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金属环境转化与循环研究组
组 长: 阴永光
所属实验室: 环境纳米技术与健康效应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1. 有毒金属形态分析方法;2. 有毒金属环境迁移转化行为;3. 有毒金属环境修复技术

  毒性金属环境转化及循环研究组主要针对典型有毒金属(汞、镉、砷、银等)开展分析新方法、环境转化过程及区域循环研究。

  (1) 在有毒金属分析方法研究方面,完善了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G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分析复杂基质中甲基汞的方法,发展了基于超滤-电镜-能谱、液相色谱-ICP-MS、单颗粒-ICP-MS等表征、定量多种纳米颗粒态金属的新方法,建立了金属的多同位素示踪体系,实现了同一体系中不同形态金属的同时示踪。

  (2) 在有毒金属环境转化过程与区域循环研究方面,发现了环境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对汞的光化学烷基化;系统研究了甲基汞的光降解机制,提出了溶解有机质介导的甲基汞质子光解模型;采用纳米颗粒态金属表征新方法,研究了环境中纳米颗粒态银、汞(纳米银与纳米硫化汞)的环境生成及对金属循环的影响。

研究组组长:

  阴永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毒性金属环境转化及循环研究组组长。2002年7月于重庆大学获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05年7月于重庆大学获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环境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有机金属及纳米颗粒态金属的环境生成与循环

联系方式:Email:ygyin@rcees.ac.cn;电话:010-62841180

组长 阴永光 研究员

研究组成员

姓名

E-mail

备注

郭瑛瑛

guoyy@rcees.ac.cn

助理研究员

刘艳伟

ywliu@rcees.ac.cn

助理研究员

向玉萍

xyuping@foxmail.com

博士后

chenying315@mails.ucas.ac.cn

博士研究生

qiangdong_st@rcees.ac.cn

博士研究生

yingwang_st@rcees.ac.cn

博士研究生

张晓燕

xyzhang2019_st@rcees.ac.cn

博士研究生

杨佩杰

pjyang_st@rcees.ac.cn

博士研究生

方莹莹

yyfang_st@rcees.ac.cn

姜皓文

hwjiang_st@rcees.ac.cn

崔艺凡

372328654@qq.com

客座硕士生

承担项目:

1.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19/01-2021/12, 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环境中硫化汞纳米颗粒的化学与生物生成: 基于单颗粒-ICP-MS的识别、定量与生成途径研究, 2018/01-2021/12 , 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环境污染化学, 2016/01-2018/12, 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新型农药熏蒸剂碘甲烷对污染物及天然有机质的分子转化及其环境影响, 2014/01-2017/12, 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汞的分子转化与长距离传输机理研究, 2012/01-2015/12, 参与;

6. 国家973项目, 我国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减排技术原理, 2013/01-2017/12, 参与。

近期成果:

1. Ying Wang, Guangliang Liu, Yanbin Li, Yanwei Liu, Yingying Guo, Jianbo Shi, Ligang Hu, Yong Cai, Yongguang Yin, and Guibin Jiang, Occurrence of Mercurous (Hg(I)) Species in Environmental Solid Matrices as Probed by Mild 2-Mercaptoethanol Extraction and HPLC-ICP-MS Analy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2020, 7(7): 482–488.

2. Qingqing Yang, Wei Xu, Guangliang Liu, Maoyong Song, Zhiqiang Tan, Yuxiang Mao, Yongguang Yin, Yong Cai, Jingfu Liu, Guibin Jiang. Transformation and uptake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silver ions in rice plant (Oryza sativa L.): The effect of iron plaque and dissolved ir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20,7: 599-609.

3. Xiaoyan Zhang, Yanbin Li, Gang Feng, Chao Tai, Yongguang Yin, Yong Cai, Jingfu Liu, Probing the DOM-Mediated Photodegradation of Methylmercury by Using Organic Ligand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Structures as the DOM Model, Water Research, 2018, 138: 264-271.

4. Qingqing Yang, Wanyu Shan, Ligang Hu, Yao Zhao, Yinzhu Hou, Yongguang Yin, Yong Liang, Fuyi Wang, Yong Cai, Jingfu Liu, Guibin Pang, Uptake and Transform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Ions by Rice Plants Revealed by Dual Stable Isotope Trac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2): 625-633.

5. Ying Chen, Yongguang Yin, Jianbo Shi, Guangliang Liu, Ligang Hu, Jingfu Liu, Yong Cai, Guibin Jiang, Analytical Methods, 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Cinnabar and Its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Cycle of Mercury, 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47(24): 2415-2447.

6. Yongguang Yin, Zhiqiang Tan, Ligang Hu, Sujuan Yu, Jingfu Liu, Guibin Jiang, Isotope Tracers to Study the Environmental Fate and Bioaccumulation of Metal-Containing 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Chemical Reviews, 2017, 117(5): 4462-4487.

7. Yongguang Yin, Yanbin Li, Chao Tai, Yong Cai, Guibin Jiang, Fumigant Methyl Iodide Can Methylate Inorganic Mercury Species in Natural Wat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4633.

8. Yongguang Yin, Jingfu Liu, Guibin Jiang, Sunlight-Induced Reduction of Ionic Ag and Au to Metallic Nanoparticles by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cs Nano, 2012, 6(9): 7910-7919

获奖情况:

2018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金属形态分析、识别与示踪方法及其应用。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