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2017年度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弗劳恩霍夫协会项目选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为了加强国科大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促进教育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根据《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校发际字〔20153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国科大开展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际合作培养计划)。经协商,现将2017年度Fraunhofer项目选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和人数 

  弗劳恩霍夫协会项目:到弗劳恩霍夫协会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学习研究,录取人数10人。 

  二、培养方式和期限 

  派遣国科大在读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到境外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以下简称外方)进行学习研究,回国进行论文答辩,取得国内学位。访学期限为6—12个月。 

  三、申报原则和条件 

  坚持联合培养与科教合作紧密结合的原则,优先支持申报与中科院或国科大签署过院级或校级合作协议的境外单位。 

  申请人的具体要求条件为: 

  1. 系国科大在读硕博连读或直博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派出前应已转为博士研究生。 

  2. 学习成绩优秀、身心健康。 

  3. 已基本完成课程学习。 

  4. 外语能力符合境外接收院校(研究机构)的要求。 

  请注意:申请人无须提前与外方导师联系,无须提交邀请函,通过外方电话面试后,由弗劳恩霍夫协会北京代表处推荐联系外方导师。 

  四、资助办法 

  入选者可从国科大获得如下资助: 

  1. 第一年访学期间生活费(资助标准按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标准执行)。 

  2.往返国际旅费1次(由访学人员先行垫付,访学结束后按财务制度以补助的形式发放)。                                                                                                                                                                                                                                                                                                                                                                                                                                                                                                                                         

  五、材料报送时间和要求 

  申请者均需通过研究所、学院统一申请,国科大不接受个人直接申请。 

  请各研究所、学院于2017224日(周五)前将下列材料报送至中心研究生部,电子版材料须为WordPDF格式。电子版材料请按以下名称建立文件夹: 

  文件名:申请人姓名,内含该申请人的申请表及补充材料。  

  所有申请材料须按以下顺序排列: 

  1.2017年度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初选汇总表》(附件1,电子版),一式1份。 

  2.《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申请表》(附件2,纸版、电子版),一式1份,研究所、学院须加盖公章。填报注意事项如下: 

  1)硕博连读的申请人填写硕转博/攻读博士时间栏目时请在时间后注明硕转博 

  2外方高校/科研院所导师与外方是否已有科研合作栏目中的外方指申请人拟申请的外方单位。 

  3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栏,请注明刊物名称、影响因子、署名单位是否有中国科学院大学。 

  3.《弗劳恩霍夫协会项目申请表》(英文,附件4,纸版、电子版)一式1份。 

  4. 请提交下列材料(只需电子版),命名为补充材料 

  1)外语水平证明(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考试成绩单或同等英语水平,如雅思、托福、GRE等证书扫描件)。 

  2)在学期间发表文章的首页(含摘要)或录用函、专利证明书。 

  3)获奖证书扫描件。     

  附件: 

  1.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初选汇总表 

  2.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申请表 

  3.弗劳恩霍夫协会项目简介 

  4.弗劳恩霍夫协会项目申请表 

  5.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管理办法 

  研究生部 

  20161226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