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27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魏源送研究员主持的“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2017ZX07102)”项目(以下简称“北运河”项目)通过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的综合绩效评价。
“北运河项目”以京津冀区域综合调控重点示范核心区北运河上游流域为对象,基于生态学“源-汇”理论,统筹北运河上游流域“山水林田湖”,强化源头防控、溯源治理、水岸共治,开展“源-流-汇”全过程污染防控,统筹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实现水源涵养、清水产流、净水下河和生态修复。该项目识别了1980-2018年北运河生态廊道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时空演变特征,综合评价了北运河生态廊道的水生态环境状况;明确了1980-2018年北运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面源污染控制的河岸带工程示范和水位调度管理,提出了北运河生态廊道构建的工程和管理措施。研发和综合集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农村污水处理与管理、未来污水处理厂等技术,支撑北运河上游段污染负荷的“源削减”;研发和集成了非常规水源补给河道生物协同调控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支撑北运河上游段的“流改善”;研发和集成了、多源入库污染综合防控、库区水体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等技术,打造北运河上游段沙河水库的“汇景观”;从而形成了基于“源-流-汇”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城市大型排水型河道水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为实现北运河上游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功能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经过项目实施,“北运河项目”形成了《基于“源-流-汇”全过程污染控制的城市大型排水型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等2项,突破了山区、平原和城乡结合部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等8项关键技术,编制发布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设计编制规范DB11/T 1595-2018》等4项地方标准和指南导则等2项,研制了村落车载式剩余污泥脱水设备等关键设备3套,构建了农村污水处理在线远程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等平台2项,在北运河上游建设完成了涵盖了山区、平原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总面积219 km2)和23 km河流生态修复等示范工程4项;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 “环境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专刊-《基于“源-流-汇”的非常规水源补给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研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和获得软件著作权等20余项,培养研究生70余名。
北运河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2021年9月和11月在京先后开展了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和下设课题预验收。
评估专家对项目示范工程现场考察
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现场
水污染控制实验室
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