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组名 所属实验室 组长 研究方向
水质健康与水质提升研究组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俞文正

 水质提升(混凝和膜滤),水质与慢性疾病

水生态完整性研究组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查金苗

1. 水体污染物分布、迁移与转化;2. 水体污染物毒性与毒理;3. 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与恢复;

分子与进化生态学研究组 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战爱斌

1. 水生入侵生物的入侵过程及机理;2. 水生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的生态学过程和生态效应。

理论环境化学研究组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爱茜 主要开展以构效关系为核心的理论环境化学研究。利用分子模拟、计算化学、生物信息学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等技术,确定污染物环境形态,探索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环境催化材料与技术研究组 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 张长斌

1. 室内空气催化净化;2. 生物质催化转化;3. 二氧化碳催化转化。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研究组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 张付申

1.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中有价资源回收、固体废弃物合成环境功能材料、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污染控制等。重点在水热合成、烧结合成、非酸化回收和超临界萃取等方法处理处置电子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和危险废物方面开展研究。

流域物质循环与调控研究组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洪

流域物质输移与水质、水生态响应;沉积物污染物活化机制、界面过程与调控;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修复规划和实践

土壤分子生态学研究组 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张丽梅 土壤氮素循环的微生物学机理、效应和调控;微生物组与土壤和植物健康
POPs分析与环境行为研究组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庆华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赋存及迁移转化;2. 污染物的外暴露及内暴露研究

深度处理与资源回收研究组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张涛

 1. 高性能反渗透(RO)膜的制备与改性用于海水淡化、工业超纯水、废水零排放;2. 受损反渗透膜的修复;3. 高级氧化(AOPs)削减浓水有机物(COD/TOC)

环境微界面水质学研究组 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张伟军

1.混凝科学与技术;2.污泥处理与资源化;3.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

分子环境毒理研究组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斌 1. 环境污染物毒理作用机制及健康效应;2. 污染物生物传感系统研发及应用。
区域生态模型与管理研究组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洪涛

1. 流域水环境模型与管理平台开发;2. 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3.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环境分子识别与传感研究组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强

1. 环境分子识别和传感;2. 环境和生物分析

氧化还原水处理过程研究组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旭 级氧化水处理技术(电化学、芬顿氧化、光催化等);污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转化过程;高盐有机废水预处理与深度处理技术;重金属废水与废液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组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华

1. 生态系统格局/结构-过程-服务关系;2.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与应用;3. 社会生态系统耦合机制与调控。

POPs环境行为与控制原理研究组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明辉 1. 新污染物筛查技术与方法;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归趋;3.  典型工业过程POPs生成机制与控制原理;4.  持久性自由基生成与控制原理
城市代谢与产业生态研究组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传斌
产业生态学理论与方法。重点领域为产业转型的生态学方法,城市与区域物质代谢分析,生命周期评价与管理,废弃物可持续管理。
城市生态格局与模拟研究组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伟奇

1. 城市生态格局定量方法和技术,2. 城市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和效应的定量评估,3. 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自由基化学与复合毒理研究组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本占 自由基和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学与毒理学协同毒性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