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环境毒理研究组
组 长: 赵斌
所属实验室: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1. 环境污染物毒理作用机制及健康效应;2. 污染物生物传感系统研发及应用。

分子环境毒理研究组 

  赵斌,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2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环境污染物分子毒理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3年,作为POPs研究集体的主要完成者,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5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学术任职包括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Regional Editor及编委,Toxicological Sciences编委,《环境化学》编委,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学分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 

研究方向:(1)二恶英及相关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分子作用机制及其毒理、健康效应;(2)研发生物分析系统并应用于相关环境污染物的高通量筛选与检测。 

联系方式:Email:binzhao@rcess.ac.cn;电话:010-62842867;传真:010-62842867

二恶英类污染物神经毒理效应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谢群慧,徐团,徐海明,徐丽,陈旸升,夏英杰,赵斌* 

  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造成多系统的功能障碍,包括学习、记忆、认知等高级脑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等,但是其神经毒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课题组系统研究了二恶英类污染物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干扰作用及对发育过程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发现二恶英类污染物在神经细胞中通过芳香烃受体(AhR)的活化及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下调AChE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造成AChE表达水平的降低,最终导致神经细胞AChE酶活性的降低及功能异常。这是首次关于二恶英直接干扰胆碱能神经传递系统功能的报道,揭示了二恶英可以通过作用于胆碱能神经传导系统而影响高级脑功能的毒理作用新机制。根据这一发现,将乙酰胆碱酯酶用于有机磷农药暴露的特异生物标志物的经典理论也需要重新评估和修正。

二恶英类污染物神经毒理效应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相关参考文献: 

  Xu HM, Xie HQ, Tao WQ, Zhou ZG, Li SZ, Zhao B. J Mol Neurosci. 53(3):417-423. 2014. Xie HQ, Xu HM, Fu HL, Hu Q, Tian WJ, Pei XH, Zhao B.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1(5):613-618. 2013.

组长  赵斌 研究员

工作人员 

谢群慧 

副研究员 

徐  丽 

助理研究员 

王艺静 

学术秘书 

博士后 

庞成芳 

2012 

李帅章 

2013 

郭志玲 

2014 

王莹 

2016 

研究生 

博/硕士 

入学年份 

丰  昱 

博士生 

2011 

陶吴群 

博士生 

2012 

徐  团 

博士生 

2013 

王凌云 

博士生 

2013 

陈旸升 

博士生 

2014 

张嵩岩 

博士生 

2015 

张望龙 

博士生 

2015 

付华龄 

博士生 

2016 

李  娇 

博士生 

2016 

张盼红 

硕士生 

2013 

夏英杰 

硕士生 

2014 

李云平 

硕士生 

2014 

马  丹 

硕士生 

2015 

沙  蕊 

硕士生 

2015 

刘奕耘 

硕士生 

2016 

罗亚利 

硕士生 

2016 

魏永义 

硕士生 

2014(联合培养) 

王湘楷 

硕士生 

2015(联合培养) 

重要成果:

  1. Feng Y, Tian J, Xie HQ, She J, Xu SL, Xu T, Tian W, Fu H, Li S, Tao W, Wang L, Chen Y, Zhang S, Zhang W, Guo TL, Zhao B.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6 (In Press). 

  2Zhao B.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1(9):A264-265. 2013 

 

  3. Xie HQ, Xu HM, Fu HL, Hu Q, Tian WJ, Pei XH, Zhao B.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1:613-618. 2013.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