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子识别与传感研究组
组 长: 赵强
所属实验室: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1. 环境分子识别和传感;2. 环境和生物分析

环境分子识别与传感研究组

  赵强,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贝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和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9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临床医学和病理系的分析和环境毒理学部进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至2014年,在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工作,教授。2014年7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在Analytical Chemistr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1)环境分子识别和传感;(2)环境和生物分析 

联系方式:Email:qiangzhao@rcees.ac.cn;电话:010-62849892

基于核酸适配体分析传感检测蛋白质和小分子

郝丽华,刘颖雄,赵强* 

   研究组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的亲和配体结合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针对蛋白质和小分子发展了新颖的分传感方法。将荧光染料分子荧光素标记到可识别凝血酶的DNA适配体上,构建了荧光开关,凝血酶与荧光标记适配体结合,导致荧光强度下降,实现对凝血酶的传感。利用四甲基罗丹明标记适配体,我们成功构建了可对ATP产生明显荧光偏振响应的荧光探针,分别得到了可产生荧光偏振下降或荧光偏振升高响应的荧光探针,可实现对 M水平的ATP的检测。滚环扩增反应利用环状的模板在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引物延长扩增产生更长的序列,序列中包含大量与模板序列互补的重复单元。我们将滚环扩增与酶联分析结合起来利用核酸适配体等发展了检测血小板生长因子BB的吸光度分析法。相关研究对于发展环境和健康相关的生物分子的检测具有一定意义。

基于荧光标记核酸适配体分析传感凝血酶和ATP

组长  赵强 研究员

研究生 

博/硕士 

入学年份

李亚飘 

硕士生 

2015 

孙琳琳 

博士生 

2015 

白云龙 

博士生 

2015 (联合培养) 

郝丽华 

硕士生 

2013 (联合培养) 

刘颖雄 

硕士生 

2013 (联合培养) 

重要成果:

  1. Lihua Hao, Qiang Zhao*. A fluorescein labeled aptamer switch for thrombin with fluorescence decrease response, Analytical Methods, 2015.7:3888-3892. 

  2. Q. Zhao*, Q. Lv, H. Wang. Aptamer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sensors for adenosine triphosphate by comprehensive screening tetramethylrhodamine labeled nucleotide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15. 70:188-193. 

  3. Li Lv, Limin Guo, Q. Zhao*. Aptamer and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involved sandwich assay for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with absorbance analysis, Analytical Methods, 2015. 7: 1855-1859.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