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耀辉
职  称: 研究员
性  别:
电  话: 62958241
学  历: 博士研究生
Email: yhbai@rcees.ac.cn
简历:
柏耀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2005年在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9年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2008-2009年以公派联合培养博士身份在美国Princeton大学学习,2013-2014年在瑞士联邦水科学技术研究所(Eawag)进行国际合作研究。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环境生物技术的相关科研工作,近年来着重于“生物氧化锰的形成机制与应用及“微量污染物的微生态效应”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重点项目、环保公益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已在The ISME Journal、ISME Commun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研究方向:
水污染控制与环境生物技术
专家类别:
高级
社会任职: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青年编委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第六届委员会 委员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再生水生态风险产生机制与安全阈值”(52293442),子课题负责人,2023-2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微生物相互作用驱动锰氧化—机理与普遍性”(52250056),项目负责人,2023-2023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微生物-物化耦合系统处理新污染物技术”(2021YFC3200603),课题负责人,2021-2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类专项项目“科学传播类:北京河流水生态系统调查与分析”(42142045),项目负责人,2022-2022
国重联合实验室自由申请课题“不同消毒工艺尾水对受纳河流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研究”,任务负责人,2022-2023
国重联合实验室自由申请课题“抗疫消毒剂使用对长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任务负责人,2021-2022
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典型流域磷污染管控方案及应用”,任务负责人,2019-202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长江重点江段特征污染物识别及其生态风险”,任务负责人,2019-2022
云南永胜县人民政府委托“程海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总体规划”,负责水生态研究部分,2018-2019
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工业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生物转化与生态效应”,任务负责人,2020-2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饮用水砂滤池微生态功能解析及强化”,项目负责人,2018-202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水循环系统的供排水风险评估与应急供水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2016-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着生生物群落对污水厂排水的水质响应与工艺反馈研究”,项目负责人,2016-2019
中科院前沿探索项目“饮用水复合污染风险因子识别与控制原理”,任务负责人,2016-2020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京津冀环境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消减与调控”,课题负责人,2016-2018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饮用水放射性污染控制技术及应急装备研发”,子课题负责人,2015-2017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巢湖市水源优化与水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任务负责人,2014-2016
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下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制定的方法学和关键技术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14-2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基于河岸过滤的饮用水无药剂净化新技术原理” ,主要参与人,2019-2023
科学技术部863“饮用水除锑及砷锑同时去除技术与应用示范”,主要参与人,2012-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污水处理厂排放微量污染物共暴露条件下的河流生态效应”,项目组织及主要参与人,2015-2019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饮用水质复合污染过程与调控原理”中课题二“典型复合污染水质净化关键技术及工艺基础”,项目组织及主要参与人,2013-2017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人才项目,锰氧化细菌的生物强化作用及机理探讨”,项目负责人,2011-2012
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分子生态技术解析滇池污染水体的硝化反硝化菌群结构变化” (51008003) 项目负责人,2011-2013
博士后特别资助,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
中国博士后基金
十一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滇池项目第2课题 (2008ZX07102-002) 十二五滇池项目筹划,主要参与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处理氮杂环芳烃化合物废水的SBR中菌群结构与功能基因研究”(50878001),主要参与人
科技部863前沿探索类课题“可移动遗传因子在污染体系中的水平基因转移与基因强化技术研究”(2004AA649090),主要参与人
科技部863探索导向类课题“治理含氮杂环芳烃污染的基因强化技术研究”(2006AA06Z336),主要参与人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废水处理系统中质粒转移对吡啶降解的促进作用”(8073028),主要参与人
Bioremediation of uranium in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Princeton),参与人
Nitrogen cycling in urban storm-water detention ponds (Princeton),参与人
Iron reduction by pure Geobacter sulfureducens strains (Princeton),参与人
天津信汇制药有限公司污水处理中试,参与人
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沸石反应器开发研究,主要参与人
河道水质净化强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2005AA60101003),参与人
生物强化处理焦化废水试验研究,主要参与人
代表论著:
Qiaojuan Wang, Junwen Chen, Weixiao Qi, Donglin Wang, Hui Lin, Xinghua Wu, Dianchang Wang, Yaohui Bai*, Jiuhui Qu. Dam construction alters planktonic microbial predator?prey communities in the urban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RESEARCH 2023, 230:119575.

Junwen Chen#, Weixiao Qi#, Donglin Wang#, Qiaojuan Wang, Hui Lin, Guannan Mao, Jinsong Liang, Xue Ning, Yaohui Bai*, Huijuan Liu, Jiuhui Qu*. Disruption and recovery of river planktonic community during and after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Wuhan, China. ISME COMMUNICATIONS 2022, 2:84.

Yaohui Bai*, Jiuhui Qu*. Manganese oxides in Phragmites rhizosphere accelerates ammonia oxid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WATER RESEARCH 2021, 205:117688.

Chenchen Wang, Guannan Mao, Kailingli Liao, Weiwei Ben, Meng Qiao, Yaohui Bai*, Jiuhui Qu.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identifies water sample source based on microbial abundance. WATER RESEARCH 2021 199:117185.

Wanchao Hu#, Jinsong Liang#, Feng Ju, Qiaojuan Wang, Ruiping Liu, Yaohui Bai*, Huijuan Liu, Jiuhui Qu. Metagenomics Unravels Differential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c Potential in Rapid Sand Filters Purifying Surface Water Versus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8):5197-5206.

Jinsong Liang, Guannan Mao, Xiaole Yin, Liping Ma, Lei Liu, Yaohui Bai*, Tong Zhang, Jiuhui Qu.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genomes carry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virulence factor genes for aquatic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WATER RESEARCH 2020, 168:115160.

Yangyang Chang, Yaohui Bai*, Yang Huo, Jiuhui Qu. Benzophenone-4 Promotes the Growth of a Pseudomonas sp. and Biogenic Oxidation of Mn(II).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3):1262-1269.

Jinsong Liang#, Yaohui Bai#, Yujie Men, Jiuhui Qu*. Microbe-microbe interactions trigger Mn(II)-oxidizing gene expression. The ISME JOURNAL 2017, 11(1):67-77.

Yaohui Bai, Yangyang Chang, Jinsong Liang, Chen Chen, Jiuhui Qu*. Treatment of groundwater containing Mn(II), Fe(II), As(III) and Sb(III) by bioaugmented quartz-sand filters. WATER RESEARCH 2016, 106:126-134.

Yaohui Bai, Tingting Yang, Jinsong Liang, Jiuhui Qu*. The role of biogenic Fe-Mn oxides formed in situ for arsenic oxidation and adsorption in aquatic ecosystems. WATER RESEARCH 2016, 98:119-127.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