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质分析实验室获得CNAS资质
2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水质分析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资格(简称:CNAS资质,机构注册号:CNAS L15994)及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CA)的能力承认,相关资质的获得对于中心今后加强国际实验室间多边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实验室能力验证、提升中心在水质监测与分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分析实验室于2021年5月通过扩项评审已具备310项CMA资质,此次CNAS资质范围重点扩展了国际水质标准的检测能力,包括肠病毒(肠道病毒和诺如病毒)、军团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并正在争取参与水中新冠病毒检测的能力验证工作。
水质分析实验室
2022年2月28日
2022-02-28
-
侯建国调研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京区部分院属单位
2月14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先后来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京区院属单位,向广大科研人员致以新春祝福,并就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进行调研。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陪同调研。
在微生物研究所,侯建国听取了关于加强基础研究、促进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农业重要技术突破的介绍;在声学研究所,他调研了声场声信息实验室和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了解有关技术攻关开展情况;在化学研究所,他参观了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代表性成果,听取了有机固体、纳米技术等方面科研进展情况介绍;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他调研了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实验室生态环境中心分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实验室,听取了相关科研团队在满足国家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需求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介绍。现场调研过程中,侯建国详细询问科研工作进展和科研成果应用情况,并与一线科研人员深入开展交流,了解他们在开展科研攻关过程中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撑保障。
每到一个单位,侯建国都主持召开座谈会,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学科领域发展、科研方向选择、科技任务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院士专家、实验室主任、青年科技骨干代表进行深入交流,重点就落实“基础研究十条”、推进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等听取意见建议。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座谈会后,侯建国与每个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听取他们关于研究所管理情况的汇报,对研究所加强党的领导、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在“定位”“定标”和院层面“定事”基础上抓好研究所层面“定事”“定人”、做好基层党建和科技创新各项重点工作提出要求。
侯建国对各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科研人员在所领导班子带领下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绩表示感谢,希望大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院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使命感、责任感,把“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的要求真正体现在行动上,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拼搏奋斗、刻苦攻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中科院办公厅、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促进发展局、国重重组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陪同调研。
2022-02-18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领导班子个别调整宣布会议
2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领导班子个别调整宣布会议在生态科研楼601会议室召开。中科院人事局副局长蔡宏志、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两委委员、支部书记、科研和管理骨干等出席会议。
蔡宏志代表院党组对欧阳志云在担任党委书记期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宣读了院党组的任免决定:房自正同志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欧阳志云同志不再担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职务。
房自正作任职发言,首先对院党组和同志们的信任表示感谢。站在新的起点上,将聚焦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目标要求,强基础、抓攻关、聚人才、促改革,切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新的岗位上,在中心已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基础上,将和党委、行政班子一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党建工作成效引领支撑保障中心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作风学风环境。他表示,将带头执行党的纪律规矩,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弘扬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优良作风,全身心投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党建和改革创新发展事业,和领导班子、全体职工、离退休同志、研究生一起,共同谱写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发展的新篇章。
欧阳志云代表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欢迎房自正同志加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房自正同志具有丰富的党建、人事和管理工作经历,将会为中心党建工作增加新活力、开创新局面,为中心科研创新做出贡献。同时,他对院党组给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指导和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中心党委委员、全体党员、职工、离退休同志和研究生在其任党委书记期间给予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最后,蔡宏志还对中心学习贯彻落实中科院党组冬季扩大会议和2022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人事处
2022年2月12日
2022-02-12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Faiola研究员应邀参加“2022年外国专家春节座谈会”
1月26日,在华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Francesco Faiola(费凡)研究员受邀参加座谈,分享他来华工作8年来在环境健康领域科学研究的体会和建议。
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Faiola研究员在座谈中提出“大力发展环境健康学科、加强环境保护环境健康基础教育、提升科学家们“中国自信”的建议。他表达了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为他量身构建科研队伍的感激之情。
Faiola研究员自2014年1月全职进入环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环境健康科研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中国科技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他积极投身于环境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创建了“干细胞毒理学”这一环境污染与健康领域新的学科方向,推动建立了一系列的干细胞毒理学评价模型,致力于对潜在的新型污染物进行毒性评估与预警,为中国和世界环境保护与毒理健康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1月29日
2022-01-29
-
中心举行“同牵学子手 共庆欢乐年”春节留京学生慰问活动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心近300名在籍生和联培生无法返乡过年。为陪伴留京学生度过温暖祥和的春节,1月27日上午,“同牵学子手 共庆欢乐年”留京学生慰问活动在研究生公寓举行。
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向同学们表达了亲切的问候,他祝福同学们新春佳节愉快,叮嘱大家假期期间注意安全,勉励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奋勇拼搏。他与教育处人员走访了学生宿舍,了解留京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嘱咐他们有困难和需求及时向中心反映,并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相应服务保障工作。
研究生公寓一楼大厅张灯结彩,在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留京学生领取了慰问品、福字和年夜饭餐券。
假期期间,中心研究生会将陆续推出“读享寒假”文献打卡、“科研小确信”投稿征集、云拜年等线上寒假系列活动,以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传递关心和祝福。
预祝中心全体师生新春快乐!
慰问活动现场
教育处
2022年1月27日
2022-01-27
-
中心推荐的格雷琴·戴利(Gretchen Cara Daily)教授荣获“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推荐的外籍专家格雷琴·戴利(Gretchen Cara Daily)教授获此殊荣。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推荐单位受到表彰。
格雷琴·戴利是国际著名生态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泰勒奖和沃尔沃环境奖得主。她在生态系统服务科学领域开展了重要开创性工作,引领了全球生态保护政策创新,为全球自然保护的转型做出了卓越贡献。
戴利教授自2007年开始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等领域取得多项合作成果,推动了中心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授予格雷琴·戴利教授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对她为我国科技合作做出积极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她与中心在生态系统服务科学领域取得重要合作成果的充分肯定。
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于2007年设立,旨在奖励在与中科院开展长期合作,并在突破关键技术和产出重大成果、建设大科学装置以及培养中科院科研人才方面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优秀外籍人才,同时鼓励和集聚更多的全球科技人才加入中科院共同开展科技创新。获奖者中,多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2年1月25日
2022-01-26
-
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联合召开中柬环境合作工作推进会
1月21日下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联合召开了中柬环境合作工作推进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永红,技术交流部处长唐艳冬等,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副处长蒋一琪,以及中心科研骨干及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共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线上形式举行。会议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主持。
会上,刘娟博士介绍了中心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方面的布局与进展,张美一博士汇报了中柬环境科技合作工作进展及下一步计划,唐艳冬介绍了对外合作中心在中柬合作上的定位、工作进展与展望。接下来双方围绕柬埔寨环境部在2021年11月“中-柬环境合作中心筹备办公室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在工业园区污水及固体废弃物治理方面开展合作的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双方一致认为,中柬环境合作中心是中国在境外设立的第一个政府级生态环境双边合作平台,以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建设为契机,今后应加大力度整合各种资源,政产学研协同推进中柬环境科技合作,提升柬埔寨在环境监测、管理和污染控制方面的综合能力。
李永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中柬环境合作非常重要。今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对外合作中心的工作团队要加强互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合作模式,找出中柬双方合作的共振点,做到合作有成效、可持续。
自2020年9月与对外合作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后,我中心与对外合作中心进行了多次互动,双方已在中柬环境合作中心筹备办公室、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今后双方将围绕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为快速发展中的柬埔寨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中国贡献。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2年1月24日
2022-01-24
-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访问中心
1月18日,应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的邀请,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博士(PalithaKohona)访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出席“2022年中国科学院-斯里兰卡科技合作交流研讨会”。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执行主任曹京华现场参会,来自斯里兰卡供水部、卫生部、佩拉德尼亚大学、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JRDC,斯方)的代表以线上方式参会,参加会议的还有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中心科研管理骨干以及来自“ANSO环境科技与产业专题联盟”秘书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力合科技、北京京润等代表,线上、线下合计40余人。会议由杨敏主持。
斯供水部辅秘 Dr. Priyath B. Wickrama、佩拉德尼亚大学校长M.D. Lamawansa教授分别通过视频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感谢中科院长期以来的支持。魏源送研究员汇报了过去一年里中斯双方在合作上取得的进展以及下一阶段的计划。他指出,双方通过60余次高强度线上会议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有力推进了CKDu追因、饮用水净化技术、水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的进展,但需要尽快启动双方政府间高层次沟通,尽早确定JRDC三方运行管理协议,以利于其可持续、健康发展。Weragoda博士汇报了JRDC在2021年10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Shameen教授汇报了佩拉德尼亚大学在JRDC学术指导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与中科院的合作互动,尤其是在斯里兰卡留学生的联合培养方面取得的进展。随后,斯卫生部官员Asanga博士和Pubdu博士、佩拉德尼亚大学副校长W.M.T. Madhujith教授和S. H. P Parakrama Karunaratne教授在线上先后发言,对中斯双方在疫情下的合作进展表示满意,并希望把JRDC打造成一个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
帕利塔·科霍纳博士在发言中指出,中科院牵头开展的中斯科技合作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称赞中科院为持续推动中斯科技合作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并强调了中斯水中心建设所取得的进展和CKDu追因合作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推动中斯科技合作的重要作用。斯里兰卡在应对水危机和水污染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希望今后中科院能持续推进中斯科技合作,并在JRDC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将一如既往地为中斯科技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王振宇充分肯定了中斯水中心在过去八年中的开拓性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并期待未来双方在水技术领域的密切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希望斯方能够与中方一起共同推进中斯科技合作,中科院将会对该工作给予持续关注和支持。
帕利塔·科霍纳博士任职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前,曾担任斯里兰卡外交部常务秘书和常驻联合国代表。2021年1月19日,在赴任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应邀到中心访问,这次时隔一年再次访问中心并出席“2022年中国科学院-斯里兰卡科技合作交流研讨会”,充分反映出他对中斯水科技合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2022年是中斯建交65周年及《米胶协定》签订70周年,也是中斯双方推动科技合作的一个新的契机。
国际合作办公室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2022年1月24日
2022-01-24
-
饮用水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集体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1月20日下午,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曲久辉院士、王子健研究员作为突出贡献者领衔的“饮用水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集体”获此殊荣,这也是自中心成立以来第三个获得该奖项的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经过长期积累,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从工程到管理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针对我国典型水质风险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开发了饮用水风险物质高通量识别技术,提出了微污染水源生态修复与水质调控的新原理和新方法,攻克了砷、氟、嗅味等多项水质风险控制技术难题,阐明了管网输配过程“黄水”发生机制,创建了大型环状管网漏损管控技术,发展了饮用水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形成的相关技术、方法、材料和设备进行了规模化应用,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系统支撑,有力推动了供水行业的科技进步。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还包括:王东升、石宝友、王为东、于建伟、马梅、胡承志、强志民、张昱、李红岩、安伟、徐强、张海峰、苏命、王海波、饶凯锋、刘会娟、刘锐平。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设立于2002年,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创性、突破性和实际贡献,每届获奖集体或个人不超过10个。
饮用水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集体成员合影
科技开发处
2022年1月20日
2022-01-20
-
中心召开2022年度基金项目申请交流会
1月18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开发处组织召开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交流会,会议以线上形式举行,各实验室青年科技工作者、科研骨干及研究生等500余人线上参会。
中心副主任贺泓院士就2021年中心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了介绍,充分肯定了中心去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中心近年来在基金申请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基金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性建议。
本次动员会精心安排了4个经验交流报告和一个政策类报告,报告内容丰富详实、层次丰富。张昱、孙然好、徐琳和郑重等项目负责人分别针对面上、联合、优青和青年项目分享了申请经验与体会。科技开发处对近年中心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2022年基金项目申请政策调整、注意事项和工作计划进行了重点介绍。
本次会议旨在宣传基金项目管理相关新政策、新要求,提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质量,促进我中心与自然科学基金相关各项工作的不断提升。
科技开发处
2022年1月19日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