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绪亮
职  称: 研究员
性  别:
电  话: 010-62849193
学  历: 博士
Email: xlzhuang@rcees.ac.cn
简历:

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系。
1989.8-1995.8在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工作。
1995.9-1998.7在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8.9-2001.7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赴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做访问研究。
2001.8-2004.7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开发处工作,任科技开发处副处长,期间于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赴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做访问研究。
2004.7-2006.12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生态与环境处工作,任副处长。
2006.12-2012.9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生态与环境处处长,兼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地球化学循环的微生物调控机制及多介质复合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在污染物微生物转化与修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除磷、微生物有机肥料的研制及其应用等领域有良好的工作积累和研究特色。共发表SCI收录杂志论文3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研究方向:

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与调控

招生方向:
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与调控?,欢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生态学等专业学生报考
专家类别:
研究员
职务:
党委副书记
社会任职:

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
世界水土保持协会副秘书长。

获奖及荣誉:

2010年获中国工程院、环保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工作先进个人”
2010年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先进工作者”
2012年获环保部“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东江高度集约开发区域水质风险控制与水生态功能恢复技术集成及综合示范”,课题号2015ZX07206-006,2015-2018,主持。
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京津冀环境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消减与调控”,项目号ZDRW-ZS-2016-5,2016-2018,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氨氧化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对氨氧化影响的研究”,项目号41371266,2014-2017,主持。

代表论著:

Shanghua Wu, Guoqiang Zhuang, Zhihui Bai, Yu Cen, Shengjun Xu, Haishu Sun, Xingguo Han, Xuliang Zhuang*. Mitigation of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acidic soils by?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 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um.?Glob Change Biol.?2018;24:2352–2365

Haishu Sun, Feng Liu, Shengjun Xu, Shanghua Wu, Ye Deng, Guoqiang Zhung, Jinshui Wu; Xuliang Zhuang*. Myriophyllum aquaticum Constructed Wetland Effectively Removes Nitrogen in Swine Wastewater[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7, 8: 1932

Jie Gao, Anzhou Ma,?Xuliang Zhuang*,?Guoqiang Zhuang*. An?N-acyl homoserine lactones synthase in the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Nitrosospira multifomi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80(3):951-958, 2014.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