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 我中心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月10日,中心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座谈,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分别代表双方签约。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曹志萍、副处长王海华,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员、周伟奇研究员等出席会议。中心科技处张洪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刘贤姝分别代表合作双方介绍了正在开展的工作和合作设想,一致认为双方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扩大合作领域,助力双方事业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朱永官与陈添做总结讲话,一致认为中心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已经联合开展了多项工作,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各自优势的互补性与互促性很强。要以本次签约为契机,扩大合作领域,在生态环境相关领域,共同推进美丽首都建设,践行生态文明思想落地。同时,立足北京大国首都定位,通过国际合作等平台,在国际上讲好北京如何引领大都市建设典范的中国故事,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角度,提升我国的整体影响力。会上,双方还就GEP-R、城市微生物过程、大气污染治理研究、人才交流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科技开发处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2月12日<!--!doctype-->
    2025-02-12
  • 中心召开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
    1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曲久辉院士主持,中心学术委员会和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会上中心专班负责人、人事处处长曹青和科技开发处处长张洪分别就中心项目专班及学科专班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组管理办法及考核赋分、年度中心代表性科技成果推荐工作和“十五五”规划部署情况四项议题进行了汇报。参会委员对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会议最后,曲久辉院士在讲话中强调,中心应继续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目标,主动谋划组织重大科技任务,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表示,本次研讨卓有成效,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吸收委员们的指导意见,推动专班工作落实落地,促进青年学术委员会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强建制化科研提供重要抓手。本次会议的召开,为中心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提供了重要指导,为进一步扎实推进研究所改革、加快抢占生态环境科技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开发处2025年1月26日<!--!doctype-->
    2025-01-26
  • 中心召开2025年民主党派新春座谈会
    1月24日,中心党委在生态科研楼505会议室召开2025年民主党派新春座谈会。中心主任朱永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出席,党委委员、党办主任张秀丽,中心各民主党派代表共2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占剑主持。党办副主任陈劲憬介绍了过去一年中心主要工作进展,重点介绍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贯彻落实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中心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党建工作和2025年工作思路与重点等内容。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心在2024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深受鼓舞、催人奋进,表示将聚焦重大科研任务,为抢占科技制高点贡献更多力量。座谈会上,各民主党派代表围绕自身建设、参政议政、开展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介绍,就推进国重重组、学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全面发展、民主党派建设、支撑条件保障、科普文化建设等方面交流了意见建议。朱永官向各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心建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向大家致以新春的问候,并传达了院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他谈到,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发挥科研专长、传播生态环境领域声音、讲述生态环境故事、扩大影响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大家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工作。中心党委将坚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做好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支持和鼓励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为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党委办公室2024年1月24日<!--!doctype-->
    2025-01-24
  • 焦文涛研究组在热耦合电动力强化低渗透土壤中物质传输方面取得新进展
    土壤中低渗透孔道中物质传输受限,成为土壤污染修复的关键瓶颈。电动传输可提高低渗透土壤污染物和降解菌的可达性,热效应提高污染物降解菌的迁移活性,两者结合预期可实现土壤物质的精准靶向传输,但其传输和耦合热场作用的机制尚不明晰。阐明低渗透土壤中热耦合电动力传输的机制,对土壤有机污染的低碳高效微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热耦合电动力在纳米孔道内的污染物传输机制不清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焦文涛研究组与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Lukas Y. Wick 教授合作,以SEM-EDS和BET孔道占用从微观角度揭示了热耦合电动力驱动新污染物PFOA在难到达的2-10nm吸附位点的颗粒内扩散的机理;热效应通过粘滞性强化电渗微流是其主要的耦合作用机制。针对热耦合电动力在微米孔道内的降解菌传输机制不明的问题,以流式细胞仪和石英晶体微天平量化表征了热耦合电动力降低细菌吸附刚性,从而强化了降解菌的迁移达3.5倍;热效应通过调控固液介质理化性质强化电泳克服DLVO吸附力,是热-电动力耦合的主要机理;相关性矩阵热图分析表明,粘滞系数、介电常数、zeta点位是热强化电动力的主控因子。热耦合电动力传输污染物(A)和降解菌(B)的物理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 et al., 2024, 2025)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n et al., 2023)。单永平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焦文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7011 & 42077126)、博士后面上、特别资助(2022M713300、2023T160667)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10590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4c07954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001074223004722环境纳米技术与健康效应实验室2025年1月24日<!--!doctype-->
    2025-01-24
  • 蔡亚岐研究组在亚乙烯基连接共价有机框架的后修饰合成及热催化CO2转化方面取得进展
    2016年,通过利用芳基乙腈单体与芳香族醛之间的碱催化Knoevenagel缩合,提出了氰基乙烯基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从此开启了sp2-c-COF的新篇章。sp2-c-COF因其全π共轭结构、高结晶度、超高稳定性和优异的光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但受限于C=C键可逆性差导致的反应类型和单体类型不足,sp2-c-COF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较差。后修饰策略通过将功能基团纳入预定的框架,有效避免了这些问题,为构建特定功能的sp2-c-COF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1) 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巯基-烯点击反应,将C-C、C-S-C结构单元引入sp2-c-COF的普适性策略。首先合成了两种sp2-c-COF (COF-CN, COF-1),随后在它们的骨架C=C位点引入六种不同类型的巯基化合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 固态核磁谱等表征表明,这一策略能够灵活地通过巯基-烯点击反应在任何亚乙烯基连接的COFs骨架C=C位点进行结构修饰,极大丰富了sp2-c-COF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该方法制备的巯基-烯点击反应产物(COF-CN-R, COF-1-R)表现出多样的光物理性质、亲疏水性,以及质子传导性,展现出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该工作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DOI: 10.1021/acsami.4c19765)。图一:光引发和热诱导巯基-烯点击反应合成COF-CN-R和COF-1-R的图示(2) 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但其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碳源。因此,将CO2捕获和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有机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在CO2的固定方法中,其与环氧化物的偶联反应因其100%的原子效率而备受关注。我们制备了结构单元中同时具有酸性氢键供体(-COOH, -NH2)和碱性(三嗪环)位点的新型COF催化剂,该催化剂由种类广泛的氰基单体和PIM-1对碳碳双键COF-CN进行氰基三聚环化反应合成。凭借可定制的氢键位点、高CO2亲和力和稳定性,这些COF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CO2环加成催化性能,其中COF-CN-COOH的催化产率高达99.9%,选择性>99%。另外,由COF-CN与PIM-1共价连接而成的20%COF-CN@sPIM-1膜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界面稳定性,很容易回收和再利用,并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进一步研究证明氢键供体的存在显著降低活化能是高效催化的关键。这项工作提出的COF主链上的氰基的三聚环化反应后修饰策略,丰富了亚乙烯基连接COF的结构性能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该工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DOI: 10.1002/adfm.202422116)。图二:氰基三聚环化反应制备COF-CN-COOH,COF-CN-NH2和20%COF-CN@sPIM-1催化剂的图示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1: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4c19765论文链接2: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22116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5年1月24日<!--!doctype-->
    2025-01-24
  • 生态环境中心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
    1月24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传达学习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层干部、实验室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等共40余人参加会议。朱永官向与会人员传达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锐意改革进取 奋力攻坚克难 在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回顾了2024年中国科学院在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2025年全院重点工作任务部署和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有关要求。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推进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重要作用。会议指出,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改革意识和责任担当,将学习贯彻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学习研讨,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明确202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朱永官强调,要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院工作会议精神,把党中央和院党组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深化中心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聚精会神抓攻坚,雷厉风行抓改革,锲而不舍抓落实;重点聚焦科研组织、科技评价、收入分配等制约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发挥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率先发力破局,精心谋划组织,积极稳妥推进,加快抢占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制高点,奋力开创中心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会议现场党委办公室2025年1月24日<!--!doctype-->
    2025-01-24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办2025年春节联欢会
      瑞蛇送福祥光绕,新岁呈祥瑞气盈。2025年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建所50周年。1月21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5年春节联欢会在环境科学楼报告厅举行。  首先,中心领导班子致辞。中心主任朱永官表示,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4年取得了突出成绩,衷心的祝愿大家在新春佳节幸福安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他期待在建所五十周年之际,同大家一起拼搏奋进,去创造更好的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同时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智慧和方案。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副主任宋茂勇,副主任胡承志也向全体职工、研究生送上新春祝福。  随后,联欢会的表演在开场舞《九州同》昂扬向上的旋律中拉开序幕,丰富多变的舞姿尽显舞蹈演员的飒爽英姿。独唱《再回首》那深情款款的旋律仿佛带着大家回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让人感慨万千。舞蹈《戏鱼灯》中,小朋友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服装,手持鱼灯在舞台上欢快地跳跃,将新春的喜庆与欢乐传递给每一位观众。《春风十万里》的悠扬动听歌声,表达了科研人员对新一年科研事业的无限憧憬与期待。萨克斯演奏《护花使者》在几只青蛙玩偶的陪伴下,多了风趣灵动。相声《五十年后再出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了科研人员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机关职工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和谐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中心大家庭的温暖与团结,将联欢会带入新的高潮。研究生会的话剧《水之源-中斯合作中心》以生动的表演,展现了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成果与贡献。朗诵《你好,2025》、独唱《City of Stars》、长笛演奏《Rivers Flows in You》、亲子唱《勇气大爆发》和舞蹈《万疆》、《一路花开》等节目,展示了科研人员们的多才多艺,让联欢会充满了温馨与欢乐的氛围。朗诵《你好,2025》、合唱《一起向未来》不仅表达了中心职工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更凝聚了大家的力量与信心。整场联欢会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面展现了中心职工的多彩生活与才华横溢,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本次联欢会还采取了现场图片在线实时直播的方式,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时刻感受到现场的热烈氛围与精彩瞬间,10070余人关注收看。  此次联欢会增强了中心全体人员的凝聚力,丰富了大家精神文化生活,更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今年中心将在迎接建所五十周年中,昂扬向上、团结进取,并将继续创造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力量,为抢占科技制高点而努力奋斗,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中心领导班子致辞主持现场联欢会现场联欢会合照中心工会2025年1月21日
    2025-01-21
  • “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荣获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1月16日上午,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院属单位2位个人和14项成果获奖,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颁奖,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宣读表彰决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贺泓院士主持的“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获得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技术发明奖。  研究团队聚焦柴油车污染控制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全链条技术创新,取得系列技术突破。确立了我国柴油车减污降碳技术路线,提出氮氧化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设计原则,创制低聚态钒高效钒基催化剂和富铝型铜基小孔分子筛极限耦合催化剂;研发了满足国五、国六标准的柴油车排放后处理系统,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了原理性技术-工艺性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团队在我国柴油车排放标准的迭代升级与减污降碳中发挥了“国家队”的关键作用,为我国柴油车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完成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主要完成人为贺泓、余运波、单文坡、单玉龙、何广智、连志华。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设立于2002年。2024年,为贯彻国家科技奖励改革精神,我院修订了《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分设个人成就奖、基础研究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攻关奖4个奖项实行分类评价,重点奖励在产出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院属单位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团队合影科技开发处2025年1月16日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