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送
职  称: 研究员
性  别:
电  话: 010-62849690
学  历: 博士
Email: yswei@rcees.ac.cn
简历:

魏源送,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第九届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副主任,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挂职)。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国际水协会(IWA)非传统水源中国工作组成员,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副理事长,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南昌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组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污泥减量与资源化、河流生态治理与修复、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污染及其控制。主持与参加多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任务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科研与应用项目。现为国家“水专项”项目“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2017ZX07102)”首席科学家。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6篇中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分别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四)、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三)、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研究方向:

水处理 膜技术应用 河流治理 有机固废处理

招生方向:
水处理、河流治理与修复、膜技术应用、有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污染控制,欢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微生物、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等专业学生报考。
专家类别:
高级
职务: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副主任,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挂职)
社会任职: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副理事长国际水协会(IWA),非常规水源专家组成员

中国化学协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

获奖及荣誉:

1. 畜禽粪便环境污染核算方法和处理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魏源送(排名第四)

2. 中国膜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7-2018年度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著作奖)一等奖。魏源送(排名第二)

3. 基于预处理的污泥减量及C、N、P资源化成套技术及产业化。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魏源送(排名第一)

4. 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成果推广应用技术。201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魏源送(排名第二)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水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公益(农业)项目、中科院项目及相关横向课题30余项,目前是国家水专项项目“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2017ZX07102)”首席科学家。主持项目主要如下:

1. 01/2019-至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南昌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环科财函[2018]206号),组长

2. 01/2019-12/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斯里兰卡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合作项目“斯里兰卡CKDu病区高压膜工艺(NF/RO)及电渗析(ED)工艺净化高硬度和DOM地下水的膜污染机制及控制研究(2181101007)”,中方项目负责人

3. 01/2018-12/202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污泥高级厌氧消化过程中甲基汞的赋存及转化机制研究(8182053)”,项目负责人

4.01/2017-12/2019: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项目“新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与设备研究(20171ACG70018)”,项目负责人

5.01/2017-12/2020: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项目“北运河上游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综合示范(2017ZX07102)”,项目负责人

6. 01/2017-12/2020: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课题“沙河水库水环境改善及水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ZX07102-002)”,课题负责人

7. 07/2017-12/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斯里兰卡气候变化应对及环境与健康双边研讨会(21781340168)”,项目负责人

8. 01/2017-12/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浓度有机废水AnMBR氨氮抑制及其调控机制(21677161)”,项目负责人

9. 11/2014-08/2017: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项目“密闭生态循环系统试验平台废水处理系统研制”,项目负责人

10. 01/2014-至今: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课题“中国-斯里兰卡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项目负责人

11. 01/2014-12/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含氮气体( NH3,N2O, NO)的排放特征及其控制研究(21377151)”,项目负责人

12. 07/2013-06/2014:北京市科技专项项目“高浓度、高盐度及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新工艺和新设备研发(Z131109002813040)”,项目负责人

13. 1/2013-12/2017: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课题“饲料兽药残留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过程的影响和阈值研究(201303091)”,课题负责人

14. 1/2012-12/2015: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课题“海河北系(天津段)河流水质改善集成技术与综合示范(2012ZX07203-002)”之子课题“海河北系(天津段)水质与水生态改善的管理措施与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15. 1/2012-12/2015: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课题“浑河中游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ZX07202-005)”之专题“污泥干化及资源化技术研究”,专题负责人

代表论著:

1. Makehelwala M., Y.S.Wei*, S. K. Weragoda, R. Weerasooriya, 2020. Ca2+ and SO42- interactions with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mplications of groundwater water quality for CKDu incidence in Sri Lank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88, 326-327. doi: 10.1016/j.jes.2019.09.018.

2. Cooray T., Y.S. Wei*, J.Y. Zhang, L.B. Zheng, H. Zhong, S. K. Weragoda, R. Weerasooriya, 2019. Drinking water supply for CKDu affected areas of Sri Lanka using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technology: from laboratory to practice. Water 11, 2512. doi: 10.3390/w11122512

3. Sui, Q.W., Y.L. Chen, D.W.Yu, T. Wang, Y.L. Hai, J.Y. Zhang, M.X. Chen, Y.S. Wei*, 2019. Fates of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typical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33, Pt B, 105183. doi: 10.1016/j.envint.2019.105183.

4. Zhang J.Y., Q.W. Sui, T.D. Lu, H. Zhong, P.H. Shen, Y.S. Wei*, 2019. Sludge bio-drying followed by land application could control the spread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30, 104906.

5. Makehelwala M., Y.S.Wei*, S. K. Weragoda, R. Weerasooriya, L.B. Zheng, 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ffected Regions in Sri Lank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60: 865-875.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12.435.

6. Liu M.M., M. Yang, M.X. Chen, D.W. Yu, J.X. Zheng, J. Chang, X.S. Wang, C.M. Ji, Y.S.Wei*, 2018. Numerical optimization of membrane module design and operation for a full-scale submerged MBR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69: 300-308.

7. Yu D.W, X.S. Meng, J.B. Liu, L. Dian, Q.W. Sui, J.Y. Zhang, H. Zhong, Y.S.Wei*, 2018.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ternary pH buffer system for in-situ biogas upgrading in two-phase 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treating starch wastewater.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69: 57-66.

8. Zheng L.B., D.W. Yu, G. Wang, Z.G. Yue, C. Zhang, Y.W. Wang, J.Y. Zhang, J. Wang, Y.S.Wei*, 2018. Which contributes more to membrane fouling in a full-scale RO wastewater reclamation process: membrane autopsy and fouling characterizat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563: 843-856.

9. Yu D.W., M. Yang, L. Qi, M.M. Liu, Y.W. Wang, Y.S.Wei*, 2017. Effects of aeration on matrix temperature by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during sludge bio-drying. Water Research, 122, 317-328.

10. Wang Y. Y, Y. W. Wang, Y.S. Wei*, M. X. Chen, 2015. In-situ restoring nitrogen removal of the combined partial nitritation-anammox process deteriorated by nitrate build-up.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98: 127-136.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