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郝郑平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杂志《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高水平论文
    在国家基金委、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郝郑平研究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纳米材料中心合作,最近在国际著名杂志《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IF为6.78)发表题为:“NovelMulti-functionalMixed-OxideCatalystsforEffectiveNOxCapture,DecompositionandReduction”高水平学术论文(FullPaper)。该论文详细报道了郝郑平研究员及合作者在LayerDoubleHydroxides(LDHs)衍生复合氧化物上的NOx储存与分解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是建立在他们近年来研究工作基础上的(Environ.Sci.Technol.,2007,41(4),1399-1404;J.Phys.Chem.B,2006,110,4291-4300;J.Phys.Chem.C,2007,111,10552-10559)。主要是针对目前富氧气氛下NOx控制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性能的多功能材料,研究影响NOx的储存和分解性能的主要因素,探究NOx的吸附中间物种和储存与分解的反应机理。研究工作得到了具有优异NOx储存、分解和还原反应性能的多功能催化材料(CaCo/La-Al-O),丰富人们在富氧气氛下NOx反应与LDHs催化材料方面的科学认识,为富氧条件下NOx排放控制提供材料与技术。《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为国际材料科学领域的权威刊物,主要出版在先进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
    2007-10-31
  • 环境水质学青年创新小组成绩喜人
    在环境水质学青年创新小组创建一周年之际,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0月24日组织召开了青年创新小组年终考核暨新的青年创新小组答辩会。参加会议的评委有杨敏、栾兆坤、贺泓、陈求稳等研究员,以及对本项活动一直给予关注支持的人教处的张利田处长。答辩会上,魏源送博士汇报了由他主持、强志民研究员指导的“抗生素残留与环境小组”的活动情况。该小组在开展大量学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了思想互动、优势互补的良好创新氛围,在过去的一年里已获得1项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类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1项青年基金,并有4人获得了出国进修机会。王爱民博士代表“环境光生物小组”介绍了他们通过一年来的学术活动获得的一系列创新思路,充分展示了青年人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廖龙标博士和赵旭博士分别提出了创建青年创新小组的申请,其中由廖龙标博士代表6位青年科研人员提出的构建扫描探针技术平台并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的设想引起到会研究员们的很大兴趣,并认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条件基本成熟。希望此项工作能够在贺泓研究员具体指导下尽快着手实施。会后大家还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希望环境水质学室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青年创新小组工作的顺利进行。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创新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了全室各研究组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在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创新思想的产生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随着青年创新小组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期待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7-10-29
  • 生态环境中心申报的科技奥运专项课题获得科技部批准
    日前,在奥运08办公室组织下,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通过积极的努力和协调,生态中心与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奥运专项课题“奥运附属设施空气净化技术及装置”获得了科技部的批准。 该课题依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研究组成功开发的室温条件下甲醛净化催化剂技术成果,将为奥运场馆相关设施提供先进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该课题的实施,能为实现2008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此项高新技术成果,必将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契机,有力推动我国室内空气净化行业的快速发展,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在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国内室内空气质量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科技开发处 2007年10月23日
    2007-10-23
  • 朱永官研究员出任Environmental Pollution副主编
    近日,国际最大的学术出版公司之一Elsevier出版社致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研究员,邀请他出任EnvironmentalPollution副主编。EnvironmentalPollution是国际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刊物,目前已经出版150卷,该刊2006年的影响因子为2.77。Elsevier出版社在来信中指出,聘请朱永官为EnvironmentalPollution杂志副主编主要考虑到他在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学研究的专长和信誉,他将负责该领域稿件的审查、定稿和录用等工作。朱永官研究员是2002年通过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回国工作,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目前他还应聘担任TrendsinPlantScience和NewPhytologist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编委。
    2007-10-12
  • 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等于2006年在国际SCI刊物《ProgressinPhysicalGeography》第2期和第5期上撰文,分别对中国景观生态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评述,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地理学院生物地理学教授MartinKent在其2007年《ProgressinPhysicalGeography》第3期上发表的题为“生物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Biogeographyandlandscapeecology)”一文中援引傅伯杰研究员等的两篇文章,以一个独立小节的篇幅专门评价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Kent教授评价说:“近年来,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颇具特色的景观生态学论文”,例如,中国早期的土地评价研究已经过渡到针对土地覆被快速变化的景观开展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项目;同时针对快速城市化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也非常活跃。表明中国学者对景观生态学在环境规划中的潜在价值有了深刻认识。Kent教授也同时认为,傅伯杰研究员等对中国景观生态学进展的评述也非常客观、中肯。例如他们指出了景观格局分析中景观指数应用上存在的与整个景观生态学界在这方面类似的局限,并主张通过景观尺度的适当实验研究,揭示格局背后的生态过程和功能含义以及生态过程和功能与空间格局变化的动态相互关系是未来景观生态学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是国际同行在有重要影响的SCI刊物上对中国的景观生态学做出的分析和评价,表明经过中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已经走上了国际舞台,对中国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07-09-19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44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在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科研人员精心准备和科技开发处管理人员的悉心组织,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今年共有44项科研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面上项目41项,重点项目2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开发处将对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做进一步总结,并将继续努力,尽心尽力为科研人员服务,做好今后的项目申报工作。 科技开发处 2007年9月12日
    2007-09-12
  • “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识别鉴定技术”培训班(第二期)圆满结束
    由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质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识别鉴定技术”培训班(第二期)日前圆满结束。 来自全国12家自来水公司以及环境监测站等相关单位的分析测试人员共26人参加了此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培训采用基础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嗅味层次感官分析法(共6项课程)和感官气相色谱分析法等。 培训期间,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敏研究员和澳大利亚水质中心的MikeD.Burch博士还分别以“饮用水嗅味问题与对策”和“澳大利亚发生的饮用水嗅味事件与对策”为题做了报告。学员们认真参加了所有课程的培训,熟练掌握了相关的分析鉴定技术,并在实际水样的嗅味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此次培训是“饮用水科学与工程中心”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活动,标志着饮用水科学与工程中心已经迈开了有力的第一步。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9月11日
    2007-09-11
  • 傅伯杰研究员应邀担任“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杂志编委
    日前,我中心傅伯杰研究员应“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杂志主编,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J.E.Rodiek的邀请,担任“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杂志编委。“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创刊于1974年,是关于景观生态、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的著名国际刊物,同时被SCI和SSCI收录。该刊强调景观分析、规划和设计中的多学科方法和生态学理解。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9月3日
    2007-09-03
  •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北京亚都空气净化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8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北京亚都空气净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室温条件下甲醛净化催化剂技术”相关专利的实施许可合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曲久辉和北京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何鲁敏出席了签约仪式。        根据该合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授权亚都净化公司,在中国国内实施由大气室贺泓研究员领导的环境催化和绿色化学研究组开发的甲醛净化催化剂技术的相关专利。此合同的签订有利于该项技术能够顺利实现产业化。希望通过该项专利技术的转化,为解决甲醛污染的室内环境问题发挥作用、为绿色奥运做出一定的贡献。         签约仪式结束后,北京亚都公司一行参观了该中心大气室及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贺泓研究员、刘会娟副研究员分别就在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围绕客人感兴趣的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2007-08-27
  • 贺纪正研究员在著名国际杂志《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最近,我中心中澳联合土壤环境研究室贺纪正研究员在著名国际杂志《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IF4.630)上发表了题为“Quantitativeanalysesoftheabundanceandcompositionofammonia-oxidizingbacteriaandammonia-oxidizingarchaeaofaChineseuplandredsoilunderlong-termfertilizationpractices”的文章。该研究主要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定量和群落组成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与氮循环紧密相关的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的变化情况,发现该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的数量大于氨氧化细菌,且氨氧化古菌群落组成比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更易随施肥处理而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土壤生态系统中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对氮素循环和养分转化的贡献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为国际环境微生物领域的权威刊物,主要出版在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 科技开发处 2007.08.20
    2007-08-20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