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然
职  称: 研究员
性  别:
电  话:
学  历: 博士
Email: trsun@rcees.ac.cn
简历:
孙天然博士长期致力于土壤有机质保持以及土壤碳汇功能恢复方面的工作,研究重点集中于解析土壤中氧化还原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在调控土壤有机质周转,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污染物迁移转化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并于2021年获得国际微生物电化学与技术学会(ISMET)颁发的年度发现奖。多次参加国际与区域性会议,其中应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邀请并由大会全资资助在2019年Bioelectronics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做主题报告。
学习经历:
2010/01-2013/08,丹麦科技大学,环境土壤学,博士 
2006/09-2009/06,山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硕士 
2002/09-2006/06,山东农业大学,环境科学,本科
工作经历:
2021/08-至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8/02-2021/06,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后
2014/04-2017/12,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土壤有机质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招生方向:
土壤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化学
专家类别:
高级
社会任职:
美国化学会会员
国际微生物电化学与技术学会会员
 
获奖及荣誉:
 2021年度发现奖,国际微生物电化学与技术学会
代表论著:
  1. Sun T., Guzman J., Seward J., Enders A., Yavitt J., Lehmann J., Angenent L.*, 2021. Suppressing peatland methane production by electron snorkeling through pyrogenic carbon in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 4119.
  2. Bai Y.(co-first), Sun T.(co-first), Angenent L., Haderlein S., Kappler A*, 2021. Electron hopping enables rapid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quinone-/hydroquinone-containing organic molecules in microbial iron(III) mineral reduc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4, 10646-10653.
  3. Sun T.*, Levin B., Schmidt M., Guzman J., Enders A., Carmen M., Muller D., Angenent L., Lehmann J., 2018.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Electron Transfer by Carbon Matric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in Pyrogenic Carb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2, 8538-8547.
  4. Sun T.*, Levin B., Guzman J., Enders A., Muller D., Angenent L., Lehmann J., 2017. Rapid Electron Transfer by the Carbon Matrix in Natural Pyrogenic Carb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4873. 
  5. Sun, T.*, Pamukcu, S., Ottosen, L.M., Wang, F., 2015. Electrochemically Enhanced Reduc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Contaminated Clay: Kinetic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ulse Curr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62, 1099-1107.
  6. Sun, T., Cang, L., Wang, Q., Zhou, D.*, Cheng, J., Xu, H., 2010. Roles of Abiotic Losses, Microbes, Plant Roots, and Root Exudates on Phytoremediation of PAHs in a Barren Soi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76, 919-925.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