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召开2024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暨总结交流会
    12月26日上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环境科学楼报告厅召开了2024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暨总结交流会。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党委委员、各党支部(总支)书记、副书记、委员以及党员代表等12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委员、党办主任张秀丽主持。会上,张秀丽介绍了2024年度党支部(总支)书记述职考评方案及现场评分说明。34个党支部(总支)书记按照《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支部工作年度考评办法》等文件要求,重点从“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功能固堡垒促攻坚”行动、联系党外科技骨干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支部工作创新和特色等方面对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和个人履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各位参评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和书面评分,推选了中心2024年度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会议还对2024年度中心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行书面意见征集。占剑对各党支部一年来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对各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给予肯定,对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提出要求。占剑指出,过去一年,中心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在科研攻关、国重重组、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高质量的党建工作。2025年,中心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和院党组的决策部署,持续聚焦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各项工作。2025年,中心将迎来建所五十周年,要以开展“从坟头村到双清路”主题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重温历史,展望未来,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为推动落实好2025年党建工作,占剑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讲政治,要统一思想,对标对表中央精神和院党组要求,认真抓好学习贯彻落实;二是抓规范,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确保党建工作有计划、重落实、出成效;三是守纪律,要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生态;四是强功能,要聚焦“两个作用”的发挥,着力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占剑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注重经验总结,不断提升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作用,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科技创新,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讲话会议现场党委办公室2024年12月27日
    2024-12-27
  • 生态环境中心召开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
    12月19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中心领导、两院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科研人员、博士后及研究生等参加了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曲久辉院士致开幕辞。他肯定了学术年会26年以来在促进中心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学术年会不仅是学术成绩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平台,更培养了大家有定力、能坚持、深入探索、做真学问的学术品质。他指出,在当今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尤其是AI驱动科研新范式的背景下,要利用AI技术提升我们更深入探索未知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同时,要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实验室走向自然、从论文走向大地,以更大的尺度、更大的雄心,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生态环境领域科学和技术问题。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表示,中心每年的学术年会是大家交流和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踊跃参与讨论,共同激发创新、促进合作,推动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中心80位研究组长报告了本组2024年在项目争取、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参会人员与报告人积极互动,交流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介绍了中心2024年在重大项目争取、成果产出、科技奖励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全体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继续努力,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学术年会是中心最重要的年度学术盛会,对于交流分享科研进展、促进中心内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增强科研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将为推动中心加快抢占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制高点、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深入落实“基础研究十条”、全面完成中心“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部署中心“十五五”规划战略研究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科技开发处2024年12月22日
    2024-12-22
  • 朱永官院士当选国际科学理事会副主席
    当地时间12月20日,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ScienceCouncil,简称ISC)官网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2028年。ISC是世界上成员覆盖面最广泛、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科技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科技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关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联合国体系内代表全球科技界最高水平的机构。ISC会员事务副主席是ISC管理层重要岗位,负责协调会员关系管理,制定会员发展策略,为ISC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建议。国际合作处2024年12月20日
    2024-12-20
  • 中心组织“从坟头村到双清路,聚精气神抢制高点”主题冬季健身跑活动
    12月17日,中心工会组织了“从坟头村到双清路,聚精气神抢制高点”主题冬季健身跑活动 。尽管天气寒冷,但职工们的热情丝毫不减,活动吸引了中心园区及密云园区近580名职工参与。活动按照实验室分组进行,不同时间段展开。随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发令,机关和土壤实验室的队伍率先出发,争相冲出起跑线,拉开了本次健身跑活动的序幕。其他分工会的队员们也陆续出发,大家身姿矫健、步伐沉稳,尽情挥洒汗水,锤炼体魄,提升素质,跑出了快乐,更跑出了热爱体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心密云园区的职工们也同步参加了活动。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职工们带着满足和喜悦的心情离开了现场。这次冬季健身跑活动不仅为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也为中心的冬季增添了一份特别的记忆。海淀园区活动现场密云园区活动现场中心工会2024年12月19日
    2024-12-19
  • 中心在斯里兰卡成功举办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研究成果传播研讨会
    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斯里兰卡卫生部国家肾病预防与研究中心、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JRDC),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召开“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研究成果传播研讨会”,总结CKDu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探讨进一步合作研究的方向与路径。斯里兰卡卫生与大众传媒部部长NalindaJayatissa博士出席会议。来自斯里兰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政产学研各界近70名代表参加研讨。会议由斯里兰卡卫生与大众传媒部辅秘LakshmiSomatunga博士主持。中斯双方重点交流了CKDu追因研究在病理学以及、水与废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取得的成效。NalindaJayatissa部长对中国在分享新技术及提供科学方法方面的合作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促进区域及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北京大学胡建英教授、科伦坡大学ErangaWijewickrama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素霞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病专家孟立强教授,来自斯里兰卡中北省卫生服务局PalithaBandara博士详细介绍了相关研究合作成果。双方一致认为,今后仍需整合资源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研究,为彻底解决CKDu问题做出全面的科技支撑。会上,中心向斯里兰卡卫生与大众传媒部捐赠了两台自主研发的电渗析(EDR)设备,对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提升中斯科技合作水平,增进斯里兰卡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是中斯双方在CKDu追因和防治领域合作的里程碑,还为两国在医疗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开辟了新的路径,更为增进中斯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心向斯方捐赠设备研讨会合影环境科技海外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2024年12月18日
    2024-12-18
  • 中国科学院大学增列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顺利召开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增列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在中心召开。专家组组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聂祚仁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有: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州大学副校长杨黄浩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刘大锰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志强教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福宝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马衍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王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晓教授、学位办公室主任乔晗教授、规划办公室副主任赵永利,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中心副主任宋茂勇研究员以及中心和部分培养单位的学科专家和教育管理干部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占剑主持。林晓介绍了国科大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发展历程和工作进展,分享了国内专业博士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恳请专家组对国科大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给予指导,促进国科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论证环节由专家组组长聂祚仁主持。宋茂勇从新增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目标、学科方向、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资源需求与配备措施、质量管控与评估八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位授权点增列情况。专家组经讨论一致认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领域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方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拟增列的学位授权点达到了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条件,建议增列该专业学位授权点。此外,专家围绕学科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学位成果认定、实践基地建设等展开交流讨论,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增列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牵头单位,负责全程组织增列工作。增列资源与环境博士专业学位点,不仅是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迫切需求,同时对完善优化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论证会会场教育处2024年12月13日
    2024-12-13
  • 北京市司法局调研中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
    12月11日,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崔杨一行到中心调研,并就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开展座谈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出席会议,会议由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张庆华研究员主持。占剑代表中心对崔杨一行表示欢迎,对北京市司法系统给予中心环境司法鉴定工作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中心基本情况。张庆华研究员汇报了司法鉴定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并分享了中心环境损害鉴定支撑地方司法的典型案例。崔杨对司法鉴定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表示肯定,对中心为北京市司法系统提供的科学支撑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做好标准、规范等的建设,打造司法鉴定的北京品牌,引领司法鉴定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占剑总结指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队伍要坚守公平、公正、规范的职业操守,发扬科学家精神,建设人民可信赖的司法鉴定队伍。中心将继续在北京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积极开展司法鉴定工作,为国家环境司法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参观中心实验室座谈会现场司法鉴定中心科技开发处2024年12月13日
    2024-12-13
  • 国家公园学术年会在昆明顺利召开
    12月6日至8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国家公园学术年会在云南省昆明市顺利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科技支撑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来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5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西南林业大学副校长丁仁展主持。中心副书记占剑在致辞中表示,中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单位的交流合作,支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陈利顶研究员代表中国生态学学会介绍了学会的建设历史和机构设置情况,以及学会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并将大力支持中国生态学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专业委员会(筹)的建立,以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西南林业大学校长王卫斌、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建宏也分别为大会致辞。大会报告环节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徐卫华和西南林业大学于君宝教授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北京师范大学葛剑平教授,西南林业大学郭辉军教授,青海大学赵新全教授,北京大学吕植教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利顶研究员,云南大学李博教授等7位专家,就国家公园建设的挑战与对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监测体系构建、云南省国家公园探索与实践、三江源草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他有效措施、景观生态学在国家公园规划中的作用、国家公园植物入侵的潜在威胁等方面作大会报告。另外,本次会议设置了13个分会场,涵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野生植物保护、国家公园共建共治共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生态监测、自然教育与科普等主题方向。国家公园学术年会旨在分享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以支撑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国家公园研究院2024年12月11日
    2024-12-11
  • 中心第十届学位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
    12月5日,中心第十届学位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学位委员会主席傅伯杰院士主持,16名学位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对2025年冬季批次的研究生学位申请进行了审议和无记名投票,全票通过了25名学术博士生、2名学术硕士生和6名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学位申请;会议审核并投票通过了1名中心博士生导师资格申请;审核了11名新增行业导师资格申请和6名专家列入行业导师备选清单申请。教育处 2024年12月10日
    2024-12-10
  • “王如松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心召开
    2024年11月30日,为纪念王如松院士逝世十周年,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了“王如松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聚焦王如松院士的学术思想及其在生态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吸引了王院士的同事、学生代表及实验室师生代表等80余人参加,会议由实验室副主任郑华研究员主持。在致辞中,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书面致辞)、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和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于贵瑞院士深切缅怀了王如松院士,指出在当今“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时代,传承和发扬王如松院士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研究员作了《王如松院士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扬》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王院士的核心理念和学术遗产。会议期间,王如松院士母校淮北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马颖也作了《践行如松精神,培养时代新人》报告,并分享了王如松院士纪念室的建设情况。此外,与会人员重温了王如松院士在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报告—《城市复合生态与生态基础设施》,并参观了他的手迹、历史照片和出版书籍展览。与会学者围绕新时期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研究展开了深入讨论,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王如松院士的学术思想,进一步推动生态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王如松院士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城市生态学的奠基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王如松院士学术思想的深刻回顾,也为实验室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交流的机会。研讨会深刻贯彻了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要求,激励了在场的科研人员继续勇攀学术高峰,为新时期实验室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12月3日
    2024-12-03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