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组 长: 杜宇国
所属实验室: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1.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活性(药理学、毒理学)的构效关系研究;2.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及归宿、毒性效应和控制原理研究;3.有机污染物的健康效应研究,特别是糖脂代谢及相关炎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环境化学生物学研究组

  杜宇国,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95-1998年,在美国Iowa大学Robert J. Linhardt 教授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肝素寡糖、酮糖酸碳苷及神经节苷脂的合成与活性研究。杜宇国博士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环境化学生物学课题组主要由化学生物学(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之交叉)和环境科学背景的团队成员组成,通过研究有机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有机活性分子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特别关注有机活性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以及有机污染物的代谢机理、致毒机制和控制原理。主要研究方向:(1)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活性(药理学、毒理学)的构效关系研究;(2)有机污染物的转化及归宿、毒性效应和控制原理研究;(3)有机污染物的健康效应研究,特别是糖脂代谢及相关炎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自1995年以来,课题组已在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49篇,他人正面引用1668次,其中关于寡糖簇合物的一种合成方法被《Carbohydrate Research》评为2005-2008年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Top25)。已授权和申请的国、内外专利42件,已完成技术转让9项。

联系方式:Email:duyuguo@rcees.ac.cn;电话:010-62849126

  可选择性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的5-硫半乳糖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

  贺鹏,毕晶晶,王元成,方敏,杜宇国* 

  课题组首次在国际上开展了一类全新的活性糖脂化合物5S- -GalCer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图1)及相关免疫活性测试的工作,其特征是糖残基为硫半乳糖,即糖环上的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半乳糖,糖苷键为 构型。体内外免疫活性测试表明:5S- -GalCer衍生物对Th1和Th2都表现出强烈的激活作用,而酰基链缩短的5S- -GalCer衍生物只显示Th1分化,但能抑制Th2的激活(图2)。通过改变5S-半乳糖上羟基的亲水疏水性能以及神经酰胺链的长度,我们可能实现NKT细胞选择性激活Th1或Th2的能力,同时有望进一步发现糖脂与蛋白的新作用机制,为发现更有效的潜在糖类药物或抗病疫苗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图1 5S-半乳糖取代的KRN7000衍生物的设计及合成

  图2 5S-半乳糖取代的KRN7000衍生物的体内活性结果 

组长  杜宇国 研究员

  工作人员

魏东斌 

研究员 

刘  军 

副研究员 

颉欣妮 

助理研究员 

研究生 

博/硕士 

入学年份

乔俊飞 

博士生 

2013 

赵传芳 

博士生 

2014 

贺鹏 

博士生 

2014 

尚呈翔 

博士生 

2015 

刘银鑫 

博士生 

2015 

白陈仲 

硕士生 

2013(联培) 

张扬 

硕士生 

2013 

于奇 

硕士生 

2013 

刘伟 

硕士生 

2013 

闫帅虎 

硕士生 

2014 

余彩霞 

硕士生 

2014 

文青 

硕士生 

2014 

赵翠霞 

硕士生 

2015 

杨 帆 

硕士生 

2015 

孙雪凤 

硕士生 

2015 

张馨怡 

硕士生 

2016 

唐 越 

硕士生 

2016 

重要成果:

  1. Jingjing Bi, Jing Wang, Kai Zhou, Yuancheng Wang, Min Fang, and Yuguo Du,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5?Thio-a-GalCers, ACS Med. Chem. Lett, 2015, 6, 476-480. 

  2.  Xue Sun, Yi Liu, Jun Liu, Guofeng Gu, Yuguo Du,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reconfirmation of bacillamide B, Org. Biomol. Chem., 2015, 13, 4271-4277. 

  3. Yuan Li, Dongbin Wei, Yuguo Du, Oxidative transformation of levofloxacin by  -MnO2: Products, pathways and toxicity assessment. Chemosphere. 2015, 119, 282-288.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