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公众科学日活动顺利举行。来自中关村中学、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东升实验小学、五一小学、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中国石油大学、辽宁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大小同学、社会公众近500人在生态环境中心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公众科学日以“探索创新 追逐未来”为主题,结合生态环境中心学科特色和环境保护热点问题,安排了科普讲座、科普读本、科普展板、趣味科学实验和实验室参观等一系列活动。
活动特别邀请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史建波研究员和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周传斌副研究员分别作了“无处不在的汞——汞的污染与防治”和“垃圾的故事”的科普专题报告。史建波从什么是汞、我们身边的汞开始说起,由浅入深逐步介绍了汞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警惕身边的汞污染等。告诉同学们从合理“吃鱼”、尽量不使用含汞的医疗器械、选用“低汞”节能灯及电子产品、使用无汞电池和尽量少用含汞的生活用品等做起,维护人类自身的安全、保护好环境。周传斌从垃圾是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去哪儿了以及怎样做好垃圾分类并把垃圾利用起来等向同学们做了生动形象的讲解。两位老师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垃圾的产生,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报告现场气氛热烈,观众踊跃提问,同学们就感兴趣的话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活动安排了参观二恶英实验室、环境水质学模拟试验大厅、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大气污染过程模拟实验室(烟雾箱)等。
在环境科学楼一层,科普志愿者向同学们讲解了水果电池和水净化装置原理,并向小朋友们赠送了水果电池和水处理装置,小朋友们现场体验了趣味科学小实验。
在二恶英实验室,讲解老师介绍了二恶英来源、毒性及其影响、主要分析检测技术与方法以及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等。在环境水质学模拟试验大厅鱼类养殖和暴露实验室,讲解老师介绍了传统化学监测手段的弊端以及目前用于水生生物保护的生物监测方法的技术原理,同学们现场观看了鱼类养殖和暴露的流水系统装置;在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观测点听取了城市生态系统观测指标、意义和观测方法的介绍(太阳辐射、紫外辐射、地表辐射、日照时数、风速风向、温湿度等);在大气污染过程模拟实验室(烟雾箱),研究人员介绍了什么是霾(灰霾)、灰霾的本质及灰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同学们了解到烟雾箱是灰霾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在模拟灰霾生成的过程以调查不同污染物对PM2.5形成的影响,为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同学们了解了该室主要仪器在生物样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中心研究生党总支进行了学术科普海报展,并进行了讲解,为公众科学日活动提供活动载体。
大家在开心愉悦的氛围中受到科学熏陶,感悟科研精神,激发创新创造的兴趣。参观者不时向科研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科研人员均耐心地为大家解疑答惑。活动结束后,参观者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机会难得的科技体验。对活动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表示感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公众科学日是公益性质的科学传播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每年5月举行。今年,中心综合办、团委、党办联合组织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科普志愿研究生20余人共同参与了科学日服务工作,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集中展示生态环境科研工作,普及科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活动签到
报告会场座无虚席
史建波研究员作报告
周传斌副研究员作报告
参观二恶英实验室
参观生物毒性监测实验室
参观城市生态站观测点
参观城市生态站实验装置
参观大气污染过程模拟实验室
现场演示小实验
迫不及待动手做实验
同学们喜爱的熊猫展板
陈劲憬主持报告会
志愿者与工作人员
综合办公室 中心团委
2017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