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长简介
欧阳志云,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历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国际生态学协会执行理事等。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城市生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空间格局评估方法,提出了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理论和方法,建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保护的空间规划方法,揭示了北京、深圳等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格局、过程特征与演变规律。主持完成全国生态系统评估、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脆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与示范、大熊猫保护工程规划、汶川地震生态影响评估与恢复重建生态适宜评价、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深圳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制度研究等。共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其中,SCI杂志论文300多篇,在Science, Nature子刊 和PNAS上发表论文19篇,撰写和参加编著专著17余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以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
研究方向: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
联系方式:Email:zyouyang@rcees.ac.cn; 电话:010-62849191;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联合国先后启动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等重大研究计划,推动全球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保护。但仍面临如何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如何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成果应用于政策制定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自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与生态建设工程,生态保护成效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核心问题。
生态系统评价与保护研究组依托原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的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项目,将国际生态学研究前沿与国家生态保护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建立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与受益人口数量的区域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方法。研究发现,2000-2010年间,我国食物生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固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7项生态服务中,有6项在10年中得到明显改善,只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下降。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还揭示了我国食物生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固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明确了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区域,这些区域虽然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7%,但提供了全国56%-83%的生态系统服务。该成果已应用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框架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重点生态功能区调整,以及其他国家与省市生态保护、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
本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可以共存。科学的政策设计可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的理念和政策措施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2016,352:1455-1459)上,并入选中国科学院2016年6月度重大科技成果。
图1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
组长 欧阳志云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研究员
工作人员
欧阳志云 |
课题组组长 |
王效科 |
研究员 |
徐卫华 |
研究员 |
郭 雪 |
研究员 |
逯 非 |
研究员 |
肖 燚 |
副研究员 |
韩宝龙 |
副研究员 |
张 路 |
副研究员 |
冼超凡 |
副研究员 |
孔令桥 |
副研究员 |
张小标 |
助理研究员 |
王天然 |
研究助理 |
暂文鸽 |
研究助理 |
韩 梅 |
研究助理 |
陈登博 |
研究助理 |
姓名 |
入站年份 |
张力 |
2018 |
臧振华 |
2018 |
林晓丹 |
2020 |
杜傲 |
2020 |
王雅晴 |
2021 |
饶恩明 |
2021 |
林子雁 |
2021 |
龚诚 |
2021 |
唐军 |
2021 |
许喆 |
2022 |
孙工棋 |
2022 |
张雷 |
2022 |
张观石 |
2022 |
王立景 |
2022 |
黄斌斌 |
2022 |
范馨悦 |
2022 |
王子明 |
2022 |
研究生
研究生 |
博/硕士 |
入学年份 |
|
研究生 |
博/硕士 |
入学年份 |
黄萍 |
硕博连读 |
2017 |
|
赵钰 |
博士 |
2022 |
林亦晴 |
博士 |
2018 |
|
蔡正午 |
博士 |
2022 |
薛涛 |
博士 |
2018 |
|
程梦茹 |
博士 |
2022 |
李璞 |
博士 |
2020 |
|
李寿燚 |
硕士 |
2022 |
宋春玉 |
博士 |
2020 |
|
潘广宇 |
硕士 |
2022 |
张丹红 |
博士 |
2021 |
|
黄琪琦 |
硕士 |
2022 |
束承继 |
博士 |
2021 |
|
王浩琪 |
博士 |
2023 |
江南 |
博士 |
2021 |
|
郭志强 |
博士 |
2023 |
姚杨 |
博士 |
2021 |
|
李铣 |
博士 |
2023 |
沈钰仟 |
博士 |
2021 |
|
付帅 |
硕士 |
2023 |
冀彦霏 |
硕士 |
2021 |
|
任英祺 |
硕士 |
2023 |
赵磊 |
硕士 |
2021 |
|
王诗雨 |
硕士 |
2023 |
于天任 |
博士 |
2022 |
|
郭嘉铭 |
硕士 |
2023 |
胡雄蛟 |
博士 |
2022 |
|
|
|
|
赵露 |
博士 |
2022 |
|
|
|
|
重要成果:
1.Ouyang ZY*, Zheng H, Xiao Y, Polasky S, Liu JG, Xu WH, Wang Q, Zhang L, Xiao Y, Rao EM, Jiang L, Lu F, Wang XK, Yang GB, Gong SH, Wu BF, Zeng Y, Yang W, Daily GC*. Improvements in ecosystem services from investments in natural capital [J] Science, 2016, 352(6292): 1455-1459.
2.Ouyang ZY, Song CS, Zheng H, Polasky S*, Xiao Y, Bateman IJ, Liu JG, Ruckelshaus M, Shi FQ, Xiao Y, Xu WH, Zou ZY, Daily GC. Using 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 to value nature in decision making [J]. PNAS, 2020, 117(25): 14593-14601.
3.Kong LQ, Wu T, Xiao Y, Xu WH, Zhang XB, Daily GC & Ouyang ZY*, Natural capital investments in China undermined by reclamation for cropland,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23, doi.org/10.1038/s41559-023-02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