集性的研究与思考以及新污染物与食品安全等方面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会议讨论发言十分热烈,与会专家争相发表意见,一致认为我国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在传统污染物尚未完全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新污染物已经造成了新的环境问题,多种污染物共存、污染效应叠加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及健康风险问题也更为错综复杂。我国在新污染物源控制、监测技术、生态风险与健康效应、风险管理与法律法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我国新污染物环境介质中的存量较高,有关生态风险、健康风险和毒理基础数据不够系统,环境管理缺乏清单、标准和法律法规的现实,应立足于新污染物的科学外延与管理需求,尽快归纳总结新污染物的定义,在方法论上要有变革,有提升。超前布局科学研究,加强学科交叉,基于大数据手段,区分地域差异和介质差异,整合化学分析、环境毒理学、计算毒理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自由探索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长期的系统研究,在本领域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成果,形成我国新污染物风险研究与环境管理的系统及特色,加快实现对高风险化学品及相关新污染物的管理管控。同时,我国的新污染物研究要有国际视野,要系统地了解斯德哥尔摩公约及其他国际环境公约的工作程序,加强我国履约工作的基础研究。 
      江桂斌院士最后在总结中指出了我国在新污染物研究中应该关注的科学问题,就定义、方法学、环境过程机理、毒理与健康等方面的科学讨论进行了总结与评价。他建议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针对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方法学、污染物暴露与健康结局的关联、健康损伤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工作,促进研究成果在政府决策方面的应用。针对目前我国加强新污染物基础研究和环境管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强调“全球格局,依靠科学,实事求是,力戒炒作”,应该切实加强学术界与环境管理的沟通,加强环境管理与企业界的沟通,保护我国化工产业,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我国“十四五”规划即将实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将在厘清我国新污染物管控的关键问题、促进我国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领域优势团队的成长、引导和推动我国新污染物的管控,支撑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科学决策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会议现场
      合影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月31日
      
    2021-01-31
  • 李红岩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

      依据《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关于公布2020年度关键技术人才入选者名单的通知》(人字〔2021〕5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李红岩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
      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项目,旨在通过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支撑人才,带动院支撑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满足院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需要。
      李红岩长期从事水质分析设备研制和仪器功能开发、水质分析认证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家重大专项、地方项目等项目多项,为支撑北京市饮用水安全、支撑驻外使馆供水安全和支撑“一带一路”实验室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人事处
      2021年1月20日
    2021-01-20
  • 斯里兰卡新任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访问中心

      1月19日,应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的邀请,斯里兰卡新任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PalithaKohona)、副大使尤格纳丹先生(K.K. Yoganaadan)一行访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出席“2021年中国科学院-斯里兰卡科技合作交流研讨会”。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亚非处处长龚海华、“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执行主任曹京华,以及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秘书处、力合科技等单位及中心代表在现场参加会议;斯里兰卡供水部、卫生部、佩拉德尼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海海洋所、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武汉水生生物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北京京润等单位代表同步参加线上会议。
      会议由杨敏主持。王振宇和国际合作办公室刘娟分别介绍了中科院与中心的概况,魏源送研究员介绍了中斯双方在中斯水中心建设、CKDu追因、饮用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进展与成效,南海所王卫强研究员介绍了中斯科教中心概况及海洋合作进展。斯供水部常秘 Dr. Priyath B. Wickrama通过视频向会议致辞,斯供水部Weragoda博士、斯卫生部Asanga博士和Pubdu博士、佩大Shameen教授在线上进行了互动交流。
      帕利塔·科霍纳在发言中指出,中科院牵头开展的中斯科技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他对中斯水中心建设进展和CKDu追因研究合作成果留下了深刻印象,并高度称赞中科院为持续推动中斯科技合作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斯里兰卡在应对水危机和水污染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他希望今后中斯双方能够进一步提升科技合作水平,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将一如既往地为中斯科技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王振宇充分肯定了中斯水中心过去七年来所做的开拓性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期待中斯水中心今后能够在运行模式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使之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平台,为发展中斯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杨敏副主任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中斯水中心建设已经告一段落,同时,我们在CKDu追因、饮用水安全以及水资源管理等相关方向上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多学科跨部门研究团队,与斯方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也建立了非常务实而高效的合作架构,今后将把工作重点转向依托中斯水中心推进相关研究项目上。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创新合作模式,全力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推进。最后,杨敏向斯方客人赠送了由项目组出版的《斯里兰卡国家地理遥感分析》中英文书籍。
      帕利塔·科霍纳博士于2020年12月30日在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举行任职仪式,此前曾担任斯里兰卡外交部常务秘书和常驻联合国代表。此次访问,安排在大使到任首月日程,充分体现了斯方对中斯水中心及中斯科技合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1月19日
      
    2021-01-19
  • 农工民主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题调研

      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率领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王素芳、参政议政部调研处处长汤曾等一行5人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碳达峰和碳中和专题调研,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第75届联合国大会宣布的“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心主任欧阳志云研究员、副主任、农工党中央生态环境专委会主任贺泓院士、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研究员、农工党支部主委魏源送研究员、副主委刘晶茹研究员、王军研究员、冯晓明研究员等参加了调研座谈会。会议由贺泓院士主持。
      欧阳志云致欢迎词,并感谢了农工党中央对中心发展的支持,希望农工党生态环境中心支部继续发挥桥梁作用,进一步推进农工党与中心的合作。王素芳介绍了此次“碳达峰/碳中和”调研的目的,希望本次调研能够为农工党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参政议政等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学术报告环节,王征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王强教授、刘刚研究员、魏源送研究员、逯非副研究员分别做了“人工光合成-面向未来的碳中和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碳中和城市构建的蓝色方案”、“污泥/猪粪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研究”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固碳效应”报告。随后,与会代表们围绕碳中和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生态系统固碳功能提升与优化、氢能源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区域与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等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
      杨震在调研会议总结中高度肯定了中心对农工党生态环境领域做出的贡献,高度赞赏了中心在碳循环、生态系统固碳、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充分认可了生态中心农工党支部的工作,希望农工党与中心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发挥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科技支撑作用。
      农工民主党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支部
      科技开发处
      2021年1月8日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