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奇
职  称: 研究员
性  别:
电  话: 010-62849268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Email: wzhou@rcees.ac.cn
简历:

周伟奇,研究员,中共党员,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学习经历:
2004-09 至 2007-05, 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 自然资源专业, 博士
2001-09 至 2004-07,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硕士
1997-09 至 2001-06,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 学士
1997-09 至 2001-06, 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辅修

工作经历:
2011-09 至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2008-06 至 2011-08,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博士后
2007-06 至 2008-05, 美国佛蒙特大学, 博士后

研究方向:

城市生态系统格局特征与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专家类别:
高级,杰青
社会任职:
2021年-,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
2015年-, 国际城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2013年-,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秘书长
2013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
2021年-,《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副主编
2016年-,《Remote Sensing》编委
2014年-,《Landscape Ecology》编委
2014年-,《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编委
获奖及荣誉:

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1-2027/1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调控技术,2022/9-202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长株潭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耦合机制,2022/01-2025/12
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项目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系统辨识与物联网监管技术装备及示范,2019/1-2023/1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监管技术与示范,2016/07-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斑块面积对林地降温效率影响的能量平衡机理研究,2018/1-2021/12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城市与区域的生态关联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016/07-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热岛效应研究,2013/01-201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5/01-2017/12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重大专项专题项目,“城市化区域生态环境十年变化调查与评估”, 2011/12-2014/06
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项目,国家野外站建设项目,2022/06-2023/09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项目,生态及遥感监测运维项目—生态专题监测—北京生态质量专题监测,2022/04-2023/01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项目,2018-01-0157-A1,深圳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2018/7-2020/12

代表论著:

Zhou, W., W. Yu, Y. Qian, L. Han, S.T.A. Pickett, J. Wang, W. Li, Z. Ouyang*. 2022. Beyond city expansion: multi-scal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urban megaregion formation in China.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9 (1), nwab107.
Wang, J., W. Zhou*, M. Jiao. 2022. Location matters: planting urban trees in the right places improves cooling.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3):147-151.
Zhou, W., G. Huang*, S.T.A. Pickett, J. Wang, M.L. Cadenasso, T. McPhearson, J.M. Grove, & J. Wang. 2021. Urban tree canopy has greater cooling effects in socially vulnerable communities in the US. One Earth, 4(12): 1764-1775.
Zhou, W.*, S.T.A. Pickett, T. McPhearson. 2021. Conceptual frameworks
facilitate integration for transdisciplinary urban science. npj Urban Sustainability, 1(1): 1-11.
Zhou, W.*, J. Wang, M.L. Cadenasso. 2017. Effects of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ree s on urban heat mitig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95: 1-12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