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推荐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的通知
中心各部门:
根据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的相关部署,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推荐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方式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的评审范围暂限于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科普音像制品(以下称科普作品)。详细规定请参考《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推荐评审补充说明》(附件1)。
请于2014年11月13日(星期三)之前提交推荐表1份(附件2),科普作品5套到综合办公室,供评审、推荐使用。推荐作品不退还,请自留备份。
二、评选办法
中科院将聘请有关专家成立评议专家组,对推荐的科普作品进行评审,形成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作品推荐建议名单。
三、联系方式
联 系 人:陈劲憬 62849185 chenjinjing@rcees.ac.cn
附件:1.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推荐评审补充说明
2.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遴选推荐表
综合办公室
2014年10月31日
2014-10-31
-
国科大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首站走进中心
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组织,中国科学院大学承办的2014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7月21日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正式开营。7月22日上午,科学营首站活动“生态环境与健康”活动日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5个省、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10名优秀高中学生和21名高中老师参加了本次科学探索之旅。
中心主任助理杨克武代表生态环境中心欢迎青少年学子到中心参观,大气污染控制中心马庆鑫、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卫华分别作了题为“大气灰霾简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科普报告,营员们踊跃提问,热烈讨论。随后,营员们参观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和二噁英实验室。在参观中,同学们不时发出惊叹和感慨。
科普报告会会场
参观试验站
参观实验室
研究生部
2014年7月23日
2014-07-23
-
北京一零一中学师生到生态环境中心参观
5月26日下午,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中学生一行20多人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参观。
在科普工作人员的带领和介绍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和大气污染过程模拟实验室,在一个个实验仪器、展板前,大家认真观察,仔细询问,认真观摩了科研人员的实验过程,对先进的仪器和有趣的实验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不时地提出疑问。科研人员结合同学们在学校所学的理化知识详细的讲解了实验的原理,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有的同学还亲自动手学习仪器操作,加深他们对课堂里所学到的知识的理解。
据悉,北京一零一中学始建于1946年,是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中学。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此次参观学习意在增加学生们对生态环境科学实验的了解。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学习让同学们收获颇多,激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情感。生态环境中心也将继续做好科学传播和普及工作,为学生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做出努力。
参观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参观大气污染过程模拟实验室
参观大气分析仪器室
参观同学合影
综合办公室
2014年5月27日
2014-05-27
-
生态环境中心2014年公众科学日活动举行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办2014年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振华学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等学校大学生、中小学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加了活动。活动结合生态环境中心研究特色,通过科普知识报告、展板讲解、发放宣传材料、参观实验室等方式向公众进行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
科普报告会上,大气污染控制中心主任贺泓研究员作了题为“浅谈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的报告,他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灰霾的基本知识,并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到控制大气灰霾的工作中;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卫华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科普报告,学生们听后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报告会上,同学们就感兴趣的话题与2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来访的学生们在科普志愿者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过程模拟实验室(烟雾箱)、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和二恶英实验室。每个参观地点均配有讲解老师,讲解老师由4个实验室的14位专业基础扎实,有热情、口才好的科研人员组成,他们全程为学生们进行知识讲解。通过科研人员的详细介绍,大家不仅了解到实验室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而且还接触到科研工作过程中所用到的先进仪器、设备,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知识世界的兴趣。
本次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们与科学家、实验室“零距离”接触,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实验室的文化及科研氛围,了解到科研工作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此次活动也是生态环境中心科学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对于准备考取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本科生来讲,也是一次深入了解自己未来之路的良好机会。
贺泓研究员作科普报告
徐卫华副研究员作科普报告
参观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参观实验室水质净化装置
参观养鱼房
参观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
参观二恶英实验室
参观环境污染过程模拟实验室
参观小学生合影
参观中学生合影
综合办公室 中心团委
2014年5月19日
2014-05-19
-
关于征集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参展项目的通知
中心各实验室:
2014年北京科技周活动将于5月17日至24日在京举行,届时,中科院将在主场设置中国科学院展区。请各实验室积极推荐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效果突出、可互动体验的最新科技成果或展品,参加此次活动。
推荐项目要求:可以实物、模型、图板、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展出,可进行现场演示、互动。项目展示无需缴纳相关费用。
请认真填写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参展项目征集表(见附件),并于2014年3月3日(周一)前反馈征集表。
联系人:陈劲憬
联系电话:62923549
邮箱:chenjinjing@rcees.ac.cn
附件: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参展项目征集表
综合办公室
2014年2月26日
2014-02-26
-
生态环境中心举行2013年公众开放日活动
5月19日,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和北京教学植物园在北京教学植物园内联合举行了主题为“梦想蓝天—城市生态探秘之旅”公众开放日活动,接待了来自北京海淀区立新学校、北京东四九条小学等校中小学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同学们了解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监测设备和研究成果,并参观北京教学植物园温室、五谷园、作物区等。另有部分学生参观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本部监测点等。
此次活动围绕走近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认识植物、科普展板等内容,让中小学生了解空气质量PM2.5监测设施和方法,认知气象观测设备、指标及意义,参观城市花粉监测的设备、过程和方法,了解园区内可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方法。通过参观展板,学习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认识教学植物园内的大型乔木、草本植物、温室植物、农作物等。
参访学生们在科普志愿者的带领下参加了各项活动,每个活动地点均配有讲解老师,全程为学生们进行知识讲解,并引领学生们体验互动的找植物、找仪器、做答卷等兴趣活动,同学们认真应答、激烈角逐,不仅充分展现了他们热爱科学的良好精神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于生态环境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陪同参观的家长和老师们均表示了解到了城市生态监测的科研知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自200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教学植物园合作建立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北京教学植物园监测点,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课外教育,在开展长期科研实验观测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
志愿者讲解监测点监测内容
志愿者讲解监测设备
志愿者讲解监测设备
参观中学生合影
参观小学生合影
介绍展板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心团委
2013年5月20日
2013-05-20
-
王如松院士:雾霾频繁发生,根子在生态系统失衡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刘世昕 发布时间:2013-03-15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过去30多年一直致力于生态研究。此次两会期间,他领衔提交了一份《呼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写入宪法》的议案。
由于王如松的专业背景,代表团里的其他代表总是请教他,频繁在我国华北地区发生的雾霾污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国家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并不少,为什么蓝天天数越来越少?
王如松一针见血地指出,雾霾污染频繁来袭,并不只是污染物排放增多,更重要的是,我国生态系统间的各种关系已经失衡。就好比人体一样,有的人可能频繁感冒,表面上出现了头疼脑热的症状,但根源或许是免疫系统失衡,抵抗力下降。
所以,在王如松看来,如果国家要花大力气整治雾霾天,不能再走过去污染治理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片面、局部的治理模式,应该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路径来设计治理方案。
“雾霾不是妖怪,不是抓起来杀掉就可以解决,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王如松说。
今年2月,环保部公布了1月份全国污染最重的10个城市,京津冀地区就占了7个。王如松说,这张“黑色”的成绩单与华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密切相关。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目前河北粗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5。在这个“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大量的煤炭燃烧,大量污染物的排放。
王如松说,这样的产业结构打破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平衡,这些“铁老大”、“钢老大”与周边的生态关系是不协调的。
在王如松看来,需要反思的不仅是深受雾霾侵袭的京津冀地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都要实现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
他经常使用的一组数据是,201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GDP)已排世界第二,碳排放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排世界第101位。
王如松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是,继续走高耗能重污染的发展道路,还是用生态文明来重新编织中国梦。
十八大报告已经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王如松看来,光有GDP目标和收入倍增的小康社会,并不能真正给百姓带来福祉,只有经济殷实、生态良好和社会文明三大目标同步实现才是有质量的小康。
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王如松说,生态文明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任务,老百姓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来践行生态文明。比如,每个家庭都使用垃圾袋,而塑料给环境带来的风险是,如果填埋的话难降解,如果焚烧的话会产生二噁英。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可降解的塑料袋,虽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要比普通的垃圾袋贵40%。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是否愿意多花40%的钱为环境做贡献呢?
在王如松看来,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和老百姓都出力。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降低环保塑料袋的成本,企业应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而消费者也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生态友好型产品。
王如松说,政府、企业和公民各尽其责改善生态,或许需要用立法加以固化。所以这次他领衔提出了环境权入宪的议案。
他介绍说,纵观发达国家,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时候,环境状况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出现了经济增长而环境从恶化到优化的拐点。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接近了这个水平,但是环境状况却不仅没有根本改善,一些领域和局部地区甚至还在恶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方式都是由政府主导,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还不是法定的,公众参与度不高。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权入宪已经成为全球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和潮流。截至2006年,法国、俄罗斯、南非等53个国家都对环境权予以了宪法确认。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在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要让享有美好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还是有必要将相关内容写入宪法。”王如松说。
2013-03-26
-
北京十一学校师生到生态环境中心参观
12月15日,北京十一学校师生一行29人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参观。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逯非、徐卫华分别为北京十一学校师生作了题为“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我国当前主要生态问题”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报告。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科普报告结束后,十一学校的师生们参观了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二恶英实验室、大型仪器室,逯非、张庆华、杨永建分别为同学们做了讲解。
会场
逯非博士作报告
徐卫华博士作报告
参观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展板
参观二恶英实验室
参观大型仪器室
参观后合影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12月15日
2012-12-15
-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与北京教学植物园联合开展“阳光少年亲近自然体验”科普活动
2011年10月1日-3日,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与北京教学植物园联合举办了“阳光少年亲近自然体验行动”活动。活动期间,北京城市生态站北京教学植物园监测平台免费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我站工作人员张红星和孙旭放弃假日休息,义务讲解几十场次,共接待中小学生和家长20000 余人。学生通过听取讲解、观看展览、参与互动,学习了生态学和气象知识,了解了空气质量测定系统的工作原理,认识到了城市生态对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
学生积极踊跃,气氛热情洋溢。活动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与好评。本此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学生分别来自东城、西城、海淀、丰台、朝阳、大兴、石景山、昌平、密云、门头沟等区县上百所学校。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一处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良好平台,在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城市生态理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2011年10月12日
2011-10-12
-
陈梅雪获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先进工作者称号
日前,中国科学院下发通知,对10个科学传播先进集体和30名先进工作者个人进行表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梅雪副研究员获科学传播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梅雪副研究员现任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教育小组组长,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委与教委“雏鹰”计划专家等职务。从事环境教育6年来,认真学习和研究青少年科普教育特点,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通过组织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技热情,让青少年了解和亲身感受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成果,传递科学魅力,为宣传环境科学知识,推动科学普及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陈梅雪曾组织“我们的水环境——环境教育展览”、“春江水染谁相知——水环境科学对话”、“国际水监测日在中国推广活动”等一系列大型环境教育活动。在开展系列科普活动的基础上,目前承担北京市科委“水质科学体验馆”展厅建设项目,建成的水质科学体验馆,将充分展示水质科学与技术的原理及其最新研究成果。从2009年起参与北京市科委与教委“雏鹰”计划,任“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性学习课题专家,并与北京育才学校的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合作,将水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成研究性学习教程,目前已完成小学及初高中不同学段的教程初稿。
201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