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职  称: 研究员
性  别:
电  话: 010--62843940
学  历: 研究生
Email: junwang@rcees.ac.cn
简历:
王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任膜分离过程研究组组长、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副主任,同时兼任中国膜工业协会疏水膜技术与工程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中国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利用学会理事、北京市膜学会理事等职务。
主要从事水处理功能材料、水处理技术、工艺及装备创新:1)推动了“疏水膜分离成套技术”、“智能导电膜”及“功能纳滤膜”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形成集功能膜材料、设备与工艺开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研发体系。已成功在国内五省实现PVDF、PP、PTFE等疏水膜材料产业转化。开发的“膜蒸馏脱盐装备”、“精准疏水膜脱氨”及“膜接触氧化”等工艺及装置,分别在内蒙、天津、安徽、湖南、广西及河北等地企业完成了10-1500m3/d规模的工程示范,促进了行业新型产业链形成与进步;2)开展了提质增效降耗目标导向型膜分离过程创新,形成了膜接触氧化-UV、膜电极、膜催化、膜电催化臭氧氧化、膜吸附-催化臭氧氧化、反向焦耳热膜蒸馏、电芬顿-膜蒸馏、正渗透-膜蒸馏、膜蒸馏/电絮凝-膜吸收、高效除油-稳定脱氨协同工艺等系列成果; 3)针对石化、印染、农药、精细化工等典型行业废水达标、提标及资源回用,近五年,以水质甄别为基础,为辽宁、湖南、河北等地5家企业解决了“卡脖子”的水处理提标难题。工作以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专项子课题、863重点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及省“揭榜挂帅”项目等20余项,另主持企业横向课题等20余项,主持或技术支持工业废水治理工程项目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ppl. Catal. B Environ.、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参与制定规范/标准等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202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研究方向:

疏水膜、导电膜及特种纳滤膜的制备;提质、增效及降耗目标导向型膜分离过程传质机理及装备创新

专家类别:
高级
社会任职:
  1. 中国膜工业协会疏水膜技术与工程应用专委会副主任
  2. 国家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3. 中国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利用学会理事
  4. 北京市膜学会理事
 
获奖及荣誉:
  1. 2021 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CAST2021023) 
  2. 2019年获黑龙江省发明一等奖(8th)
  3. 2015年获中国环保部度环境保护科技奖三等奖(5th)
  4. 2003年获湖北省成果推广三等奖(6th)
  5. 2000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th)
  6. 2000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th)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新型PVDF 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膜蒸馏耦合技术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20907066),2009-2012;
  2. 正渗透-膜蒸馏集成膜脱盐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378491),2014-2017;
  3. 膜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578533),2016-2019;
  4. 电催化疏水膜研制及其界面传质与污染物协同降解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978651),2020-2023;
  5. 构建吸附-催化臭氧氧化疏水膜强化污染物选择性去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2270080),2023-2026。
  6. 国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课题:纺织行业低盐废水深度处理并分质回用技术与示范(2016YFC0400502),2016-2019;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沿黄典型工业园区废水低碳近零排放技术与示范”项目课题二:工业废水毒性物质低碳回收新技术与装备,2022-2025. 
  8. 低温膜蒸馏与纳滤膜过滤技术与装置,国家“863”重点项目(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开发)课题(编号:2009AA063901), 2009-2013。
 
代表论著:
  1. Yongliang Yang, Ling Yu, Tiancheng Chu, Hongyun Niu, Jun Wang*, Yaqi Cai*. Constructing chemical stable 4-carboxyl-quinoline link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via Doebner reaction for nanofiltr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 2022, 13, 2615.
  2. K. Li, Y. Zhang, L. Xu, L. Liu, Z. Wang, D. Hou, Y. Wang, J. Wang*. Mass transfer and interfacial reaction mechanisms in a novel electro-catalytic membrane contacto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O3. Appl. Catal. B Environ., 2020, 264(5):118512. 
  3. K. Li, L. Xu, Y. Zhang, A. Cao, Y. Wang, H. Huang, J. Wang*. A novel electro-catalytic membrane contactor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ozone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 Catal. B Environ., 2019, 249:316–321. 
  4. K. Li, Y. Zhang, Z. Wang, L. Liu, H. Liu, J. Wang*. Electrothermal-driven membrane distillation for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wetting mitigation. Environ. Sci. Technol., 2019, 53(22):13506-13513. 
  5. Jun Wang*, Libing Zheng, Zhenjun Wu, Yong Zhang, Xiaohui Zhang. Fabrication of hydrophobic flat sheet and hollow fiber membranes from PVDF and PVDF-CTFE for membrane distillat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6, 497: 183-193.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