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所发布高质量国际论文发表排行榜,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位列世界研究机构首位
1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位居世界第2位,我中心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以492篇位居世界研究机构首位,中国科学院有5所研究机构进入前十。
为落实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相关政策要求,中信所本次统计评估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的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作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认定为高质量国际论文纳入统计范围。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0-12/29/content_1066089.shtml
科技开发处
2020年12月30日
2020-12-30
-
刘倩研究员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名单的通知》(科发函字〔2020〕418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获得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刘倩研究员主要从事痕量环境污染物分析和溯源研究,首次发现了纳米颗粒自然转化中的同位素分馏现象,并利用稳定同位素指纹在内的多种手段实现了环境和人体中的超细颗粒物的识别和溯源,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开创性的里程碑式的研究”。主持国家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研究。获第二届科学探索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3完成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特等奖(第1完成人)、MIT TR35 China、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全国百篇优博等奖励。在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旨在表彰激励一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每年评选一次,表彰院属单位各学科领域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共10名。
人事处
2020年12月25日
2020-12-25
-
张昱受邀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战略和技术专家顾问组成员
近日,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邀请,我中心张昱研究员于2020年担任新一届WHO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战略与技术专家顾问组成员(WHO Strategic and Technical Advisory Group fo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TAG-AMR))。
作为WHO咨询机构成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战略与技术顾问,由WHO在全球范围内经过严格遴选产生,一共20位,共同组成STAG-AMR专家顾问组,为全球相关数据与报告的发布、科学倡议与计划的发起、政策的论证与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为WHO在应对耐药性当前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推动加强相关风险防控与健康安全管理。张昱研究员是本届顾问组中唯一一位中国专家。
张昱研究员及其所在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与阻断研究,成果应用于制药等行业的抗性基因排放阻断技术示范和管理,并入选2020《中国制药工业蓝皮书》。张昱研究员现任中国制药企业管理协会特聘EHS技术专家、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和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专家,两次受邀参加WHO环境抗生素耐药性领域全球专家会议,并作为领域责任专家之一参与编制WHO于2020年发布的《关于防止感染和减少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水、环境、个人卫生和废水管理技术导则》。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际合作办公室
2020年12月23日
2020-12-23
-
生态环境中心召开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
12月17日至19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第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中心领导、两院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科研人员、研究生等约1200人参加了会议。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致开幕辞。他指出今年在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影响下,国际形势发生了百年未遇的重大变局,对我们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他强调,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这一复杂系统,“十四五”期间,我们应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开展研究,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希望各研究组充分利用学术年会这一平台,提出在未来深化研究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方向和研究组交叉交流的切入点,促进中心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突破。
中心73位研究组长报告了研究组2020年在科研进展、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参会人员与报告人积极互动,交流探讨。现场气氛热烈融洽,学术氛围浓厚。
中心主任欧阳志云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对中心全体职工与研究生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配合与支持表示感谢。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科研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大家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推进科研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新突破。他高度肯定了中心2020年在“一三五”进展、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级奖励、论文发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所级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希望全体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继续努力,健康工作、快乐科研,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更好地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学术年会是中心最受瞩目的年度学术盛宴,为中心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重要的交流和合作平台,促进了内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增强了中心科研凝聚力。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心科研综合实力,为“十四五”开好局、为我国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开发处
2020年12月19日
2020-12-19
-
朱永官院士入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0年12月15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增选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研究员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称,朱永官院士对土壤环境问题采取了多尺度和跨学科的方法,并为了解土壤-植物-微生物关系中污染物、养分和抗菌素耐药性的动态做出了系统的贡献;他在发展中世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来自非洲和亚洲的各种出版物的合著者都证明了这一点;他在有关水稻砷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环境方面的全球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一般从发展中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外籍院士从发达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截至目前,全球共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302人。此次共有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位科学家入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其中有7位来自中国。
(更多信息见TWAS官网新闻https://twas.org/article/twas-elects-35-new-twas-fellows)
人事处
2020年12月18日
2020-12-18
-
“问道求索,实事求是”系列活动之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讲座顺利举办
12月16日下午,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问道求索,实事求是”之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系列讲座第二期于生态楼601会议室顺利举办。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为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JES) 编辑部学术编辑刘阔老师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助理,《生态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全元老师。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科研写作和审稿工作经历,就不同期刊的特点和写作结构与投稿的侧重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帮助同学们在写作和投稿时更好地把握期刊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刘阔老师简单介绍了《JES》期刊当前的发展情况,鼓励大家积极投稿,并根据自己工作及审稿的经验,生动形象地对科技论文写作、投稿及审稿的整个流程进行讲解。随后,全元老师参考他在EHS等期刊从事编辑工作的经验,就目前投稿文章的概况与投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探讨。现场同学听讲积极专注、会后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们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得到了老师们的悉心解答和指引。
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有超过60名同学通过线下、180名同学通过线上渠道收听老师们的分享并参与互动。通过老师们的分享,同学们对于不同期刊对论文要求的异同以及投稿和返修的策略有了进一步了解,相信同学们在日后的论文写作和投稿中会更加得心应手,早日取得丰硕成果。
“问道求索,实事求是”系列活动是中心研究生会新推出的一项品牌活动,第一期的举办取得了较好反响,应同学们要求,第二期时隔一个月后举办。本项活动旨在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为广大中心学子传递更多更好的科研相关内容,为同学们的科研助力。欢迎各位同学持续关注“问道求索,实事求是”系列活动,获得更多科研信息。
讲座现场
支撑平台党支部
研究生党总支
中心研究生会
研究生第四、第五党支部
2020年12月17日
2020-12-17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小平一行到中心调研
12月10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小平率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部门专家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城市生态站开展座谈交流。中心主任欧阳志云接待了来访,科技开发处处长严岩、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城市生态站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
欧阳志云致欢迎辞,严岩介绍了中心历史沿革、重点研究领域,以及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的工作和成果。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逯非介绍了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研究、示范及科普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并做了“生态系统碳汇估算及其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专题报告。
王小平和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中心在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和研究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和丰硕成果,充分肯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座谈双方就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碳汇估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在科研资源和观测数据共享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会议现场
北京城市生态站
2020年12月14日
2020-12-14
-
2020长三角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讨会暨第一届义乌环保装备博览会在义乌召开
11月25-26日,2020长三角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讨会暨第一届义乌环保装备博览会在义乌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主办,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协办。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中心副主任杨敏研究员、义乌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朱有清及包括中心、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在内的专家出席此次会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主任王东升研究员主持会议。
本届研讨会就长三角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理论与技术进行交流研讨,结合义乌五水共治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探讨小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应对思路策略,并同期举办村镇水务新技术与环保设备博览会。此次会议吸引200余位业内人士参加,为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有序、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研讨会现场
博览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2020年12月7日
2020-12-07
-
中心在科技部、财政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获得优秀
11月20日,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2020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我中心在本次考核中获得优秀,在全国356个单位中排名第22,中心科研仪器共享工作进展显著,取得明显成效。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是国家提升科研基础设施、仪器使用效率和科研支撑能力的重要部署和导向。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央改革办督察组的要求,2020年6月至9月,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委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组织开展了2020年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考核以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对象,依托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以客观数据为基础,通过专家咨询和现场核查,从使用效率、法人单位主体责任、减轻科研单位负担等方面进行了考核评估。全国共有356个单位参加了本次考核,50个单位获得优秀。
中心所级公共技术中心全面贯彻《意见》精神,近年来,制定了《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暂行)》、《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了仪器共享使用和绩效考核机制,持续推进共享开放工作,显著提升了科研仪器运行开放效率、服务效益和实验技术队伍业务能力。
科技开发处
2020年12月7日
2020-12-07
-
中心与乌海市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
11月20日,乌海市副市长孙昊率领乌海市科技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环境投资公司领导一行访问中心,与中心副主任杨敏签署新一轮全面合作协议。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科创办副主任黄韶勇与中心部分科研骨干见证了签约仪式,并参加了合作座谈会。
杨敏对孙昊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心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中心在第一轮合作期间同乌海市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双方今后开展全面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在新一轮合作中,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深度参与乌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在水、气、生态、矿山修复等方面为乌海市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为乌海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孙昊对中心在乌海环境治理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乌海市今后将更加重视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希望今后能与中心形成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生态环境局、环境投资公司和自然资源局分别从环境治理需求和水土资源利用提出了现实需求,科技局从平台建设、运行及参与“科技兴蒙”计划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双方就制约乌海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今后重点合作方向达成了一致。
中心与乌海市于2017年签署第一轮合作协议,主要针对当时乌海市急需的焦化废水等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开展合作。第一轮合作期间,中心支撑了像千里山污水厂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等重点项目,为乌海市顺利通过环保督察提供了科技保障,此项目作为院地合作亮点成果在科技部网站报道。
签约现场
科技开发处
2020年11月20日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