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

      3月23日上午,由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统计局、市场监管局和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在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大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市GEP核算“1+3”制度体系相关情况。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研究组为深圳GEP核算制度建立提供了科技支撑,牵头编制深圳GEP核算规范、深圳GEP核算统计报表、开发深圳GEP在线自动计算平台。
      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部分。
      中办国办下发《关于支持深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圳“探索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机制”。受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由欧阳志云研究组在深圳组织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机制探索工作。
      三年多来,欧阳志云研究组先后为深圳核算2010年、2016至2019年GEP,编制我国第一个面向高度城市化地区的GEP核算规范,编制我国第一个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开发我国第一个GEP在线自动计算平台。为深圳建立GEP核算机制,开展GEP常态化核算,建立了制度和软硬件基础。
      深圳市“1+3”GEP核算制度体系包括:
      一个GEP核算实施方案。《深圳市GEP核算实施方案(试行)》,规范了核算流程,确定每年核算结果于次年7月底前正式发布;理清了部门职责,明确GEP核算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一项GEP核算的地方标准。《深圳市GEP核算技术规范》确立了GEP核算两级指标体系,以及每项指标的技术参数和核算方法,与联合国统计局的生态系统核算(SEEA-EA)技术指南和国家GEP核算标准相互衔接,是我国首个高度城市化地区的GEP核算技术规范。
      一套GEP核算统计报表。《深圳市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19年度)》将200余项核算数据分解为生态系统监测、环境与气象监测、社会经济活动与定价、地理信息4类数据,全面规范了数据来源和填报要求,数据来源涉及18个部门,是全国首份正式批准施行的GEP核算统计报表。
      一个GEP自动核算平台。《深圳市GEP在线核算平台》集成了部门数据报送、一键自动计算、任意定义核算范围、结果展示分析等功能模块,可以实现数据在线填报和核算结果的一键生成,提高了核算效率和准确性,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GEP自动核算平台。
      深圳市GEP核算的“1+3制度体系”, 不仅在技术层面为其他城市的GEP核算提供可复制性、可推广的经验,还对推进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考核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深圳GEP核算制度的建立对推动联合国统计司将GEP纳入生态系统核算框架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1年3月23日 深圳“1+3”GEP核算机制新闻发布会
      2020年8月 深圳GEP在线核算平台发布会现场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3月25日
      
    2021-03-25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郝志峰一行到访中心

      3月17日下午,应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东升研究员的邀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校长郝志峰率学校相关部门一行4人访问中心,就推进双方在生态环境领域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探讨。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会见了郝志峰一行,党委副书记庄绪亮及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和实验室代表参加了座谈。庄绪亮主持了会议。 
      欧阳志云对郝志峰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中心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提出下一步双方立足各自的需求和优势,在合作模式、学生培养、人才引进和项目申请等方面加强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郝志峰表示希望借助生态环境中心的人才优势,在国家级项目争取和学科建设方面提升佛科院的自身能力,提高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影响力。双方在讨论后提出,生态环境中心和佛科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优势互补,可以先行开展相关工作,提升佛科院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把双方的下一步深入合作落到实处,助力佛科院的学科建设,同时为佛山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开发处 
      2021年3月20日
    2021-03-22
  • 联手讲述中科院在“一带一路”上水的故事—— 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大力推荐《甘露泽五洲》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环境科技产业专题联盟共同编写的《甘露泽五洲——“一带一路”上水的故事》正式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瞭望周刊、环境工程学报等纷纷在重要版面进行推荐,联手讲述中科院在“一带一路”上水的故事。 
      各大媒体新书推荐截屏 
      《甘露泽五洲》,书名取自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2018年3月给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EWE)的题字——“生态惠四海,甘露泽五洲”。全书以28篇与水有关的文章,从科研院所、合作伙伴、外国学者、联盟成员四个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科学家以及中国企业在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水安全与水环境问题方面的创新成果和经验,记录了外国学者在中国科学院的留学、深造经历及其回国后的实践成果,讲述了中国科研人员勇于担当的情怀和中国企业家积极开拓的精神,呈现了外国学者、民众对中国的深情怀念与感激。每一个故事无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自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EWE)依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紧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与环境领域重大民生需求,通过相互帮助、共谋发展、合作应对挑战,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合作,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年的“一带一路”合作征程,探索中迎接挑战,开拓中砥砺前行,汗水凝结为甘露,点点滴滴滋养着“一带一路”沿线的民生福祉。《甘露泽五洲》一书,既是对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水与环境科技合作的总结与展望,也是中国科技界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号角。 
      《甘露泽五洲》封面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2021年3月17日
    2021-03-17
  •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座谈会”在常德市召开

      3月5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的长江干流洞庭湖片区工作组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常德驻点跟踪研究组(以下简称“驻点跟踪研究”)与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在常德市召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座谈会”。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李宏秋、常务副局长万勇、副局长朱昱睿及相关主管科室负责人,中心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研究员、常德驻点跟踪项目负责人刘俊新研究员、院地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同亮、洞庭湖片区联系人吴尚华、常德驻点联系人郑天龙和参与单位双赢环境董事长陈鹏等1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常德市生态环境局常务副局长万勇主持。 
      会上,李宏秋对常德驻点跟踪研究组两年来为常德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的科技支撑表示肯定,尤其是珊珀湖综合治理等方面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工作也获得了省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肯定和6000万治理资金补助。常德市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在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驻点跟踪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希望进一步紧密双方的合作,支撑常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一湖两水”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 
      严岩和刘俊新分别就常德驻点跟踪研究以来常德市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围绕常德市“一湖两水”水环境质量提升、针对常德市2021年面临的重难点任务给出了各自的见解,同时对“一湖两水”总磷污染控制和洞庭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建设等下一步驻点跟踪研究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 
      之后与会双方围绕洞庭湖总磷的来源及江湖关系变化下洞庭湖尤其是西洞庭湖总磷浓度的时空变化和来源、江湖-河湖-人湖复杂关系作用下“一湖两水”水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抓手和着力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方案和规划,就“一湖两水”的水环境问题诊断和治理进行了深入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当前驻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续实施西洞庭湖流域总磷控制与洞庭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建设将成为双方合作和攻坚的新目标。 
      通过本次座谈会,明确了驻点跟踪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和双方合作的新抓手,为我中心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科技支撑洞庭湖片区和常德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座谈会现场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常德驻点跟踪研究组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干流洞庭湖片区工作组 
      科技开发处 
      2021年3月15日
    2021-03-15
  • 《蚂蚁森林2016-2020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正式发布

      植树节前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了《蚂蚁森林2016-2020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阐明了以森林、湿地、草地为代表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生态经济价值的生态文明发展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推出的绿色低碳公益项目,旨在鼓励社会大众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如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选择公交出行、网上办事等低碳减排行为,相应的减排量被计算为虚拟的“绿色能量”,用来在手机里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成后,蚂蚁森林和公益合作伙伴就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以培养和激励参与者的低碳环保行为。因成功唤醒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推动了绿色低碳在中国成为流行风尚,2019年蚂蚁森林连获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与应对气候变化最高奖项“灯塔奖”。
      开展蚂蚁森林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以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评估为基础,定量评估蚂蚁森林造林项目所带来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2016年至今,蚂蚁森林的参与者已超5.5亿,累计种植真树超过2.23亿棵。蚂蚁森林让城市低碳生活和荒漠化地区治沙前线建立了直接的连接。蚂蚁集团和中国绿化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亿利公益基金会、阿拉善生态基金会等公益合作伙伴一起种植及养护树木,种植总面积超过290万亩。
      《报告》根据蚂蚁森林种植地块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特征以及种植情况,构建其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指标体系,并对蚂蚁森林造林项目四年(2016-2020年)种植地块达到所属区域植被成熟时的GEP进行了预测。
      《报告》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生长,若管理维护到位,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将持续提升,当所有地块达到所属区域植被成熟状态时,预估基于2020年不变价计算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13.06亿元。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EcosystemProduct,GEP),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的经济价值总和,包括防风固沙、气候调节、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等方面。
      2月1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边会并发表视频讲话: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注重发挥企业、民间组织和公众的力量,已有5亿人坚持“手机种树”。超过5亿中国人通过“手机种树”改善远方的生态,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已获得广泛认可,成为中国带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3月10日
      
    2021-03-10
  • 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全国优秀

      日前,在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的综合评估中,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优秀等级,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良好等级,教育处任慧敏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此次综合评估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组织,五年评估一次,评估对象为2017年前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内容包括基础建设、招收选拔、培养使用、成果产出四个一级指标和十个二级指标,评估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全国共有2835个博士后流动站参与评估,434个流动站获评优秀等级、1721个流动站获评良好等次。128位博士后管理工作者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
      近年来,中心通过更新出台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在博士后招收、考核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博士后队伍的建设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中心博士后在站规模不断增加,2020年底在站博士后226人,获批国家级及中国博士后各类资助项目200余项。教育处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继续优化博士后工作平台建设,严格博士后人员招收管理,提升博士后工作服务水平,推动博士后工作科学发展。
      教育处
      2021年3月5日
    2021-03-05
  • 中心召开2021届预毕业生工作会议

      2月23日上午,中心召开2021届预毕业生工作会议。会议采用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教育处工作人员和近200名2021届预毕业生参加了线上会议。
      教育处工作人员通过三个专题报告,分别就毕业答辩、学位申请和就业派遣等工作安排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讲解,尤其针对今年新启用的国科大格式审查系统和学位论文评阅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线上回答了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会议强调了恪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坚决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对学位论文质量负责;并勉励学生充分运用线上和线下求职应聘渠道,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毕业生工作是教育处的重要工作内容,教育处将结合政策变化,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服务,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教育处
      2021年2月23日
    2021-02-23
  • 新型有机污染物转化机制群体入选院卢嘉锡国际团队项目

      2月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0年度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项目入选名单,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依托单位、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廖春阳研究员为负责人的新型有机污染物转化机制群体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  
      新型有机污染物转化机制群体成员包括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廖春阳研究员、王亚韡研究员和刘倩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Jay Gan教授,瑞士联邦水质科学技术研究所(Eawag)Juliane Hollender教授,韩国汉阳大学Hyo-Bang Moon教授,德国亥姆霍兹吉斯塔赫特材料与海岸研究中心谢志永研究员和瑞典rebro大学Thanh Wang副教授等,各成员之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前期合作研究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战略目标。2000年以来,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污染物分析方法体系,在环境中发现新型污染物,环境界面过程与累积放大机制,在地球三极的远距离传输机理,毒性效应及健康危害等方面做出了前瞻性的原创性工作,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我国十四五及中远期相关领域新型污染物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该群体将联合国内外本领域研究的优势力量,研究新型污染物的转化分子及环境介质与生物体中不同新型污染物形态的共存原理,鉴定新型有机污染物在不同环境过程与生物过程中的降解、代谢及其转化产物,科学评估新型污染物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健康风险,力争成为国际新型污染物环境行为研究的优势群体。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2月19日
      
    2021-02-19
  • 中心举办2020年度院地合作年终交流会

      2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院地合作年终交流会在中心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主会场设在中心,中心副主任杨敏、中心相关处室代表、院地合作骨干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基地工作人员及所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线上参会,中科院北京分院科创办副主任黄韶勇、中科院南京分院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尹睿(线上)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由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主持,院地合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同亮汇报了中心2020年院地合作总体情况。在全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院地合作克服疫情影响取得了佳绩,到位经费1.69亿元,再创新高。盐城基地、石家庄基地、义乌基地和乌海基地也分别从基地建设、对接中心团队、服务地方和来年工作设想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汇报。
      盐城基地实验室CMA认证工作已经进入最终评审阶段,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改造工艺开发、响水爆炸遗留污水应急处理、生态承载力评估等方面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此外,接纳了近70位研究生入住,在环境技术楼装修期间为多个课题组解决了实验场地问题。石家庄基地在循环化工园区开展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提标改造、除氟工程、COD去除工程等工作,在实现中心技术转化的同时,为园区节省废水处理成本达3000万元/年,成果得到园区电视台的专题报道。义乌基地在完善基地实验平台建设的同时,技术支撑义乌成功举办“千村整治、万村示范”现场会,完成双江湖水利枢纽环境评价,开展岩口水库水华防治技术研究及柏峰水库的应急除浊工作,助力义乌的环境治理,受到政府的好评。乌海将以双方第二次全面合作为契机,在合作模式和机制方面进行探索,未来将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在生态、大气、水、土壤等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盐城科技局、环保局,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化工研究院、义乌市水务局和乌海市科技局领导也分别作为地方主管部门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点评,并对各基地发挥中科院的科技优势支撑地方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各实验室代表和职能部门就院地合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给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黄韶勇副主任和尹睿处长对中心院地合作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并分别对中心院地合作和基地建设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杨敏在总结时指出,中心院地合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基地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值得赞赏。他提出了如下要求:加强阶段性工作总结,定期发布基地工作简报;进一步完善基地架构,完善基地与本部、基地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基地的有效合作模式;不断优化对基地的管理和风险管控,完善对院地合作基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院地合作年终交流会现场
      院地合作办公室
      2021年2月8日
    2021-02-08
  • 中心开展2021年春节前安全检查工作

      2021年农历牛年春节将至,根据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和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春节期间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科研氛围,结合中心实际,针对冬春季节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特点,开展安全检查活动。 
      2月5日、7日,中心组织安全检查小组,对各实验楼、研究生公寓、地下空间、配电室、危险品库房、锅炉房等重点部位以及园区周边进行了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小组重点检查实验室环境卫生,以及用电、用水、危险化学品存放和使用情况,提醒实验室职工和学生做好春节期间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注意做好设备用电安全;要求加强实验室整理,消除安全隐患;对实验室人员开展实验室安全和疫情防控宣传;针对研究生公寓常见安全问题进行检查和提醒。 
      春节即将来临,提醒就地过年和节假日外出人员注意安全和疫情防控,高度重视个人财产人身安全和行车交通安全,度过一个安全平安的春节假期。 
      基建与后勤处、人事处、教育处、科技开发处、驻所物业相关人员参加相关活动。 
      科技安全办公室 
      2021年2月7日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