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与分离过程研究组
彭先佳,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至今,期间,2012-2013年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作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重金属等废水废液处理材料、技术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环境环保部环保公益课题、“水专项”及“863”子课题、企业及地方政府项目十余项。开展钒等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研究,研发多种废水等处理的高效絮凝药剂与吸附材料,成功开展材料药剂中间试验、工业生产试验,近年来开展强酸、强碱或高盐条件下重金属废液、高浓度有机废液高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强酸性石油精炼废液等的处理回用中,尤其开展重金属废水污染源头控制技术及重金属污染区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目前正在进一步推广应用中。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授权5项,在Carbon、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研究方向:(1)重金属污染物水环境化学;(2)复杂苛刻废水废液处理回用;(3)重金属污染区域综合治理
联系方式:Email:xjpeng@rcees.ac.cn;电话:010-62849198;传真:010-62849198
钒在低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作用下的溶解释放动力学和机理
胡星云,岳玉妍,彭先佳*
研究了重金属钒在水环境中典型低分子量有机质作用下的释放过程,发现羧酸类溶解性有机质极大地促进了钒的溶解释放,其中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作用下,钒的溶解释放速率提高60倍;草酸作用下,钒的溶解释放速率是对照组的35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促溶过程中发生了五价钒V(V)还原为四价V(IV)钒的还原过程;醇类和氨基酸作用的溶液中则无还原反应发生。由于V(IV)在溶液中大多以VO2+阳离子存在,而羧酸类溶解性有机质以阴离子形态存在,两者结合可形成多配位螯合物,降低了反应体系中游离V(IV)的浓度,从而促使钒的溶解反应加速进行。在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有机质,它们一方面促进钒的溶解释放;另一方面可将溶解态的V(V)还原为V(IV),并与V(IV)形成有机络合物,降低其迁移能力。本研究对于了解钒的溶解释放特征和迁移转化行为、解释流域钒的污染具有理论意义。
组长 彭先佳 研究员
工作人员
王 军 |
研究员 |
赵长伟 |
副研究员 |
候得印 |
副研究员 |
胡星云 |
助理研究员 |
张媛媛 |
学术秘书 |
博士后
张晓辉 |
2013 |
白 羽 |
2012 |
研究生 |
博/硕士 |
入学年份 |
李国亮 |
博士生 |
2012 |
李 鹏 |
在职博士 |
2010 |
张 勇 |
硕博连 |
2011 |
徐 毅 |
硕士生 |
2013 |
孙贤光 |
硕士生 |
2013 |
袁 玥 |
硕士生 |
2014 |
李魁岭 |
硕士生 |
2014 |
俞 灵 |
硕士生 |
2015 |
陈敬一 |
硕士生 |
2015 |
窦文月 |
硕博连 |
2016 |
王德峰 |
硕士生 |
2013(联合培养) |
张盼盼 |
硕士生 |
2013(联合培养) |
张立娟 |
硕士生 |
2013(联合培养) |
曹祖海 |
硕士生 |
2015(联合培养) |
杨 彬 |
硕士生 |
2015(联合培养) |
杨 梅 |
硕士生 |
2015(联合培养) |
岳玉妍 |
硕士生 |
2015(联合培养) |
林帝出 |
硕士生 |
2016(联合培养) |
重要成果:
1. Changwei Zhao*, Jing Fan, Dong Chen, Yi Xu, Tao Wang, Microfluidics-generated graphene oxide microsphe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removal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from polluted water,Nano Research, 2016,9(3):866-875.
2. Jun Wang, Libing Zheng, Zhenjun Wu, Yong Zhang, Xiaohui Zhang. Fabrication of hydrophobic flat sheet and hollow fiber membranes from PVDF and PVDF-CTFE for membrane distillation.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6,497:183-193.
3. Lian Yu, Xianjia Peng*, Fan Ni, Jin Li, Dongsheng Wang, Zhaokun Luan. Arsenite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Fe2O3-TiO2 magnetic nanoparticles through simultaneous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and adsorp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3, (246-247):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