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中心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8月25日,中心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分别代表双方签约。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副社长赵军等出席会议。 
      会上,朱永官和刘华新分别代表单位致辞并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双方就科技图书出版和科学传播等方面的合作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要努力做好生态环境领域高质量图书和读物的编写,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简洁易懂的方式普及,聚焦双碳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服务,为公众提供科学知识。 
      会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态环境中心小组还与人民日报出版社第八编辑部签署了科学传播合作协议,在中心锻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科普主力军青年队伍,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服务支持中心青年科技骨干服务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陈卫平研究员、中心青年创新促进会地球科学分会副会长、生态环境中心小组组长庄媛副研究员、综合办公室和人民日报出版社第八编辑部等部门代表参加了活动。 
      签约现场
      合影
        
      综合办公室 
      2023年8月30日 
    2023-08-30
  • 联合国粮农组织水土司李利锋司长一行访问中心

      应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邀请,8月22日下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以下简称“粮农组织”)水土司司长李利锋博士、项目官员佟玉欣博士访问中心,推动生态环境领域交流与合作。朱永官院士、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主任陈卫平研究员、张丽梅研究员、孙国新研究员、肖可青研究员以及国际合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等10余人参加座谈交流。 
      李利锋首先介绍了粮农组织整体概况以及水土司的使命职责,并做了题为《世界粮食和农业领域土地与水资源状况:系统濒临极限,行动刻不容缓》的报告,佟玉欣详细介绍了全球土壤伙伴关系(Global Soil Partnership, GSP)的相关情况,张丽梅报告了我院黑土地土壤健康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成果。随后,双方就如何更紧密地加强联系与交流,合作应对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挑战,共同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朱永官在总结中表示,生态环境中心与粮农组织有着长期合作,曾多次在土壤农作物砷污染及抗生素耐药性领域参与评估、标准及技术方案等工作,未来希望中心从机构层面进一步加强与粮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联合国多边合作平台所提供的渠道与资源,在基础研究、技术援助、标准实验室建设及专家科技支撑方面,为推动全健康(One Health)及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经验与智慧。 
        
      2023年8月27日 
       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3-08-27
  • 中心与落基山研究所联合发布“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8月14日,由落基山研究所主办的绿色低碳发展与碳中和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引领绿色发展、打造清洁能源高地、推动新型低碳产业、贡献城乡碳中和”,旨在共同探讨清洁能源发展、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城乡碳中和的机遇、挑战和策略,并结合青海省资源和生态优势,探讨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会议邀请了西宁综合保税区、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西宁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海中油新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领导;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司长任铁民、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齐国、前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任首席专家李景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玉娥等能源与农村领域知名专家参会,中心严岩研究员应邀参会。   严岩研究员在研讨会上作了“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研究”专题报告,介绍了与落基山研究所合作开展乡村碳中和发展研究项目的背景和进展、构建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框架,以及发布的《乡村碳中和公平转型现状与展望-暨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落基山研究所的汪明明总监介绍了全国省级尺度2020年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的评估结果和相关建议。“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从乡村碳中和温室气体物质层面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两个维度入手,关注了乡村碳中和现状、乡村减排固碳资源禀赋、乡村民生发展状况和乡村创新投资环境等4个方面,包含9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以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反映我国乡村碳中和发展的态势和潜力,为乡村发展相关策略制定和决策提供更明晰的参考依据和指引。   我国拥有4.9亿庞大的农村人口,十八大以来,农村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还面临着老龄化、空心化等诸多挑战。农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战略中最薄弱的领域,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最弱势、最基础、最不稳固的环节。因此,乡村是我国双碳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两大战略中均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领域。严岩研究组与落基山研究所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从状态趋势评估、公平转型分析、策略模式选择、区域格局优化等多个层面开展了合作研究,本次发布的研究报告就是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今后还将进一步开展持续合作和深入研究。   落基山研究所是国家能源局主管的专业、独立的非盈利性机构,主要关注零碳电力、零碳工业、零碳建筑、零碳交通、城市低碳转型、智慧气候等领域。2017年,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完成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机构注册,致力于以跨行业的专业研究能力,助力中国主要的碳排放部门加速公正、公平的脱碳进程,为中国为政策制定者、专家和行业领袖提供深入的技术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建议,实现国家的能源和碳排放目标。   引领清洁能源发展、打造清洁能源高地、推动新型低碳产业、贡献乡村碳中和青海研讨会严岩研究员作“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研究”专题报告  《乡村碳中和公平转型:现状与展望暨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报告》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8月14日 
    2023-08-14
  • 共青团中央统战部与中心联合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21日,共青团中央统战部一行20人到中心进行联学交流。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青联秘书长刘爱平,副部长若曼?塔吾汗,副部长白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以及中心青年科研骨干代表、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等参加联学。联学活动由占剑主持。 
      刘爱平一行首先参观了新污染物识别平台、水质分析平台、面向国家生态安全与保护的重要科技进展情况。联学交流会上,刘爱平介绍了共青团中央统战部的总体情况,分享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收获体会。房自正对刘爱平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中心总体情况,并同与会人员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张洪研究员、陆达伟副研究员分别作了《生态文明与长江大保护实践—长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的报告,分享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与思考,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 
      与会人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总书记讲话带来的兴奋与动力、机遇与挑战、思考与实践,交流充分而务实。通过此次联学交流活动,增进了中心和共青团中央统战部的了解,为引导广大青年投身生态环境事业、美丽中国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 
      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介绍中心总体情况
      张洪研究员作报告
      陆达伟副研究员作报告
      王亚韡研究员介绍新污染物识别平台
      于志勇工程师介绍水质分析平台
      周伟奇研究员介绍面向国家生态安全与保护的重要科技进展情况
      现场
      合影
          
      综合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2023年7月27日 
      
    2023-07-27
  • 中心召开国际合作工作推动会

      7月19日下午,中心召开国际合作工作推进会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刘卫东带领各处室相关人员参会。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党委书记房自正、中心副主任胡承志以及各实验室负责人、青年国际科技合作骨干等30余人参加座谈交流。会议由胡承志主持。 
      国际合作办公室主任刘娟汇报了中心总体概况和国际合作工作情况,魏源送研究员和乔敏研究员分别就中心“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进展、新污染物研究的国际合作设想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就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我院国际合作工作会议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时期中心国际合作工作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刘卫东对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我院国际合作工作会议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中心落实党组有关部署比较到位,思路创新,举措有力。国际合作局将一如既往地在政策和资源等方面给予中心支持和保障。 
      朱永官在总结中指明了中心国际合作未来的工作方向和路径。他强调,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共性挑战为抓手,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要院所联动,从所级层面加强对青年学者国际化的引导,培养出一批兼具领导能力与语言能力等国际合作素养的年轻科学家,引导国际科研前沿。 
      2023年7月21日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3-07-21
  • 生态环境中心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交流会

      7月19日,生态环境中心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交流会。中国科学院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郭建军、组员王娟出席会议 。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主持。 
      会上,房自正介绍了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调研情况。3月以来,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结合领导班子换届院反馈的整改问题,结合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实际,聚焦制约中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分别到中心12个实验室、支撑部门以及中心密云园区开展了14次“走进实验室、走近科学家”系列调研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围绕调研主题,注重加强与一线科研人员、管理骨干、职工群众的直接交流与讨论,重点听取各部门在学科发展、科研任务组织管理、重大科技任务实施、科技支撑平台建设、资源配置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和对策举措。 
      随后,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引进”“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作用,促进中心科研诚信、作风学风和创新文化建设”“有效发挥中心综合性建制化优势,促进三大学科有效融合”“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支撑保障能力”为调研主题汇报了调研成果与转化情况。与会人员针对每个调研主题都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 
      朱永官院士在作调研成果转化交流总结时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院党组及侯建国书记专题党课报告会要求,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强大动力,更好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郭建军充分肯定了中心调研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指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班子成员高度重视调研工作,重点比较突出,调研比较深入,提出了建设性、可操作性的举措。他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扛实主题教育的政治责任;二是持续抓好理论学习,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推动调研工作常态化,着力对问题再梳理、对原因再分析、对措施再明确;四是持续做好调研成果转化,在破解主要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房自正在会议总结时表示,中心要持续做好调研成果深化转化“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梳理思路和举措清单,推动调研发现的问题不折不扣落实落地。近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院党组“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指示,梳理中心“抢占科技制高点”任务清单,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党委办公室 
       2023年7月19日
      
    2023-07-19
  • 中心与学院路街道开展主题教育联学联建活动

      7月18日,中心与学院路街道开展了“探访科学前沿,凝聚奋进力量”主题教育联学联建活动,活动在怀柔科学城实地考察后召开了主题教育联学联建座谈会。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鹏,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康云,党工委副书记梁丽容,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房自正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占剑,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学院路街道等共70多人参加活动。座谈会由占剑主持。   
      大家首先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密云园区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倾听关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历程的介绍,之后参观了装置展厅—地球模拟实验室,了解该装置在服务支撑“党的二十大”“双碳”“美丽中国”等国家重要会议、重大任务上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初步成果。在中心密云园区控制科研楼大厅,集中观看了中国科学院宣传片。 
      座谈会上,党委委员、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秀丽介绍了中心总体情况,大家通过宣传片了解学院路街道总体情况。大家就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学传播、治安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亲切交流。 
      房自正在讲话中指出,感谢学院路街道长期以来对中心的关注和支持,中心也会积极配合支持街道工委的工作,充分发挥中心在生态环境科研领域方面的优势,在科学传播、科技智库等方面体现应有的价值。郑鹏表示今后学院路街道工委将继续服务好中心的各项工作,竭尽所能搭建各种社会实践平台,推进党建引领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此次联学联建活动,加强了中心和学院路街道的联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感悟思想伟力、探访科研前沿、凝聚奋进力量,促进党员干部对科学前沿的认知与了解,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发挥更大支撑作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活动合影
      座谈会现场
       党委办公室 
       2023年7月18日
      
    2023-07-18
  • 陕西延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通过专家评审

      7月15-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组织专家对陕西延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延安森林站”)进行现场考察和评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网络中心办公室主任杨洪国、副主任孙尚伟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臧润国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硕新教授组成评审专家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承志研究员,陕西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杨建兴,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一级调研员王军,延安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占金,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促进局杨萍研究员等陪同参加考察和评审。
      7月15日,评审组一行先后到延安森林站南泥湾基地的不同疏伐强度人工刺槐林水-碳生态过程观测试验平台、人工刺槐林皆伐和降水控制试验平台,羊圈沟退耕还林还草观测小流域的观测样地、大气-土壤界面观测系统以及延安森林站实验楼等进行现场考察,详细了解延安森林站的发展历史、观测设施、科研成果、科研条件等。
      7月16日,延安森林站专家评审会在延安举行,会议由杨洪国主持。会议听取了延安森林站站长高光耀研究员关于建站必要性、定位与研究方向、建站目标与主要任务、现有工作基础、保障机制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详细汇报。评审专家组经过质询讨论后一致认为延安森林站以陕北黄土高原的人工林及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科研价值突出;延安森林站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条件,技术依托单位建站经验丰富,研究基础扎实,符合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站要求。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建议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申请材料后报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指出延安森林站建设非常必要、意义重大,有助于强化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人工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提供科技支撑。他对延安森林站的建设进程、现有工作基础和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他强调,延安森林站要根据专家的建议紧盯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目标任务,精准对标,进一步优化观测布局和选点,持续全面发力,加快建设进度,为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会上,胡承志、杨建兴、王军、杨萍分别代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省林业局、延安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科发局致辞,对延安森林站通过评审表示祝贺,感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位评审专家对延安森林站的支持,并表示将继续为延安森林站的建设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傅伯杰院士发言,感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陕西省林业局、延安市相关部门对延安森林站的支持,并表示延安森林站将按照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要求,继续开展定位观测和研究工作,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延安森林站的技术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建设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延安市劳山国有林管理局、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国有生态林场。延安森林站将紧密围绕陕北黄土高原人工林和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作用机制、功能提升、碳汇过程和可持续管理开展观测评估、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和社会服务,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考察不同疏伐强度人工刺槐林水-碳生态过程观测试验平台
      考察陕西延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楼
      考察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过程观测典型小流域
      陕西延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专家评审会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3年7月18日
       
      
    2023-07-18
  • 2023年度暨第十七届奥加诺奖学金最终评审会在合肥顺利召开

      七月的合肥,绿意盎然,一场小雨适时而来,带来了一丝清凉。7月14日,第十七届奥加诺奖学金最终评审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质科研楼大报告厅举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杨敏研究员参会并担任评委,中心教育处连静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傅尧副校长、日本奥加诺株式会社须田信良执行董事分别代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赞助单位致词,中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命学院等大批青年学子参加了旁听。 
      参加答辩的12名研究生,每人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等进行15分钟的英文汇报,之后接受5分钟的专家提问。研究生的精彩汇报和评审专家犀利的提问,学术观点的互鉴和碰撞,使整个会场的学术气氛热烈而充满张力。 
      评审会会场 
      答辩环节结束后,经评审专家组现场投票和评议,确定了本年度1名特等奖、2名一等奖以及8名二等奖的获奖人选。曲久辉院士代表评审专家组进行了讲评,他首先对各位参评青年学子们取得的科研成果表示赞赏和祝贺,他强调17年水质与水环境领域的科研进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望今后更加注重具有独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型研究,并关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 
      学术沙龙会场 
      当天的获奖庆祝会上,杨敏评委代表主办单位致词,他回顾了17年来奥加诺奖学金的发展历程,强调过去几年虽受疫情影响,日本奥加诺公司仍然坚持不懈地对本奖学金评选提供资助,体现了奥加诺公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希望在各方的支持下,奥加诺奖学金评选活动能够在举办形式、宣传推广上不断优化、越办越好。 
      今年的奖学金评选活动共收到全国58所院校或科研机构的124名研究生的奖学金申请材料,其中博士95名,硕士29名,申请研究生人数达到历届之最。今年评选活动还增加了邀请往届获奖者参与的奥加诺青年学子论坛,面向本年度获奖者的学术沙龙等环节,进一步丰富了奥加诺奖学金的内涵。在7月15日举办的学术沙龙上,获奖研究生与中科大研究生进行了座谈,大家围绕如何摆正科研和生活的关系、论文投稿经验等进行了轻松、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种方式不仅是研究生之间的一种经验、智慧的分享,也是一种相互潜能的激发,碰撞出了更多科研创新的火花。 
      在主办方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赞助方日本奥加诺株式会社、奥加诺(苏州)水处理有限公司的通力合作下,本届最终评审会取得了圆满成功。17年岁月如梭,奥加诺奖学金正从青春走向成年,它所经历的历练和挑战,都将成为今后进一步成长和壮大的力量源泉,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的评选活动更加精彩。 
        
      获奖学生名单(三等奖请参考网站公布信息) 
      特等奖(1名) 
      陆成海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等奖(2名) 
      郭智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田 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二等奖(8名) 
      刘晓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宗 扬 同济大学 
      侯 萱 南开大学 
      王舒畅 同济大学 
      张 超 华南理工大学 
      刘统才 同济大学 
      王紫薇 湖南大学 
      徐润泽 河海大学 
      硕士研究生特别奖(1名) 
      张凯婷 厦门大学 
        
      奥加诺奖学金评审办公室 
      教育处   
      2023年7月18日 
      
    2023-07-18
  • 《国家公园(中英文)》创刊启动会顺利召开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px;margin-bottom:12px;line-height:1.8;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
      7月10日,《国家公园(中英文)》创刊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二级巡视员冉东亚、国家公园发展中心副主任孙鸿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占剑、国家林草局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张剑,《国家公园》编委会、编辑部成员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 
      创刊启动会上,冉东亚介绍了科技期刊管理规定,并对高起点、高质量办好《国家公园》期刊提出具体要求。孙鸿雁建议期刊创办要推动国家公园创建、管理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科学和政策间对话。张剑介绍了《国家公园》创刊过程,并表示规划院将重点从行业优势、政策要求、办刊方向和理论导向等方面助力期刊建设。占剑表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将与林草调查规划院紧密合作,全力支持期刊建设,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启动会后,主编欧阳志云研究员主持了第一届编委会,介绍了期刊创刊背景、编委会组成、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编委会成员就期刊定位、选题组稿、对外宣传、编委职责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期刊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公园(中英文)》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国家公园研究院负责运行管理,《生态学报》编辑部提供技术服务。期刊编委会成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杜克大学等40多家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担任期刊主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担任共同主编,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徐卫华担任常务副主编,赵新全、任海、吕植、杨锐、孙鸿雁、钟林生、Stuart L. Pimm、Jianguo Liu担任副主编。期刊将聚焦国家公园建设前沿科学问题、建设与管理的重大需求和重点任务,报道国家公园保护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实践和观点最新进展。《国家公园》将发展成为国家建设与管理的学术交流平台、成果分享平台,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独特自然景观的展示窗口。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公园(中英文)》创刊启动仪式

    《国家公园(中英文)》创刊合影
        
      国家公园研究院 
      《生态学报》编辑部 
      2023年7月14日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