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999年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2002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获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至今,其间先后赴英国阿伯丁大学、华威大学和爱尔兰高威国立大学学习和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土壤微生物参与氮素循环的过程和机理,土壤微生物组在维持生态系统多重功能和土壤健康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调控等。在PNAS、The ISME Journal、Microbiome、New Phytologist、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Plant and Soi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5篇为ESI高被引论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3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研发课题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等项目,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第十二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5) 、NSFC-RS牛顿高级学者基金(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等荣誉。
土壤微生物参与氮素循环的过程和机理,土壤微生物组在维持生态系统多重功能和土壤健康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调控等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和生化专业委员会委员,“Soil Ecology Letters”、“Journal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期刊副主编,《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杂志》期刊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绿肥提高土壤多重生态功能和农田生产力的微生物学机制(2023- 2026,主持)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A“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课题“黑土地健康评价”(2021-2026,课题负责人)
青藏高原高二次科学考察任务三专题6“青藏高原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019-2024, 子专题负责人)
RS-NSFC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缺磷对氮循环微生物生理代谢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2018-2021,主持,已结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耕地地力影响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机制与调控”课题“微生物组调控农业主要有害生物种群消长的原理”(2017-2020,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土壤关键反硝化过程相关功能基因多样性及其在氮循环中的功能作用(2018- 2021,主持,已结题)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土壤-微生物系统功能及调控”子课题“华北平原主要农业土壤中氮转化微生物的特征”( 2014-2019,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 土壤微生物与氮素循环(2013-2016,主持,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酸性土壤中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机理(2012- 2015,主持,已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