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朱永官院士2007届博士毕业生SARDAR KHAN当选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11月27日,巴基斯坦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2007届博士毕业生SARDAR KHAN当选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SARDAR KHAN,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朱永官院士,获得环境科学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论文的成果于2008年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至今已被引用1000多次,毕业回国获得巴基斯坦科学院金质奖章。现任职Koha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年担任大学校长,从事土壤污染与健康风险的研究。 
      巴基斯坦科学院正式成立于1953年,是巴基斯坦最高学术机构,负责向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科技发展及科学教育咨询。巴基斯坦本国院士的总人数上限为100人,且在任何一年内增选的本国院士不得超过5名。再次衷心祝贺SARDAR KHAN当选为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教育处 
      2022年1月19日 
        
      
    2022-01-19
  • 李红华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人才项目

      依据《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技术支撑人才入选者名单的通知》(人字〔2022〕3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红华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人才项目(工程技术类)。 
      李红华2006年进入中心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工作,16年来坚守公用仪器平台技术支持支撑岗位,一直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析的技术支撑工作。作为质量负责人创建了二恶英实验室质量体系,并顺利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资质,实验室的准确检测数据支撑了中心科研团队获得我国二恶英排放清单,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技术骨干筹建了北京市首家具备执业许可证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人事处 
      2022年1月17日 
        
       
      
    2022-01-17
  • 喜报!中心多名导师和研究生荣获各类奖项

      2021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全体师生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办的各类奖项评选中取得了佳绩。现将2021年下半年获奖情况通报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章:曲久辉 江桂斌 朱永官 蔡亚岐 
      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郑华 王亚韡 秦占芬 
      国家奖学金(括号内为导师姓名):陈儒雅(石宝友) 陈永喆(傅伯杰) 雷荣荣(刘文彬) 吴思琦(曲久辉) 李鹏宇(李琳) 侯敏敏(蔡亚岐) 王齐(杨敏) 李晓彤(贺泓) 杨永亮(蔡亚岐) 李萃(刘国瑞) 刘权震(王东红) 王一飞(朱永官) 高佳(廖春阳) 赵旭(苏贵金) 赵翔(贺桂珍) 和周明(刘俊锋) 刘舒豪(王爱杰) 张立鑫(景传勇) 贾晓琳(侯得印)  
      让我们向身边榜样学习,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教育处 
      2022年1月10日 
      
    2022-01-10
  • 中心召开科学传播工作座谈会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学传播力度,丰富科学传播途径和内容,做好2022年度科学传播的质量提升工作,1月5日,中心科学传播团2022年研究生志愿团队工作座谈会在生态科研楼505召开。党委副书记张长城,传播团成员刘倩研究员、徐卫华研究员、陈保冬研究员及18名研究生志愿团成员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秀丽主持。 
      中心科普主管、传播团秘书长姜立军向参会人员汇报了中心2021年的科普活动情况,并介绍了2022年中心科学传播工作的工作计划方案。对于中心的科学传播工作总体思路,刘倩研究员从自身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感受出发,对于中心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单位合作等提出了宝贵意见;陈保冬研究员就如何创立中心科普品牌、中心重点成果宣传和打造专业化的团队等给出了建议;徐卫华研究员对于科普主题的设定分层、传播平台建设和针对科普受益群体的多样性分析等进行了指导。参会的研究生团队成员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为如何进一步做好2022年度科学传播工作献计献策。张秀丽对支持和参与中心科学传播工作的老师和学生表示感谢,并表示综合办公室将持续为中心的科学传播工作加热增温。 
      最后,张长城总结发言,对于近年来中心科学传播工作的成绩予以肯定,并表示将全力支持中心的科学传播工作,希望发挥职工和学生的潜力,打造出中心特色的科学传播品牌。 
      会上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和老师还为研究生志愿团队成员颁发了志愿者荣誉证书。
       
      会议现场   
      综合办公室
      2022年1月7日  
      
    2022-01-07
  • 中心召开2021年度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年度考核会议

      12月30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年度考核会议。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代表中心领导班子作了2021年度述职报告,并作了中心党建工作年度报告。党委副书记张长城主持会议,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会委员会委员、中层领导人员、专业技术骨干与各类职工代表近100人参加会议。  
      欧阳志云从创新发展总体情况、领导班子发挥职能作用情况、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党建工作情况、2022年工作思路与重点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报告。2021年,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科院党组部署和要求,积极建议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全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持续开展党建与创新文化建设,研究所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2022年,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推进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立足自主培养,按需精准引进人才;强化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高水平成果产出,优化科技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快推进怀柔科学城(密云)和济南市“齐鲁中科泰山生态环境研究院”园区建设进程。希望中心广大职工齐心协力、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新的一年里以更积极昂扬的工作姿态、更优异的科技创新业绩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人事部门介绍了年度考核会议的程序和测评说明。党委办公室征求了中心领导班子2021年度民主生活会的意见建议。结合总结材料,与会人员对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进行了评议。  
      会场照片 
      人事处
      2021年12月31日
    2021-12-31
  • 中心举办留学生培养与2022年留学生招生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做好留学生日常服务与管理,提高留学生招生和培养质量,12月30日,教育处举办了中心留学生培养与2022年招生工作会议。中心涉及留学生招生和培养的20余个研究组的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处长连静主持。
      教育处傅珊介绍了中心留学生培养概况、奖学金设置、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并详细讲解了2022年招生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冬青和与会人员分享了本研究组留学生培养管理经验。与会人员就留学生培养和招生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留学生教育是中心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心国际合作交流日趋频繁,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教育处将努力协助导师拓展优秀留学生生源,做好留学生在读期间的各项服务和管理,从而推动中心教育国际化,助力中心科技创新发展。 
        
      教育处 
      2021年12月31日 
    2021-12-31
  • “十三五”国家水专项“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项目通过了综合绩效评价

      12月25-27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魏源送研究员主持的“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2017ZX07102)”项目(以下简称“北运河”项目)通过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的综合绩效评价。 
      “北运河项目”以京津冀区域综合调控重点示范核心区北运河上游流域为对象,基于生态学“源-汇”理论,统筹北运河上游流域“山水林田湖”,强化源头防控、溯源治理、水岸共治,开展“源-流-汇”全过程污染防控,统筹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实现水源涵养、清水产流、净水下河和生态修复。该项目识别了1980-2018年北运河生态廊道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时空演变特征,综合评价了北运河生态廊道的水生态环境状况;明确了1980-2018年北运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面源污染控制的河岸带工程示范和水位调度管理,提出了北运河生态廊道构建的工程和管理措施。研发和综合集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村污水处理与管理、未来污水处理厂等技术,支撑北运河上游段污染负荷的“源削减”;研发和集成了非常规水源补给河道生物协同调控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支撑北运河上游段的“流改善”;研发和集成了、多源入库污染综合防控、库区水体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等技术,打造北运河上游段沙河水库的“汇景观”;从而形成了基于“源-流-汇”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城市大型排水型河道水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为实现北运河上游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功能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经过项目实施,“北运河项目”形成了《基于“源-流-汇”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城市大型排水型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等2项,突破了山区、平原和城乡结合部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等8项关键技术,编制发布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编制规范DB11/T 1595-2018》等4项地方标准和指南导则等2项,研制了村落车载式剩余污泥脱水设备等关键设备3套,构建了农村污水处理在线远程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等平台2项,在北运河上游建设完成了涵盖了山区、平原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总面积219 km2)和23 km河流生态修复等示范工程4项;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 “环境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专刊-《基于“源-流-汇”的非常规水源补给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研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和获得软件著作权等20余项,培养研究生70余名。 
      北运河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2021年9月和11月在京先后开展了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和下设课题预验收。
       
        
      评估专家对项目示范工程现场考察 
        
      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现场 
      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2021年12月31日 
      
    2021-12-31
  • 中心与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大学共同举办线上学术研讨会

      12月18日,依托在斯里兰卡古城康提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结构工程与建设管理会议(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2021),我中心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与佩拉德尼亚联合举办了水与废水处理和CKDu追因两个专题会议,线上参会人员达到近百人。 
      来自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魏源送研究员、栾富波研究员、田秉晖副研究员,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贾盼盼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万祎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素霞主任医师,斯里兰卡卫生部Pubudu De Silva博士,佩拉德尼亚大学M.I.M. Mowjood教授、Chandika Gamage教授,国家供排水委员会副总经理D. N. D. S.Gunatilleke,拉加拉塔大学J.U. Halpegama教授,以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四名斯籍留学生共计有17人做了口头报告,双方围绕水与废水处理技术、CKDu追因相关研究介绍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值得注意的是,Pubudu De Silva博士的报告证实了斯中北省通过改善饮用水水质有效降低CKDu发病率的统计结果。 
      此次以线上的方式联合举办学术会议体现了中斯双方努力克服疫情干扰的一种尝试,达到了促进学术交流、增强相互了解的目的,有利于今后双方进一步开展科技合作。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2021-12-31
  • 中心与中国矿业大学签署协议 务实合作、共谋发展

      12月23日下午,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接待了中国矿业大学一行来访,并代表中心与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签署了合作协议。 
      卞正富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概况,指出学校在资源领域明显优势,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积极部署。此次来访希望以这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加强双边合作,提升自身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地位和实力。杨敏指出,徐州地处三省交界,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徐州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支撑区域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双方优势互补性强,希望今后从研究生教育合作入手,逐步拓展合作领域,实现共赢。 
      中心相关处室代表出席了会议。教育处处长连静详细介绍了中心现状、学科布局、研究生教育情况,胡承志研究员和张长斌研究员分别介绍了环境水质学实验室、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的现状和重大科研产出情况。双方代表围绕今后合作领域与模式等进行了进一步研讨。双方决定,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务实推进、长期发展”的原则,加强在人才培养、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战略互动与务实合作,共同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地。 
      签约现场
      教育处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2月28日  
      
    2021-12-28
  •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12月18日,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研讨会在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举行,曲久辉院士等十一位技术委员会专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家合作单位的代表、盐城基地地方主管领导及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的代表共4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技术委员会由曲久辉院士主持。副主任杨敏首先做了技术报告,对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研发方向及重点布局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彭先佳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杨雪晶研究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栾金义教授级高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王雪清高工分别做了典型成果报告。专家们指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目标明确,选择的技术研发方向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四家合作单位各具特色,具有很好的互补性,但要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好,还需要建立四家单位之间有效的合作机制,聚焦具有技术优势的细分行业进行技术研发,重视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积极探索成果的转化推广机制模式。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研讨会由杨敏研究员主持。曲久辉院士指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之不易,一定要深刻理解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要建立一支有志于开展技术推广应用的专业化队伍,从事技术的开发、中试、孵化及市场开拓,与现有的实验室架构形成有效互补,打造源头创新-技术开发-市场推广的价值链;同时,要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能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思路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要建立有利于成果产出与工程应用的工作机制。随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团队成员们围绕如何开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各家合作单位均表示愿意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杨敏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近期要组织力量调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模式,尽快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模式,加强四家单位之间的合作互动,聚焦石化、芯片、新能源等典型行业的需求组织技术攻关,争取在三年后的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开发处 
      盐城基地 
      2021年12月27日 
      
    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