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6月16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2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在西门草坪隆重举行。中心主任欧阳志云,党委书记、中心副主任房自正,中心副主任杨敏,中心副主任贺泓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长城,中心副主任宋茂勇,以及朱永官院士和导师代表出席了毕业典礼,共同见证2022届195名研究生毕业的荣耀时刻。毕业典礼由中心副主任贺泓院士主持。
庄重的国歌奏响毕业典礼序曲。中心主任欧阳志云首先致辞,他高度赞扬2022届毕业生面对疫情大考交出了精彩的答卷,并代表中心向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在毕业生即将踏上新征程之际,他提出了三点殷切希望:一是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希望同学们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以聪明才智富强国家、造福人民,做到对当下有耐心、对未来有信心、对理想有恒心。二是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希望同学们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以坚定果敢的魄力、义无反顾的决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三是锤炼品德,行稳致远。希望同学们继续认真学习中国科学院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把他们塑造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弘扬好,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朱永官院士在现场与同学们分享收获的喜悦并致辞。他勉励同学们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每一天饱满的热情和工作动力成就精彩人生,用恒心和毅力铸就似锦前程。
王亚韡研究员作为中心导师代表发言。他衷心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真诚感谢学生、导师以及求学路上所有同行人的共同付出。他勉励同学们保持谦逊、善良、勇于担当和关怀他人的优秀品格,砥砺前行,于风雨后见彩虹。
李萃博士代表毕业生向中心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愿。她用三个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故事:初心、挫折与喜悦。她祝愿同学们不忘初心,在挫折与喜悦的交织中散发更耀眼的光芒。
Jean Joel Roland Kinhoun代表留学生发言。他坦言在中心读博是一种荣耀,是挑战,也是机遇,给他带来许多成长。他感谢中心提供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希望有更多的留学生像他一样,有机会在中国学习,并为两国科技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中心副主任杨敏、副主任宋茂勇分别宣读了中心2022届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名单。中心领导和导师代表为毕业生扶正流苏,并合影留念。毕业典礼在祝福和期许中圆满结束。
今当远离,重逢可期。祝愿毕业生在新的征程中,激扬青春,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双清路18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常回家看看!
导师代表为毕业生扶正流苏
合影留念
教育处
2022年6月17日
2022-06-17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马世骏青年人才计划”项目评审会顺利召开
为弘扬老科学家精神、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提高实验室人才队伍原始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2年设立了“马世骏青年人才计划”项目,该项目拟每年评审一次,每次资助青年科技人员不超过3位。
2022年6月14日,“马世骏青年人才计划”2022年度评审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评审会由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主持,共有11位专家参加了评审,实验室正副主任列席了会议。经过申请人汇报、评审专家点评和投票等环节,最终3人通过2022年度“马世骏青年人才计划”项目评审。
马世骏(1915-1991),生态学家、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我国昆虫生态地理学、数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奠基人。先后在东亚飞蝗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生态工程研究领域,提出和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我国生态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曾与挪威首相Brundtland夫人等共同起草了著名的Brundtland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马世骏先生博学的才华、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与精深的学术造诣,使他成为我国生态学巨匠和系统生态学理论与生态控制、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先驱。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6月17日
2022-06-17
-
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6月13日,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宣读了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指导委员会名单,审议了研究院章程和研究院管理层、专家委员会委员组成。与会委员围绕研究院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
张涛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建设,希望国家公园研究院面向国家需求、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国内领域专家力量,切实为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
李春良指出,要充分认识建设国家公园的重大意义,国家公园研究院要聚焦国家公园核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整合优势资源,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研究院工作,打造国家公园研究领域的硬实力。
国家公园研究院第一届指导委员会委员线上或线下参加会议。
国家公园研究院办公室
2022年6月15日
2022-06-13
-
中心第九届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顺利召开
6月10日,中心第九届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学位委员会主席曲久辉院士主持,15名学位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对2022年夏季批次的研究生学位申请进行了审议和无记名投票,全票通过了106名学术博士生、44名学术硕士生和29名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学位申请,对6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做出缓议学位的决议;会议审核并投票通过了共计25名中心研究生指导教师和6名行业导师资格申请;讨论通过了3名研究生的跨学科门类调整专业申请。此外,会议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3年博/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进行了审议,提出了修改意见。
教育处
2022年6月13日
2022-06-13
-
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建设暨中国烟雾箱联合研究计划研讨会召开
烟雾箱是研究大气污染形成机制和环境效应的关键实验设施。近年来,我国各研究单位中小型烟雾箱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者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进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建设、促进大气霾化学研究发展、凝聚国内烟雾箱研究力量和提升烟雾箱模拟研究在我国蓝天保卫战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组织召开了“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建设暨中国烟雾箱联合研究计划研讨会”,会议于5月23日在线上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大气物理所、化学所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的30余名行业专家及科研骨干参加会议。
会议由贺泓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马庆鑫研究员对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员、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葛茂发研究员、北京大学胡敏教授、清华大学蒋靖坤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刘永春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任延刚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李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分别做了烟雾箱设计和运行经验、相关仪器研制、模拟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设想的报告。专家们从建设方案、技术参数、功能需求和科学问题聚焦等方面为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大气环境模拟系统的科学问题和建设目标明确,将极大推进我国大气化学及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和预测模型的发展,提高我国空气质量预报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决策水平,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
专家们高度赞同贺泓院士成立中国烟雾箱联盟的倡议,一致表示成立中国烟雾箱联盟恰逢其时,有助于建立多家单位之间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大气化学数据库建立和仪器平台共享,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大气环境领域的科学难题。
最后,贺泓院士做总结发言,指出烟雾箱联合研究计划要尽快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模式,发挥各单位优势,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烟雾箱模拟研究团队,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在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中发挥切实有效作用。
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
2022年5月25日
2022-05-25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2022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21日上午,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2022年公众科学日活动如期在B站和微信公众视频号平台顺利举行。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本次活动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全国观众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科学知识传播,共计1500余名观众通过网络观看了直播活动。此次公众科学日以“爱科学,向未来”为主题,结合生态环境中心学科特色和环境保护热点问题,安排了科普讲座、中心实验平台线上短视频介绍、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线上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活动邀请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卫华研究员和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立刚研究员分别作了“绿水青山值多少钱?”和“3D打印与‘双碳’行动”的科普专题报告。徐卫华从绿水青山和生态产品的概念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评估生态产品价值,以及怎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等内容。胡立刚以生动的案例和前沿的成果分别就双碳行动和3D打印的发展情况向观众进行了说明,并展望利用3D打印技术来促进碳中和的未来发展前景。
中心科普团学生志愿团队拍摄的中心实验平台线上短视频,由一线职工亲自向公众讲述,第一次对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烟雾箱实验室等5个实验平台进行网络科普推广。视频内容新颖,讲解详细清晰,获得了观众的点赞。
为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生态环境科普知识和熟悉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本次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线上竞赛活动将中心的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知识相结合,以知识竞答的方式吸引观众积极争当“生态环境科普王者”和“生态环境科普达人”。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公众科学日是每年一次的公益性质科学传播活动,活动得到中心各个实验室、支撑平台和研究生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今后将进一步扩展与中心各部门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传播活动,多出精品,不断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综合办公室
2022年5月24日
2022-05-24
-
2021年度“一带一路”国际能力验证项目圆满完成
“水中铁和氟化物的检测”国际能力验证项目于2022年5月圆满完成,相关能力验证证书、能力验证结果评价通知单分别以快递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水中铁和氟化物的检测”国际能力验证报告已提交国家认监委,Report of the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n Iron and Fluoride Detection in Water (2021)分发各参加机构后,也在CEWE网站公示(http://www.castwas-cewe.org/)。
该项目是中心连续第3年承担我国水环境领域唯一的国际能力验证项目。在国家认监委(CNCA)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水质分析实验室)借助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EWE)多年以来构建的国际合作网络实施了该项目。来自新加坡、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布隆迪、肯尼亚、委内瑞拉、俄罗斯联邦等12个国家22家检验检测机构参加本年度国际能力验证项目,同时,该项目也得到国内 62 家检验检测机构的积极响应。
经过连续三年的实践,国际能力验证项目已经逐渐成熟。后期将陆续与一些优秀的海外实验室举办专项研讨会,打造“一带一路”水质检验检测机构国际合作网络,为“一带一路”国家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报告
水质分析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EWE)
2022年5月19日
2022-05-19
-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加入Science伙伴期刊计划
近日,中国生态学学会与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完成签约,国际期刊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EHS)加入Science伙伴期刊计划(SPJ),2023年开始将由AAAS出版。
对于这一合作,EHS主编、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讲席教授吕永龙博士表示“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成为Science的伙伴期刊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这将扩大EHS的全球影响力,发表更多高质量研究,并有助于青年科学家的培养。EHS 当初创刊是为了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态学家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这次新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生态学前沿领域的发展。我相信,EHS将在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并推动生态学领域的全球发展”。AAAS Science家族期刊出版人Bill Moran表示“我们很高兴中国生态学学会选择AAAS作为EHS新的出版伙伴。EHS期刊的发展目标与AAAS的宗旨一致,希望通过科学推动社会进步。我们期待富有成效的合作”。
目前,EHS照常接收处理并发表已提交稿件,新的投稿网站将于2022年底开通,2023年1月开始发表的文章将由AAAS出版。在出版平台转换期间,中国生态学学会与AAAS将为作者、编辑和读者实现无缝过渡。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EHS)于2015年3月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与美国生态学会联合创建,是全球首家由不同国家生态学会联合发起创办的生态学专业学术刊物。自2017年5月起,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东亚国际生态学会协办。EHS 2020年影响因子为3.116,位于生态学领域Q2区,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EHS着眼于宏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前沿领域;重点关注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研究,以及应用生态学思想与理论的系统科学方法研究;特别关注如何应用生态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促进快速环境变化地区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AAAS新闻链接: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52607
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
《生态学报》编辑部
2022年5月18日
2022-05-18
-
“聚焦学科前沿,助力学术研究”纪念五四运动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1922年的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回首百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为纪念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鼓励青年学子掌握科学前沿、树立科技报国的决心,5月5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总支、中心团委、研究生会联合主办,研究生第二和第四支部协办“聚焦学科前沿,助力学术研究”特别讲座。本次报告会特别邀请了生态毒理学专家,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子健老师作为主讲人,采取线上形式,吸引了来自中心内外的200余名师生共同参加。
会上,王子健老师根据自身多年的基金评审经验,从青年们非常关注的环境健康问题出发,作了题为“污染相关环境问题研究的主流方法学及其前沿分析-环境健康研究方向”的报告,结合具体的案例为我们详细讲述了环境健康领域20世纪传统研究方法和21世纪新路线方法。在报告过程中,他为青年们指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和主流、前沿研究方法;提醒我们研究工作必须要聚焦某一个科学问题然后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方向不宜过多,强调从事环境健康问题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并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子健老师的此次分享,进一步激发了青年们的科研热情,激励青年矢志报国,投身科技创新实践,进一步强化了中科院青年学子们“国家队”“国家人”的意识。王老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话语,鼓励广大师生学子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王子健老师作报告
中心研究生党总支
中心团委
研究生会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2022年5月11日
2022-05-11
-
中心召开“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饮用水源风险优控污染物清单与风险源分布热点图”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4月29日上午,项目组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饮用水源风险优控污染物清单与风险源分布热点图”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王磊,项目咨询专家组侯立安院士、谢剑平院士、石效卷教授级高工等7位专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中心副主任、项目负责人杨敏研究员,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项目与各课题负责人及课题骨干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房自正代表中心致辞,表示生态环境中心高度重视该项目,将全力保障项目实施,确保项目任务目标全面实现。王磊在讲话中指出,项目应坚持问题导向,自始至终关注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场景。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应做好全面统筹协调和预案,将疫情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杨敏研究员和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和课题实施方案。项目咨询专家认为项目将对支撑国家对两流域饮用水水源的管理以及相关标准的修订发挥重要作用,对项目的重要性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该项目于2021年获批立项后,项目组就立即着手开始了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目前在采样点细化、目标物质确定、分析方法建立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本次会议为进一步推动项目研究任务有序开展,保障项目目标顺利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长江黄河饮用水源风险优控污染物清单与风险源分布热点图”项目组
科技开发处
2022年5月9日
20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