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走出去”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

      后疫情时代,环保企业应如何提前布局以更稳、更好地“走出去”?5月28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在北京泰宁产业创新园召开后疫情时代“走出去”经验交流分享会。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来自中心和高校的专家以及联盟内的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敏研究员主持。 
      曹京华在发言中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带来深远影响,不仅会影响各国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也会增强逆全球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ANSO充分发挥出其平台优势,成功组织了包括与外国科研机构合作推进新冠疫苗的研发、组织“一带一路”科技培训、科技智库高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他还指出,此次疫情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但也是一次机会,企业应当利用疫情的封闭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打磨内功、培养人才,在后疫情时代顺应时势,更好地去融入国际市场。他还建议,中斯水中心今后应探讨建成UNESCO二级中心的可行性。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军以《生态引领,协同发展》为题作了会议报告,对泰宁产业创新园进行了总体介绍,并展示了企业在包括大型国际机场在内的国内外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北京源莱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斌做了题为《探索如何搭建“一带一路”环保装备平台》的报告,介绍了在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等平台上开设网店的经验和挑战。他指出,目前的网店存在专业性不强、后期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今后需要围绕团队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秘书处汇报了自疫情发生以来联盟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提出了面向后疫情时期的工作思路。会议讨论环节,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珍、北京首创股份原总经理潘文堂、北京科技大学李子富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肖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王旭教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魏源送研究员、张昱研究员等分别发言,交流了经验,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潘文堂指出,联盟需要带领企业一起开发海外市场,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国外用户了解中国技术产品,了解中国市场的运作情况与能力。李子富教授也指出了企业今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杨敏在总结中指出,今年要抓几件事:推动小而美项目立项、探讨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开设环保装备网上平台的可行性、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工程评选活动、办好九月份的生态市政论坛。全体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入住园区的联盟企业泰宁科创公司展厅与力合科技公司实验室。 
      会议现场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AS-TWAS CEWE)主任杨敏主持会议并致辞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研究员发表讲话 
      参观泰宁科创公司展厅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6月2日
    2021-06-03
  • 水质分析实验室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能力扩充评审

      4月28-30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派中国科学院评审组对水质分析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力扩充项目进行现场评审。评审组专家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质量体系文件、体系运行记录和相关仪器设备及技术档案资料等进行了核查,并认真检查现场,对人员进行“背对背”技术考核。评审组认为,水质分析实验室满足《RB/T 214-201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质量体系运行正常有效,组织机构健全,设备设施和环境条件优,分析测试能力强,满足申请项目检测能力。5月21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水质分析实验室资质认定增量评审。 
      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对评审组公正严谨的评审表示衷心感谢,对水质分析实验室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对实验室在未来发展和中心水质学科建设方面的支撑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截至目前,水质分析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已经扩展到310项,涵盖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全指标资质,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中85项饮用水中有限值指标的CMA检测资质,美国环境保护署颁布的《2018 Edition of th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and Health Advisories》(EPA 822-F-18-001)中103项饮用水中有限值指标的CMA检测资资质,此外还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18项水质指标检测资质。水质分析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具备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国家标准全分析的实验室,同时具备WHO和美国EPA等饮用水国际标准分析能力。 
      此次检测能力扩充为生态环境中心更好地服务社会拓宽了通道。今后,水质分析实验室将继续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引领水质分析前沿,为生态环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水质分析实验室 
      2021年5月26日
    2021-06-02
  •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生态市政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5月28日上午在新疆大厦举办了生态市政建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等五个新的分支机构成立大会。生态市政专业委员会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设立,会员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四十余家单位。 
      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在成立大会上代表专委会发言。他首先回顾了2008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北方中心(农村中心)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历程。农村中心成立以来,配合住建部等国家部委开展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参与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的制定,有力推动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事业的有序发展。同时,他指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厕所、垃圾、污水、供水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我国农村的特点,决定了不能照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和环境条件探讨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模式。专委会将在住建部及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国内外的交流,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的合作,以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专委会还将积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评估,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此外,专委会还将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环境科技合作,用中国的技术和智慧去服务沿线国家,为各国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生态市政建设专委会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砥砺奋进,踏上新起点,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为中国农村环境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贡献。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5月31日
    2021-05-31
  • 中心开展外事服务交流暨护照生物信息采集工作

      为增进我中心与院机关外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交流,规范并加强因公护照签证管理,进一步提升我中心外事服务水平与效率,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护签部张亚君部长等一行4人应邀访问中心,与中心护照签证专办员进行座谈交流,并现场为30余位职工采集了护照生物信息。 
      交流会上,张亚君首先代表国际合作局对我中心在院因公护照签证专办员制度实施以来所给予的工作支持表示感谢,对我中心护签专办员工作的推进成效及管理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刘娟向国际合作局长期以来在因公互访交流项目审批及护照签证申办等外事工作方面对中心的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我中心将一如既往全力配合护签部积极推动专办员制度的实施,为切实保障科研人员顺利执行因公出访任务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护签部业务专员魏暄就因公护签业务办理流程、证件管理规定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报告。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负责人吴菁京、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业务秘书宿梅双、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业务主管斯鲁丹、国际合作办公室国际合作主管孙静等4位中心护照签证专办员纷纷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专办员职能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交流会后,护签部对中心已采集的护照生物信息进行了梳理并根据需求进行了补充采集,核查了中心因公证件档案及管理流程,并参观了中心实验室及工作园区。 
      近年来,中心因公互访交流规模年度近千人次,护签专办员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及专业高效的业务能力,充分保障了中心外事手续的顺利办理及交流任务的有序开展。此次交流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护签专办员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我中心的外事管理与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中心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保驾护航。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5月27日
    2021-05-28
  • “问道求索,实事求是” 论文写作与投稿系列讲座暨“科研人员学术交流 能力提升‘全院行’系列培训”顺利举办

      5月25日下午,“问道求索,实事求是” 论文写作与投稿系列讲座暨“科研人员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全院行’系列培训”于环境科学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培训会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中心支撑平台党支部、研究生党总支、中心研究生会及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承办。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张利田主任主持了培训,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张智雄副主任、生态环境中心党委委员刘思金研究员分别致辞。 
      本次培训会邀请了北京大学的黄薇教授和Elsevier的于婷婷博士为师生围绕如何借助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提升科研能力、如何解决科研人员三大科研难题等备受关注的科研问题展开讲述。黄教授结合自己在环境健康方向的科研经历,阐述了环境健康的科学研究最终还是要走向环境治理的观点。黄教授指出,在学习科研过程中,要持续阅读相关领域文献,拓宽学术眼界,系统跟踪领域进展。同时,黄教授作为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的环境健康编辑,还向大家介绍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的稿件处理流程及相关统计数据,指导大家在投稿时紧扣期刊定位,把握科技前沿,注重科技期刊的写作规范。于婷婷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同行评议摘要引文数据库Scopus的主要功能,如何利用Scopus高效检索文献,分析相关主题的发表内容、关注度以及相应研究学者等。 
      本次会议同时设有在线直播会场。27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了本次培训。讲座后还进行了现场及线上互动答疑。师生们纷纷表示,培训对自己的论文写作、投稿及科研事务处理等方面都有促进。 
      科研人员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全院行”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起,旨在通过邀请知名出版机构和科技期刊的编委、资深编辑、审稿专家等,面向我院的科研人员和研究所,讲解学术论文写作与期刊投稿方法,以支持我院科研人员参与全球学术交流,在国际前沿发布和交流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我院科研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问道求索,实事求是” 科研互动平台由中心研究生党总支和研究生会联合搭建,旨在打造具有学术特色的品牌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提供科研学习交流机会;今后将继续推出论文写作与投稿系列讲座,助力中心研究生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
       
      活动现场 
      支撑平台党支部 
      研究生党总支 
      研究生会 
      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2021年5月26日
    2021-05-27
  • 百年复兴路,科学正当时—生态环境中心开展2021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22日上午,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2021年公众科学日活动在中心园区内顺利举行。尽管受疫情的影响,活动采取了参观人员限流、分流措施,以符合疫情防控管理的需要,仍然吸引了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中科院启元学校,中科院朝阳附属实验学校、和平街第一中学、上地实验小学、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奋斗小学、河北曲阳县永宁小学、中科院第一幼儿园等多个省市学校的大小同学、社会公众2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此次公众科学日以“百年复兴路,科学正当时”为主题,结合生态环境中心学科特色和环境保护热点问题,安排了科普讲座、实验室参观、科普海报展览和打卡集奖品等一系列活动。 
      活动邀请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国瑞研究员和中科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邓晔研究员分别作了“北极熊都难以逃脱的污染”和“保护我们环境家园的利器—环境生物技术”的科普专题报告。刘国瑞从北极熊说起,引出持久性有机物(POPs)概念,详细介绍了其中重要的污染物--二恶英的来源、人类暴露于二恶英的途径以及POPs的控制等。邓晔以一部科普电影《家园》开篇,介绍了地球的发展历史、人类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相关环境问题。两位专家倡议要重视环境问题,珍爱生命,珍爱地球,充分利用手中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环境难题。报告现场气氛热烈,小观众们踊跃提问,就感兴趣的话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活动分组安排了参观二恶英实验室、环境水质学模拟试验大厅、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大气污染过程模拟实验室(烟雾箱)等实验室,科研人员热情地为参观者讲解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实验仪器、科研成果、应用前景和最新科研动态,分享了他们的科学探索故事。在部分实验室,参观者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实现“零距离”接触。大家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受到科学熏陶,感悟科研精神,激发创新创造的能力。参观者不时向科研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科研人员耐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 整个参观活动还利用打卡的方式,让每一位来访公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完成任务的满足感。 
      由中心科学传播团和研究生第七党支部联合举办的科普海报展览也同样受到来访公众的关注,引发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公众科学日是公益性质的科学传播活动,也是“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得到各个实验室、支撑平台和研究生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中心综合办、科学传播团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合作,不断提升中心科学传播活动的力度,打造属于中心自己的科学传播品牌,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加有益的科学知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刘国瑞研究员作报告 
      邓晔研究员作报告 
      参观现场 
      参观现场 
      参观现场 
      参观现场 
      参观现场 
      工作人员合影
    2021-05-24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培训会

      为落实院属京区单位2021年度安全工作会关于开展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部署要求,5月18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实验室安全培训会。本次培训涵盖实验室科研生产安全、生活垃圾分类、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置、网络安全等相关内容。各部门安全员、职工、学生参加。 
      培训会上,安全应急专家结合中心实际,从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角度重点讲解了危险化学品、高温高压特种设备相关要点;学院路街道垃圾分类宣讲团成员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安全主管蔡金龙对实验室废弃物安全处置进行了培训;中心网络信息部主管张转移结合近期网络安全事件,全面介绍了网络安全、舆情、保密相关工作。 
      此次培训在内容设计上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中心科研实践相结合,授课老师从政策解读、总结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中心科研生产安全现状,详细讲解了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安全员履行相关职责,职工、学生安全开展科研工作有较强指导性。 
      基建与后勤处 
      2021年5月21日
    2021-05-21
  • 中心召开中缅生态饮用水安全示范合作项目推进会

      4月30日,中心组织召开了中缅生态饮用水安全示范合作项目推进会。缅甸苏拉穆昂基金会主席Tin May Aung、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顾问Sein Htoon Linn、可持续发展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Aung Nanda、仰光大学教授Cho Cho等缅方项目合作代表,以及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一秘苏哲、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项目主管陈海涛、嘉兴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周春东、中国电建缅甸分公司项目经理侯彦君、中心尹澄清研究员、魏源送研究员和王为东研究员等中方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采用线上方式,由项目负责人栾富波研究员主持。 
      杨敏首先在致辞中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和目的,并对中国驻缅大使馆、院合作局以及中缅双方项目合作单位给予的信任和支持表达了谢意。随后,苏哲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和缅甸在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和已取得的成果,并阐述了中缅生态饮用水安全示范合作项目的背景和该项目在缅甸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将起到的关键作用。Tin May Aung简要介绍了苏拉穆昂基金会在缅甸的有关工作以及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团队围绕饮用水安全问题展开的卓有成效的合作。栾富波介绍了生态环境中心、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在人员培训、水处理和饮用水安全等领域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成果。项目团队成员袁庆科博士详细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项目示范工程设计方案等内容。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对缅甸当地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全面调研分析、解决方案及示范工程设计方案等工作,一致认为,方案在充分尊重当地水塘文化和用水传统的基础上,贯彻无药剂的生态净化策略,通过构建以生态水塘和生物慢滤为核心的生态饮用水系统,可有效保障当地饮用水的水量、水质安全,希望该项目成为中缅合作典范工程,建议在缅甸乃至东南亚国家推广应用,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名片。 
      该项目推进过程中,因为缅甸当地内战等诸多原因面临一系列挑战。在项目组成员不折不挠,力排众难的奋力推进中,依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得到了中国驻缅使馆及缅方合作伙伴的充分信任与高度评价。此次中国驻缅使馆和缅方有关合作单位、专家在缅甸出现政治动荡的情况下仍然积极参加项目推进会,表明该项目深得民心,是中缅合作的一个标杆性项目。 
      中科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2021年5月9日
    2021-05-11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X. Chris Le共同规划JES未来发展

      5月6日上午,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ES)主编工作会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JES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X. Chris Le、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思金以及JES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会议由编辑部主任冯庆彩主持。 
      会上,王紫萱编辑介绍了JES的基本情况,报告了2020年度JES影响因子预估值在5.29;刘素琴编辑代表编辑部向主编提出了吸收青年编委的框架思路。汇报内容得到了两位主编的肯定和支持。 
      会议中,两位主编就完善编委会、吸收青年编委、吸引优秀稿源、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措施。 
      欧阳志云对两位主编为JES的付出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坚信在两位主编的引领下,JES一定会越办越好。 
      JES编辑部 
      2021年5月7日
    2021-05-07
  • “‘研’途有你,一路同行”科研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4月23日,中心“‘研’途有你,一路同行”科研经验交流会顺利举办。交流会邀请了来自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古振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的贺凯、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魏芳莉和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黄秀四位优秀的师兄师姐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和心路历程。7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交流会,雁栖湖集中教学阶段的学生通过腾讯视频会议积极参与了交流会。 
      古振澳的分享主题是“平衡科研与生活的一点小经验”,他结合自身经历,向大家分享了“生活比科研更重要”的感悟。他的精彩分享展示出规律的作息以及一些运动和娱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使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高效地完成科研任务。此外,遇到一些烦恼,不要忽视身边的伙伴带来的情感支持,这样才能及时地化解困难,调节生活节奏。 
      贺凯作了题为“拥抱未知,迎接挑战”的分享,向大家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科研心路历程:带着未知与新鲜感初识科研,因为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过大产生了抗拒,但是通过对科研的不断发掘与再认识,又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可能性,并开始了新的尝试,最后是带着信念,把尝试变为长期的实践。这一过程精准地刻画了许多同学科研状态的变化,也带来了许多应对科研逆境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始终保持平常心。 
      魏芳莉的分享主题是“Do something new,do something different”。她结合自己读研期间导师的教导和自己的感悟,从实战的角度,讲述了科研中遇到困难时自己的应对策略,并且向大家分享了一些科研书籍和工具,帮助大家构建科研思维,提炼科学问题,以及高效地完成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 
      黄秀的分享主题是“科研生活的那些事——乘科研之帆,让思维去旅行”,她结合自己在文献阅读、设计框图、完成实验等方面的科研日常,向大家强调了科研中重视细节以及不断坚持的重要性,并且分享了自己在科研之外的爱好和生活感悟,即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提问和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与主讲人就文献阅读方法、科研与生活时间规划、良好心态的保持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互动,主讲人就大家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研’途有你,一路同行”科研经验交流会旨在分享科研经验与技巧,帮助同学们解决科研生活中的遇到的困惑,使同学们能够满怀信心、坚实有力地走好科研路上的每一步。本次交流会的举办丰富了中心学子的科研生活,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对于增强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应对困难与挑战的能力,提高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部分学生干部与主讲人合影 
      研究生党总支 
      研究生会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2021年4月30日
    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