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中心举行2022年度科研财务助理培训

      11月10-11日,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生态环境中心举办了2022年度科研财务助理培训。本次培训是在机关党支部指导下,由计划财务处、科技开发处联合承办,共72名科研财务助理通过现场或视频方式参加了培训。 
      培训分管理工作介绍、业务能力提升和工作经验交流三个部分。中心纪委副书记、纪检监督与审计办公室主任杨克武作了题为《严守财经纪律 筑牢廉洁防线》的警示教育报告,报告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要求,提醒、告诫科研财务助理时刻绷紧廉洁从业之弦,严守财经纪律底线,遵循科研诚信要求,协助科研人员合规、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 
      中心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秀丽介绍了本部门职责,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对中国科学院和生态环境中心保密工作规定进行了重点介绍,提醒科研财务助理在服务科研工作中,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安全发展理念。 
      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从历史沿革、科技贡献和未来发展三个部分,作了中心科研总体情况报告,在与参训人员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论述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心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号召科研财务助理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做好科研服务工作,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中心纪委委员、人事处处长曹青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论述,对现阶段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继续推进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前瞻性思考。 
      中心纪委委员、计划财务处处长刘博作了《服管并重 守正创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财务管理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对院所两级经济资源配置框架和一体化推进财经队伍建设情况作了介绍,并对经费收支监管红线、财务与审计监督的区别等工作要点作了讲解,提醒科研财务助理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合规开展经济业务。 
      泰山生态环境研究所筹建办公室副主任张博介绍了中心部署建设齐鲁中科泰山生态环境研究院的意义和目标定位,以及研究院未来的组织架构和建设推进情况。 
      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阶段,科技开发处、计划财务处的业务骨干分别就知识产权和奖励申报、横向项目管理、ARP合同管理模块应用、一般费用报销、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专项审计情况通报及强化管理举措、红字发票自查整改、横纵向经费认领外拨、预算执行等方面业务进行了宣讲,对办理科研经费收支业务的要点和易错点进行了梳理提醒。 
      在工作经验交流阶段,刘博宣读了2022-2023年度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顾问小组和联络小组成员名单,刘俊锋、韩云平、于天舒和丽达等优秀科研财务助理代表作报告,分享各自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思考,带领科研财务助理学习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各项举措,理解中心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安排,梳理日常经费收支业务办理的各项流程,提升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 
      自2018年初正式启动以来,经过五年的稳步推进,中心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9月30日,共有科研财务助理88名,包括中共党员40名,基本实现科研与支撑单元全覆盖。科研财务助理的全面配备,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效减轻科研人员的事务性负担,帮助科研人员专注于科研工作。 
      未来,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等文件要求,推动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从有到优发展,促进科研财务管理人员和科研财务助理紧密团结,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和指引下,持续不断地为中心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财经服务,为中心经济活动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合规管理,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划财务处 
      2022年11月15日 
      
    2022-11-15
  • 中心召开“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智慧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11月4日,中心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社区生态功能提升与智慧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项目咨询专家组傅伯杰院士、魏辅文院士、舒俭民研究员、王克林研究员、王磐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叶彩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福教授等7位专家,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处长刘荣霞,中心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项目主管门彬,项目负责人陈利顶研究员以及各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刘荣霞介绍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最新进展,以及科技部对“十四五”生态专项的管理理念和最新要求。强调项目实施过程要紧跟国家战略和前沿趋势、项目的研发技术要明确怎么用、用在哪,并对应用效果开展科学评价。严岩代表中心致辞,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城市老旧社区生态功能意义重大,中心将全力保障项目实施,确保项目任务目标全面落地实现。 
      陈利顶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课题负责人孙然好研究员、孔繁花教授、张志明教授、肖荣波教授、白伟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分别汇报了5个课题的实施方案。项目咨询专家认为本项目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动城市社区更新改造理论和实践进一步衔接,构建“改造—监测—智慧管理”体系提供机理和技术保障。项目咨询专家还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在立项后立即开展项目实施各项相关工作,目前在老旧社区识别、水热协同及生态功能现状摸底、花粉监测、智慧平台架构以及示范区选择方面,均已取得初步进展。本次论证会后项目组即刻召开内部会议,根据专家意见,讨论优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及各项任务时间节点,为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打好基础。 
      本次会议为进一步推动项目研究任务有序开展,保障项目目标顺利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项目启动会议现场 
      陈利顶研究员代表项目汇报实施方案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11月8日
    2022-11-08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2022年科学节活动

      11月5日上午,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2022年科学节活动在B站平台顺利举行。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本次活动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全国观众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科学知识传播。本次活动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结合生态环境中心学科特色和环境保护热点问题,安排了科普讲座、实验线上演示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活动邀请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超研究员和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陈卫平研究员分别作了“面向健康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土壤污染与粮食安全”的科普专题报告。两位研究员用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向网络观众生动地介绍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与健康安全内容,干货满满,屏幕前面的观众点赞连连,好评如潮。 
      在实验演示环节,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生尚子茗同学通过多个实验方法,向公众展示了河水中的微生物被消毒处理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的任文强老师和张镇松老师以细菌、头发、二氧化钛以及树叶为观察对象,通过电镜仔细观察微观世界的奥秘。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的张红星老师向公众详细地介绍了“移动中的环境监测站”--生态监测车的配备、监测工作原理和方法。他们的演示从微观到宏观,内容新颖有趣,讲解活泼生动,受到网友尤其是中学生的热烈欢迎。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学节活动得到中心各个实验室、支撑平台和研究生志愿者的大力支持,相比较每年的公众科学日活动,科学节更侧重于科学传播活动过程中的知识互动和动手操作。今后中心将进一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对全国范围内观众的生态环境科学传播工作。 
      刘超研究员作《面向健康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普讲座 
      陈卫平研究员作《土壤污染与粮食安全》科普讲座 
      尚子茗同学演示水体消毒全过程实验 
      任文强和张镇松老师演示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环境实验
      张红星老师介绍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生态监测车
    2022-11-08
  • 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荣获“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朱永官院士团队段桂兰等完成的“土壤-植物系统中砷迁移转化机制与调控原理”成果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备案、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的奖项,旨在表彰我国在土壤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群体。“土壤-植物系统中砷迁移转化机制与调控原理”项目在朱永官院士的引领下,从2002年开始,20年来围绕砷在土壤-根际-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机制和调控原理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 Plants, Nature Geoscience等期刊发表,为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砷污染土壤的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环境土壤学的国际影响力。 
      获奖信息链接详见:http://www.csss.org.cn/info24/838.html 
        
      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2022年11月8日 
    2022-11-08
  • 中心举办2022年度新职工入职培训

      11月2日至4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办了2022年新职工入职培训,共55名新职工参加。 
      中心党委书记房自正致辞欢迎新职工加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作专题报告,回顾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贡献和发展定位,总结了“十三五”取得的显著成效,介绍了“十四五”规划的主攻方向。江桂斌院士以“努力工作,健康人生”为题作特邀报告,用“铭记、创造、格局”三个关键词,勉励新职工不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初心使命,努力实现科研突破和创新创造,提升格局,在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 
      培训还安排了机关各部门介绍主要职能、工作内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等,对新职工进行了实验室安全、保卫保密、法律常识普及、廉洁从业等专题培训;邀请东升派出所警官做防诈骗宣传与户籍管理介绍;邀请文献情报专家介绍了相应资源与服务指南。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承志研究员从研究组是什么、做什么样的科研、掌握什么高水平技能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科研经验。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明研究员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新职工们分享了心路历程,勉励大家执着科研,收获乐趣。 
      在素质拓展训练环节,大家分为三支队伍,开展了“数字城堡”、“联合工程”、“风雨战士”和“挑战NO.1”的团建项目。活动中,新职工打破了彼此间的隔阂和陌生感,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本次新职工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锻炼了新职工的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了帮助新职工熟悉中心情况、了解办事流程、增进相互交流的目的,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事处 
      2022年11月7日
    2022-11-07
  • 司法鉴定中心被评为“优秀司法鉴定机构”

      近日,海淀区司法局公布了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评选表彰结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司法鉴定中心和焦文涛研究员分别被评为2021年海淀区“优秀司法鉴定机构”和“优秀司法鉴定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司法鉴定中心是北京市首批取得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资质的机构,是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采购名册中五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之一,能够为疑难、复杂及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提供科学、公正、严谨的鉴定意见。近两年中心司法鉴定人已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浙江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等多个省市开展司法鉴定服务工作,应邀参加多个环境损害案件专家论证会,也为全国多家检察机关提供了专业咨询和技术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司法鉴定中心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国家司法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做出贡献。
      司法鉴定中心
      2022年10月31日
    2022-10-31
  • 生态环境中心党委召开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25日上午,生态环境中心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中心领导班子、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干部、党支部(总支)书记参加了会议。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主持会议,并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参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部署,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大家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对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深感自豪,新征程上要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要论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聚集优秀人才队伍,加快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系统性解决方案。  
      房自正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侯建国院长对全院学习宣贯工作提出的六方面部署,结合中心实际抓细抓实。一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院党组各项决策部署。二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把准中心发展定位,锚定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事”“国家责”不动摇,深入推进中心科技创新各项重点工作。三是将教育、科技、人才贯通起来,落实好院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科研团队的作用,在科技创新实践中锤炼和打造一流青年人才科技队伍。四是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让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推动中心科技创新发展、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中心党委将按照党中央、院党组有关要求,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具体方案并认真落实。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开展宣传宣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氛围,动员中心各方面力量,团结奋斗,担当作为,切实履行好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职责使命。 
      党委办公室 
      2022年10月25日
      
    2022-10-25
  • 生态环境中心组织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中心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组织党员、科研骨干、职工群众、研究生共300余人在环境科学楼报告厅集中收看了开幕会直播。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总揽全局、气势恢宏,是中国共产党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极大鼓舞了各位党员干部群众。有的同志谈到:“习总书记的报告是未来奋斗的行动指南,新的伟大征程上,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有的同志谈到:“作为生态环境工程学科的一名科研人员,感受到时代赋予我的责任感,更要沉下心潜心研究专业知识,做对国家环境治理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争取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方面有所贡献”;有的同志谈到:“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深知自己专业对于国家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党员,将时刻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自身修养,为党的中心任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纷纷表示,身为“国家队”“国家人”,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用,为推进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创新贡献。 
        
             
       党委办公室 
       2022年10月17日 
    2022-10-17
  • “多通道污水病毒富集设备”专家论证会顺利召开

      9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顺利召开了“多通道污水病毒富集设备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侯立安院士、曲久辉院士、吴清平院士,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张岚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张勇研究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戚宇华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仪器分会曾伟高级工程师、北京中科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霖高级兽医师、宜昌市城发集团建投水务有限公司陈茂东高级工程师组成多领域专家组进行论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长城,科技处处长严岩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城市建设与更新处副处长任海静主持。 
      张长城首先介绍污水中病毒检测以及设备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会议成立论证会专家组,推举侯立安院士为专家组组长。杨敏代表设备研发团队介绍了污水病毒富集方法的原理、创新点以及设备的示范应用效果。于丽娜博士现场展示了“多通道污水病毒富集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创建了一种新的污水病毒富集浓缩方法——基于铝盐混凝沉淀络合促溶法,该方法目前已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WS/T 799—2022);会同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多通道污水病毒富集设备,可灵活自动化处理1~16份样品,无需人工值守,与人工富集技术相比,提高了污水病毒富集效率,并已在我国的江苏省、香港地区以及尼泊尔等地进行了验证和示范应用。专家组认为,该项成果创新性强,应用价值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病毒的及时有效监测预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开发处 
      2022年10月8日
      
    2022-10-08
  • 魏源送研究员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上发言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于9月12日至10月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理事会负责讨论全年所有需要关注的人权问题和状况。受北京科协和北京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推荐,魏源送研究员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远程发言,分享了“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在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合作成果。 
      201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64/292号决议,明确“享有安全和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的权利是一项人权,这项人权对于充分享受生命和所有人权来说必不可少”。2014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指导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启了与斯里兰卡在水与卫生领域的全面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斯水科技合作体现了如下特点: 
      有理念。聚焦清洁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六条; 
      接地气。切实帮助当地老百姓解决安全饮用水等重大民生问题; 
      模式新。通过人才培养-科教援助-企业落地的新型合作链模式为受援国提供中国经验和技术; 
      有成效。围绕饮用水安全保障,双方在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合作研究、工程示范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有影响。中斯水科技协议的签署得到了两国元首的见证,并被列入中斯两国政府联合声明,自启动初期就受到了双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视频及相关报道:北京市科协常委魏源送教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上发言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2年9月27日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