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中心致力于环境催化及其在大气复合污染控制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采取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先进的原位和表面/界面科学的研究手段,辅以量子化学等理论计算方法,深入研究环境催化和大气霾化学中的多相过程基础科学问题;发展机动车尾气、工业源排放、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绿色氢能与碳转化的新原理、新技术,为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003年以来,贺泓院士领导的大气污染控制中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10余项,其中授权70余项,有多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实施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各一项;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组长 贺泓 院士、研究员
贺泓,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研究员,百人计划入选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199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留学和工作11年。回国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和非均相大气化学过程,系统研究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理、环境催化反应体系设计和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新原理、新方法及其应用,取得了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室内空气净化和大气灰霾成因研究方面的系列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出版中文专著1部,英文专著章节3章;学术论文600余篇(SCI论文540余篇),总SCI被引用3600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有多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实施应用,并已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和重点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等。现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副主编以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多个国际、国内期刊编委。培养博士研究生54名,多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大气霾化学、燃烧废气催化净化、室内空气催化净化、绿色氢能与碳转化
联系方式:Email:honghe@rcees.ac.cn;电话:010-62849123;传真:010-62849121
工作人员
研究员 | |
研究员 | |
研究员 | |
研究员 | |
研究员 | |
副研究员 | |
副研究员 | |
张鹏 |
副研究员 |
王永宏 |
副研究员 |
徐光艳 |
副研究员 |
单玉龙 |
副研究员 |
陈天增 |
助理研究员 |
李浩 |
助理研究员 |
杜金鹏 |
助理研究员 |
王少莘 |
研究室秘书 |
顾媛媛 |
研究室秘书 |
刘晶晶 |
2020 |
赵倩 |
2020 |
刘智 |
2021 |
郑倩雯 |
2022 |
刘俊 |
2022 |
李晓彤 |
2022 |
王慧慧 |
2022 |
符瑜 |
2023 |
孙宇 |
2023 |

重要成果:
1. Guangzhi He, Zhihua Lian, Yunbo Yu, Yang Yang, Kuo Liu, Xiaoyan Shi, Zidi Yan, Wenpo Shan, Hong He, Polymeric vanadyl species determine the low-temperature activity of V-based catalysts for the SCR of NOx with NH3, Sci. Adv., 4, (2018) eaau4637.
2. Fei Wang, Jinzhu Ma, Shaohui Xin, Qiang Wang, Jun Xu, Changbin Zhang, Hong He, Xiaocheng Zeng, “Resolving the puzzle of single-atom silver dispersion on nanosized -Al2O3 surface for high catalytic performance.” Nat. Commun. 11, (2020) 529-538.
3. 楚碧武,马庆鑫,段凤魁,马金珠,蒋靖坤,贺克斌,贺泓,大气“霾化学”:概念提出和研究展望,化学进展,32(1), (202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