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 E方知库期刊群赴渝高校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3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主任、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长张利田携E方知库期刊群旗下部分期刊编辑受邀走访了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和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并在三所高校进行了专场论文写作培训。 
      张利田就刊群的运营模式与三所高校的师生、期刊社编辑同仁进行了深入交流。他的报告围绕集群发起和建设,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编辑部如何提高审稿效率,如何打通刊群后台,实现稿件转移等工作展开,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在交流活动中,来自刊群各成员期刊的代表也分别介绍了各自期刊的情况。参与交流活动的老师有:《环境保护科学》编辑部主任岳佳妮,《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EEH(Eco-Environment & Health)期刊编辑陈秋会,《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胡长进,《生态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全元,《生态学报》编辑于恩逸,J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期刊青年编委、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江韬。重庆大学期刊社、长江师范学院期刊社、《三峡生态环境监测》,《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环球人文地理》编辑部也派代表出席了相关交流会。另外,在长江师范学院的交流活动中,还隆重举行了E方知库期刊群理事单位的授牌仪式,热烈欢迎刊群新成员刊《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的加入。 
      论文写作培训活动由科萤书院承办。科萤书院副院长张洪研究员和秘书长雷沛副教授全面介绍了科萤书院的成立初衷、进行中的各项活动及科萤书院的愿景。在培训中,《生态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全元作了“从编辑视角讲述如何写好中文科技论文”的主题报告;《环境工程学报》编辑靳炜作了“学术出版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应对举措”主题报告;科萤书院秘书长雷沛副教授作了主题为“知彼知己,严于律己——学术论文写作格式规范和典型案例分析”的主题报告;《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胡长进作了“从实验报告到科技论文—让稿件更受编辑和审稿人青睐”的主题报告。在培训现场,同学们就论文写作和投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同与会专家进行交流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此次活动是E方知库期刊群2023年首次赴高校走访,也是科萤书院本年度的首场线下培训。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了E方知库期刊群的对外合作领域,探索出刊群与科研机构、兄弟期刊深入合作的新模式,为刊群更好地提供学术传播服务,促进生态环境领域的学术交流开启了新途径。E方知库期刊群将继续聚焦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学术传播更好地服务。 
        
      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 
      2023年3月13日 
        
    2023-03-13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宣布会议

      3月2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宣布会议在生态科研楼601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科院人事局局长孙晓明主持。生态环境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两委委员、科研和管理骨干以及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 
      孙晓明首先宣读了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朱永官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朱永官同志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房自正、宋茂勇同志任副主任;占剑同志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承志同志任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免去欧阳志云同志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职务,保留正局级;免去杨敏、贺泓同志副主任职务,保留副局级;免去张长城同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职务,保留副局级。 
      孙晓明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上一届领导班子的工作,感谢他们为中心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的辛勤付出,并代表院党组向离任的欧阳志云等同志授予荣誉牌,表彰他们在担任所局级领导岗位期间的突出贡献。 
      欧阳志云在发言中感谢院党组的信任和指导,感谢中心全体职工、离退休人员和研究生的付出与支持,坚信新一届班子将带领中心在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跨越发展,“四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为生态环境科学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朱永官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发言。他感谢院党组的信任,感谢前几任班子为生态环境中心的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表示,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作为“国家队”“国家人”,生态环境中心肩负为国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的重要职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和中心全体职工、研究生和离退休人员一起,积极整合国内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努力把生态环境中心建设成为更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研究战略高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晓明局长宣布人事任免文件 
      为欧阳志云同志授荣誉牌
        
      欧阳志云同志发言 
        
      朱永官主任发言 
      人事处
      2023年3月3日
    2023-03-03
  • 中心召开2023年夏季批次预毕业生工作会议

      2月28日上午,中心召开2023年夏季批次预毕业生工作会议。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出席会议,150余名夏季批次预毕业生及教育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处处长连静主持。 
      房自正书记在会上要求同学们高度重视学位论文撰写,注重格式规范,遵守学术道德,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学位论文。他勉励同学们主动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客观定位,合理预期,主动把握就业机遇,以积极的态度择业。他还提醒同学们关注身心安全和实验安全,调整心态,努力进取,相信同学们纵然“衣带渐宽”,最终都会学有所获,到达“灯火阑珊处”。 
      教育处工作人员分别就毕业答辩资格、学位论文评审和学位申请以及毕业派遣等工作安排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讲解,并细致回答了同学们关注的学位和就业相关热点问题。 
        
      教育处 
      2023年3月1日 
        
      
    2023-03-02
  • 中心召开“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饮用水新污染物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承担,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北宝山自来水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饮用水新污染物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会议形式在北京召开。 
      项目咨询专家组曲久辉院士、侯立安院士、马军院士、杨敏研究员、余刚教授、刘锁祥教授级高工、郄燕秋教授级高工、刘会娟教授、张亚雷教授等9位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水务处处长徐慧纬、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业务主管马浩,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项目主管门彬,项目负责人胡承志研究员以及各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主持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胡承志研究员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和总体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陈忠林教授、林涛教授、邓述波教授、胡承志研究员、贾瑞宝教授分别汇报了各课题的实施方案。项目咨询专家指出本项目的实施方案紧扣饮用水新污染物风险控制的主题,项目目标明确,科学问题清晰,研究内容丰富,技术路线合理,实施方案可行性强,研究成果可为饮用水新污染物风险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曲久辉院士、侯立安院士、马军院士进一步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与供水企业的沟通协作,真正做出可量化的效能和可应用的成果。项目咨询专家还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论证会后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凝练和聚焦研究目标,突出攻关重点,为项目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现场 
      科技开发处 
      2023年2月28日 
    2023-02-28
  • 中心召开“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和风险管控”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2月24日,中心组织召开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和风险管控”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朱利中院士、陈同斌研究员、何孟常教授、李芳柏研究员、贾永锋研究员、程和发教授、史建波研究员等7位专家组成员,江桂斌院士、中心副主任宋茂勇研究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项目主管王兰英出席会议。项目首席景传勇与各课题负责人、项目研究骨干共70余人参会。 
      宋茂勇研究员代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致辞,感谢科技部和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江桂斌院士发表讲话,要求项目组成员树立科学追求;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通力合作,及时沟通、汇报,并注重人才培养。 
      项目首席景传勇与课题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与课题总体实施方案。专家组认为本项目实施方案紧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和风险管控的主题,研究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的分级分类防治管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专家组组长朱利中院士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始终紧扣核心目标、突出重点,做出方法创新、技术增量、推广应用、管理部门认可的研究成果。 
      项目首席景传勇对专家的指导进行表态发言,“在听取专家组宝贵意见后,研究团队对项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将努力做到集中、聚焦,做到重要、实用、实在。迎难而上,解决实际科学问题”。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2月28日 
    2023-02-28
  • 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水分中心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

      2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以下简称“中-斯中心”) 水分中心在京召开了2023年工作会议。南海海洋所副所长、中-斯中心联合主任张长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冯锋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执行主任曹京华研究员、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赵明辉主任大夫、佩拉德尼亚大学S.H.Parakrama Karunaratne院士作为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研究所等院内机构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等院外机构,以及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水中心首次举办线下会议。会议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敏主持。 
      魏源送研究员汇报了水中心在疫情三年期间(2020-2022)的总体工作进展和2023年工作计划,10位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2022年度各课题的进展与计划。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水中心围绕CKDu(不明原因肾病)追因、安全供水、水资源管理等主题仍然取得较大进展,一批研制的地下水净化设备已经运抵斯里兰卡准备用于CKDu病区水质净化示范,有关病区水质的调查也取得较大进展,两本基于遥感技术的斯里兰卡水资源及水环境的专著顺利出版。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水中心的工作。各团队工作主题明确,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色,克服疫情影响在解决斯里兰卡民生问题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专家们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当地重大民生需求的结合,多派人员到斯里兰卡开展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加强宣传,讲好国际合作的中国故事。S.H.P.Parakrama Karunaratne院士感谢水中心组织了如此规模的中斯合作研究,期待相关研究在解决斯里兰卡重大民生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杨敏在会议总结中表示,1)在水中心的总体架构和目标下,大家需进一步明确各自定位与目标,结合斯方合作伙伴提出的项目建议,找准斯方合作伙伴,深入开展合作;2)今年中-斯交流互访将会恢复,上半年斯方代表团和PIFI学者将陆续访华,我们需提出相应的交流主题、计划,并一一落实;3)希望各课题负责人高度重视水中心工作,把工作阵地延伸到斯里兰卡,与斯方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水中心可持续发展。 
        
        
      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3年2月24日 
    2023-02-24
  • 中心召开“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流域饮用水病原微生物数据库构建及风险管控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2月16日,中心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流域饮用水病原微生物数据库构建及风险管控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项目咨询专家组曲久辉院士、吴清平院士、吴丰昌院士、刘锁祥教授级高工、李君文研究员、冯耀宇教授、郄燕秋教授级高工、杨琦教授等8位专家,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王磊、业务主管马浩,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项目主管门彬,项目负责人张昱研究员以及各课题负责人、课题骨干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王磊代表项目管理机构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最新进展,希望项目团队紧跟国家战略、努力开拓创新,加强成果的凝练与转化,为提升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马浩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的最新要求。杨敏研究员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感谢科技部和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指出本项目的实施对保障两流域饮用水生物安全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心高度重视该项目,将全力保障项目实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主持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张昱研究员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和总体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金敏研究员、张岚研究员、张昱研究员、田哲副研究员、陆韻教授分别汇报了各课题的实施方案。项目咨询专家指出本项目的实施方案紧扣长江黄河流域病原微生物解析的主题,项目目标明确,科学问题清晰,研究内容丰富,实施方案可行性强,研究成果可为饮用水病原微生物管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曲久辉院士进一步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聚焦关键问题,真正做出有意义、可落地的研究成果。项目咨询专家还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论证会后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凝练和聚焦研究目标,为项目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现场
                                                                          
      科技开发处 
      2023年2月24日 
      
    2023-02-24
  • 傅伯杰院士等系统论述中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修复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2021-2030年)行动呼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造福人类和自然,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按期实现。生态修复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但生态修复同步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为了使中国国家尺度的生态修复更好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回顾和总结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和研究进展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与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Michael Meadows教授等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综述文章“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总结中国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取得的进展,为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 
      1. 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傅伯杰院士等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视角,提出生态修复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核心研究环节:立足于(on what)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结合(for whom)生态系统服务优化与人类福祉,满足于(to what purpose)可持续生计与社会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是从自然到人类的单向链条。在本研究构建的协同演化框架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决策也会影响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体现了从人类到自然的反馈链条。因此,生态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不是因果级联关系,而是系统互馈关系,最终目标是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图1 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联系
      2.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地域性 
      通过对17项大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分析了这些工程不仅生态环境效应,使碳汇增加、侵蚀减少,发挥了突出的生态效益。在地理空间上,从先前的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到目前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中国生态修复的空间格局也更具地理单元的完整性。 
        
      图2 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到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3.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时间阶段性 
      从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角度,生态保护修复支撑可持续发展具有阶段性,可以划分为区划视角、级联视角和协同演化视角3个阶段。首先,主体功能区划可以为地理区域的分类提供依据,从而理解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在地理空间中的不同主导作用。其次,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强调国土空间的整体性,有助于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未来,面向美丽中国建设需求,有必要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角度来理解生态系统服务流所提供的惠益如何转化为社会、经济和政策的激励措施,使利益相关者可以从生态保护修复中受益,从而自下而上的支持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自发走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而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接受生态修复政策。 
      图3 从主体功能区划到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再到实现美丽中国的三阶段 
      4.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地理时空异质性 
      一些局地案例研究表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有“双赢”的发展路径。但是考虑到地理时空异质性,目前很难在国家和区域尺度将这些案例式的“双赢”路径总结为生态保护修复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通用模式。为此,有必要加强针对重点地域单元的区域尺度生态修复研究,明确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传递,及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战略的贡献。 
      图4 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战略对生态修复需求的地理差异 
      5. 研究展望 
      中国幅员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乡村发展水平差异大。科学认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与自然关系,是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此,傅伯杰院士等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动态演化视角下,提出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与系统修复的四个地理学研究议题,包括解读系统关键要素之间的耦合过程;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流;评估社会-生态效益;支持适应性管理,服务区域可持续发展。 
       
      图5 基于地理环境的生态保护修复研究需求 
        
      原文链接: 
      Bojie Fu, Yanxu Liu, Michael E. Meadow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3. https://dio.org/10.1093/nsr/nwad033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2月24日 
      
    2023-02-24
  • 环境化学与环境毒理重点实验室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2月23日,“环境化学与环境毒理”重点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陈宜瑜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魏复盛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北京大学陶澍院士、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侯立安院士、天津大学刘丛强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先恩研究员、清华大学张洪杰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北京大学朱彤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Chris Le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总师、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蔡勇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臧文超副主任等25位专家通过现场或线上形式参加了此次会议。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张鸿翔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和陈宜瑜院士主持。 
      张鸿翔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自建设以来积累的雄厚实力及取得的领先地位,同时他表示,在国重重组的大背景下,重点实验室要聚焦国家紧迫需求,解决需求背后的重大科学问题;并针对基础研究的发展提出了三个方向,一是战略导向的建制化、体系化的基础研究;二是前沿导向的探索式基础研究;三是市场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 
      会议主会场 
      江桂斌院士代表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各位院士、专家、领导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江院士回顾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及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新污染物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重点实验室从组建之初到现如今成为环境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健康研究领域的世界第一方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国家重大任务,解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培养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人才队伍,做好了人民所关心的环保、食品方面的服务工作。面向未来,他表示一方面要聚焦国家新的科技需求,解决新污染物治理的关键科学问题,另一方面要肩负起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重任。希望新一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国际上代表中国也代表全球的本领域科学家创造出学术高地。 
      宋茂勇研究员整体报告了环境化学与环境毒理重点实验室组建方案,分别从战略意义与使命定位、发展目标与方向任务、建设基础与研究队伍、重组举措与体制机制、重点任务与考核指标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与汇报。刘倩研究员、王亚韡研究员、Francesco Faiola研究员、张爱茜研究员分别从重大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基础与队伍、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详细汇报了关于污染物识别与溯源(环境分析)、环境迁移与转化(环境过程)、新污染物的毒性效应与机制(环境毒理)、风险评估与防控(环境健康)四个方向的具体建设方案。 
      接下来的交流研讨会在生态楼601会议室举行。与会专家对实验室的重组给与了充分的认可,认为重点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是环境领域内领先的实验室。此次重组,实验室仍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把握并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与会专家对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与科学问题、突出实验室研究特色和重点、加强原创理论与方法学研究,以及对实验室未来的工作重点、研究方向、学科布局、提升竞争力等重要方面所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将对实验室重组后的未来学科定位、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及深化合作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宜瑜院士进行了会议总结。他首先肯定了实验室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也希望实验室下一步结合此次研讨会上主管领导以及与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聚焦发展目标和未来的建设规划,真正发挥重点实验室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部署的作用。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2月24日
    2023-02-24
  • 中心党委传达学习中科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精神

      2月22日,中心党委召开2023年第二次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和2023年第二次党委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科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中心领导班子、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主持。 
      中心组学习会上,首先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最新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大家表示,要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特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全面深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新征程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科技支撑;要全面深入把握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要求,切实履行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职责使命。 
      房自正带领与会同志学习了侯建国院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我院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工作报告,并对院党组提出的“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解读。欧阳志云交流了现场参会收获和感受,并结合中心实际提出了下一步重点工作考虑。会议围绕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研究交流贯彻落实思路,并对中心2023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谋划。 
      会议认为,中科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是在我院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侯院长的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我院科技事业和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从战略高度对我院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分析研判,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我院加快改革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安排部署了2023年各项重点举措,是指导全院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会议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中科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按照院“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总体思路,推进中心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二十大报告中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始终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二是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协调推进中心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发展,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三是聚焦中心“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目标,全力推进国重重组、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四是加强人才工作的长远布局和谋划,重点加强高水平青年人才培养引进,搭平台促交流;五是不断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交流,鼓励科研人员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六是紧紧围绕院党组“前三年、后五年”两段谋划思路,对中心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领域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的目标任务进行系统谋划部署。 
      中心党委将通过组织各党支部、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号召广大职工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积极作为,推动生态环境中心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党委办公室 
       2023年2月22日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