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永官院士荣获2022年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李比希奖

      新春伊始,国际土壤科学联合会致函宣布朱永官博士荣获2022年李比希奖。李比希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每次一位科学家获奖,以表彰其在应用土壤学解决实际问题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朱永官院士,生态环境学家,长期从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生物学研究。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年)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自2016年以来朱永官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朱永官院士为首位亚洲科学家获此殊荣。
      该奖以十九世纪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李比希命名。李比希被誉为“有机化学之父”,他率先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奠定了现代农业化学的科学基础,有力推动了化肥工业的发展。 
      人事处  
      2022年3月4日
    2022-03-04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满足国VI标准的柴油车排放控制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顺利通过课题综合绩效评价

      2月28日,我中心为依托单位、贺泓院士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满足国VI标准的柴油车排放控制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课题综合绩效评价会议在北京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等7名行业专家、项目负责人贺泓院士、各课题负责人及课题骨干(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张远航院士和贺泓院士主持。
      专家组听取五个课题综合绩效汇报,对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各课题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达到了项目设立的预期目标,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五个课题的综合绩效评价。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是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等复合污染形成的重要成因,亟需重点控制。项目各课题通过协同攻关,突破了高效稳定的富铝型铜基小孔分子筛SCR(选择性催化还原NOx)催化剂量产技术,打破了国外专利技术垄断;研发了薄壁、高目数、超低膨胀的大尺寸催化剂载体与非对称结构DPF(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了国VI柴油机和后处理自主控制系统,突破了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国 VI 排放标准的“关键材料与技术(SCR/DPF)—后处理部件生产与评价—匹配集成与应用”完整技术产业链。自柴油车国VI标准实施以来,项目自主研发的后处理系统已应用26万套,产值超13亿元,可年减排NOx超过87.5万吨,PM超过2300吨;整合项目技术成果的整车已销售1.1万台,产值超过35亿元;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支撑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内燃机产业已进入由大变强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期,但也存在着一些卡脖子技术。我国的柴油车多为民族品牌,承载着内燃机产业由大变强的重要使命。项目成果的取得对助推我国柴油车及后处理行业的高质量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成果“国六柴油车后处理关键技术与系统”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该项目参加单位包括清华大学、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浙江大学、重庆奥福精细陶瓷有限公司、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 
      国VI柴油车后处理系统
      国VI柴油发动机与后处理系统
      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实验室 
      2022年3月3日 
      
    2022-03-03
  • 中心召开2022年夏季批次预毕业生工作会议

      2月25日下午,中心召开2022年夏季批次预毕业生工作会议。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出席会议,180名夏季批次预毕业生及教育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处长连静主持。
      房自正书记在会上强调了恪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的重要性,要求同学们高度重视学位论文质量,坚守科研道德底线,确保学位论文原创性。他勉励同学们抓住发展机会,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后,他鼓励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祝愿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迎接美好前程。
      教育处任慧敏讲解了学位论文评审和学位申请的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傅珊介绍了毕业答辩资格申请步骤,周莹介绍了毕业派遣工作程序。交流讨论环节互动热烈,教育处人员细致回答了同学们关注的学位和就业相关热点问题。 
      预毕业生工作会议每年举办两次,旨在帮助预毕业生掌握学位和就业相关最新政策、明确工作程序和时间节点,教育和引导预毕业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勉励预毕业生踔厉奋发,为梦想冲刺拼搏。 
      教育处 
      2022年2月28日 
        
    2022-02-28
  • 水质分析实验室获得CNAS资质

      2月17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水质分析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授予的实验室认可资格(简称:CNAS资质,机构注册号:CNAS L15994)及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CA)的能力承认,相关资质的获得对于中心今后加强国际实验室间多边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实验室能力验证、提升中心在水质监测与分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分析实验室于2021年5月通过扩项评审已具备310项CMA资质,此次CNAS资质范围重点扩展了国际水质标准的检测能力,包括肠病毒(肠道病毒和诺如病毒)、军团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并正在争取参与水中新冠病毒检测的能力验证工作。 
      水质分析实验室 
      2022年2月28日 
    2022-02-28
  • 侯建国调研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京区部分院属单位

      2月14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先后来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京区院属单位,向广大科研人员致以新春祝福,并就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进行调研。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陪同调研。 
      在微生物研究所,侯建国听取了关于加强基础研究、促进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农业重要技术突破的介绍;在声学研究所,他调研了声场声信息实验室和海洋声学技术实验室,了解有关技术攻关开展情况;在化学研究所,他参观了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代表性成果,听取了有机固体、纳米技术等方面科研进展情况介绍;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他调研了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实验室生态环境中心分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实验室,听取了相关科研团队在满足国家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需求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介绍。现场调研过程中,侯建国详细询问科研工作进展和科研成果应用情况,并与一线科研人员深入开展交流,了解他们在开展科研攻关过程中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撑保障。 
      每到一个单位,侯建国都主持召开座谈会,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学科领域发展、科研方向选择、科技任务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院士专家、实验室主任、青年科技骨干代表进行深入交流,重点就落实“基础研究十条”、推进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等听取意见建议。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座谈会后,侯建国与每个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听取他们关于研究所管理情况的汇报,对研究所加强党的领导、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贯彻落实院工作会议精神,在“定位”“定标”和院层面“定事”基础上抓好研究所层面“定事”“定人”、做好基层党建和科技创新各项重点工作提出要求。 
      侯建国对各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科研人员在所领导班子带领下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绩表示感谢,希望大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院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使命感、责任感,把“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工作落实”的要求真正体现在行动上,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拼搏奋斗、刻苦攻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中科院办公厅、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促进发展局、国重重组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陪同调研。 
      
    2022-02-18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领导班子个别调整宣布会议

      2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领导班子个别调整宣布会议在生态科研楼601会议室召开。中科院人事局副局长蔡宏志、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两委委员、支部书记、科研和管理骨干等出席会议。
      蔡宏志代表院党组对欧阳志云在担任党委书记期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宣读了院党组的任免决定:房自正同志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欧阳志云同志不再担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职务。 
      房自正作任职发言,首先对院党组和同志们的信任表示感谢。站在新的起点上,将聚焦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目标要求,强基础、抓攻关、聚人才、促改革,切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新的岗位上,在中心已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基础上,将和党委、行政班子一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党建工作成效引领支撑保障中心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良好作风学风环境。他表示,将带头执行党的纪律规矩,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弘扬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优良作风,全身心投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党建和改革创新发展事业,和领导班子、全体职工、离退休同志、研究生一起,共同谱写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发展的新篇章。 
      欧阳志云代表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欢迎房自正同志加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房自正同志具有丰富的党建、人事和管理工作经历,将会为中心党建工作增加新活力、开创新局面,为中心科研创新做出贡献。同时,他对院党组给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指导和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中心党委委员、全体党员、职工、离退休同志和研究生在其任党委书记期间给予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最后,蔡宏志还对中心学习贯彻落实中科院党组冬季扩大会议和2022年度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人事处 
      2022年2月12日 
    2022-02-12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Faiola研究员应邀参加“2022年外国专家春节座谈会”

      1月26日,在华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Francesco Faiola(费凡)研究员受邀参加座谈,分享他来华工作8年来在环境健康领域科学研究的体会和建议。 
      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Faiola研究员在座谈中提出“大力发展环境健康学科、加强环境保护环境健康基础教育、提升科学家们“中国自信”的建议。他表达了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为他量身构建科研队伍的感激之情。 
      Faiola研究员自2014年1月全职进入环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环境健康科研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中国科技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他积极投身于环境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创建了“干细胞毒理学”这一环境污染与健康领域新的学科方向,推动建立了一系列的干细胞毒理学评价模型,致力于对潜在的新型污染物进行毒性评估与预警,为中国和世界环境保护与毒理健康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1月29日
        
    2022-01-29
  • 中心举行“同牵学子手 共庆欢乐年”春节留京学生慰问活动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心近300名在籍生和联培生无法返乡过年。为陪伴留京学生度过温暖祥和的春节,1月27日上午,“同牵学子手 共庆欢乐年”留京学生慰问活动在研究生公寓举行。 
      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向同学们表达了亲切的问候,他祝福同学们新春佳节愉快,叮嘱大家假期期间注意安全,勉励同学们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奋勇拼搏。他与教育处人员走访了学生宿舍,了解留京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嘱咐他们有困难和需求及时向中心反映,并要求相关部门做好相应服务保障工作。 
      研究生公寓一楼大厅张灯结彩,在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留京学生领取了慰问品、福字和年夜饭餐券。 
      假期期间,中心研究生会将陆续推出“读享寒假”文献打卡、“科研小确信”投稿征集、云拜年等线上寒假系列活动,以丰富同学们的假期生活,传递关心和祝福。 
      预祝中心全体师生新春快乐!
        
      慰问活动现场 
        
      教育处 
      2022年1月27日 
    2022-01-27
  • 中心推荐的格雷琴·戴利(Gretchen Cara Daily)教授荣获“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推荐的外籍专家格雷琴·戴利(Gretchen Cara Daily)教授获此殊荣。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推荐单位受到表彰。 
      格雷琴·戴利是国际著名生态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和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泰勒奖和沃尔沃环境奖得主。她在生态系统服务科学领域开展了重要开创性工作,引领了全球生态保护政策创新,为全球自然保护的转型做出了卓越贡献。 
      戴利教授自2007年开始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等领域取得多项合作成果,推动了中心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科学院授予格雷琴·戴利教授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对她为我国科技合作做出积极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她与中心在生态系统服务科学领域取得重要合作成果的充分肯定。 
      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于2007年设立,旨在奖励在与中科院开展长期合作,并在突破关键技术和产出重大成果、建设大科学装置以及培养中科院科研人才方面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优秀外籍人才,同时鼓励和集聚更多的全球科技人才加入中科院共同开展科技创新。获奖者中,多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2年1月25日 
      
    2022-01-26
  • 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联合召开中柬环境合作工作推进会

      1月21日下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联合召开了中柬环境合作工作推进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李永红,技术交流部处长唐艳冬等,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副处长蒋一琪,以及中心科研骨干及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共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线上形式举行。会议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主持。
      会上,刘娟博士介绍了中心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方面的布局与进展,张美一博士汇报了中柬环境科技合作工作进展及下一步计划,唐艳冬介绍了对外合作中心在中柬合作上的定位、工作进展与展望。接下来双方围绕柬埔寨环境部在2021年11月“中-柬环境合作中心筹备办公室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在工业园区污水及固体废弃物治理方面开展合作的建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双方一致认为,中柬环境合作中心是中国在境外设立的第一个政府级生态环境双边合作平台,以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建设为契机,今后应加大力度整合各种资源,政产学研协同推进中柬环境科技合作,提升柬埔寨在环境监测、管理和污染控制方面的综合能力。 
      李永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中柬环境合作非常重要。今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对外合作中心的工作团队要加强互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合作模式,找出中柬双方合作的共振点,做到合作有成效、可持续。 
      自2020年9月与对外合作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后,我中心与对外合作中心进行了多次互动,双方已在中柬环境合作中心筹备办公室、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今后双方将围绕中柬环境合作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为快速发展中的柬埔寨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中国贡献。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2年1月24日 
      
    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