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经典论文解读: 德国污水处理厂和河流中药物的赋存特征

日期:2024-07-23

向经典看齐

向经典看齐”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发起,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解读经典论文的系列活动。本活动旨在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勇于挑战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抢占科技制高点,向本领域顶尖的科学家看齐,力争取得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传承经典、砥砺前行。


德国污水处理厂和河流中药物的赋存特征

解读人:古振澳


论文背景:药物的发明对于提升人类健康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人体中通常不能完全代谢,药物分子及其代谢产物会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随着人口增多与社会发展,药物的使用量也越来越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污水、地表水、地下水甚至饮用水中均检测到了药物分子及其代谢产物。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染物降解的关键环节,明确其在药物污染去除中的作用,分析药物在水环境中的赋存规律,对于控制药物污染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发现与结论:论文作者通过对49个德国污水处理厂和30多条河流进行采样,全面分析了32种常见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分布,包括抗炎药、脂质调节剂、精神药物、抗癫痫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β2-拟交感神经药以及5种代谢物。

针对药物在污水处理厂中降解规律,作者重点分析了法兰克福附近一个市政污水处理厂(服务人口31.2万人)进出水中药物浓度,发现虽然进水中水杨酸浓度最高(54 μg/L),但是污水厂对其可实现超过99%去除率。与之相比,卡马西平去除率仅为7%,导致其在出水中浓度最高(2 μg/L)。整体而言,污水厂可去除约60%的药物(图1)。

1.市政污水处理厂药物进出水负荷及去除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降雨天气后,药物分子降解效果显著变差,其中部分药物降解率由60%降低至5%以内,并且该削弱效果可持续数天(图2)。这可能是降雨期间污水厂工艺受到冲击,导致微生物组成及活性改变,某些难降解药物的去除被大幅削弱。

2.市政污水处理厂中药物去除率随时间及水量变化情况(第4天出现降雨,流量显著增加)

针对数十个污水厂和河流的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污染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污水厂出水中可同时检测到多种药物,其中有污水厂检测到了80%以上的待测药物种类。河流中也普遍存在药物污染,其浓度一般为污水厂出水浓度的5%~20%

研究者进一步比较了大型和小型河流中药物污染情况,发现小型河流中污染物浓度远高于大型河流(图3),这是由于污水厂受纳水体大多为小型河流。虽然工业排放也可能会导致部分类型药物污染,但应该不是造成地表水被广泛污染的原因。

3.不同河流中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其中RhineMain为大型河流,其余为小型河流)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生活污水作为药物污染主要来源,虽然在污水厂中得到部分去除,但出水中依然存在较高浓度残留。污水厂出水进入受纳水体后,药物污染浓度得到降低,但是依然广泛存在,对于水环境安全可能带来较大威胁。


意义与反响:该论文发表于1998年,对于污水厂及水环境中药物污染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揭露了药物污染在水体中的广泛分布特征。研究明确了污水处理厂在药物污染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污水处理工艺的局限,为药物污染的管理与防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

受当年技术限制,该研究对药物浓度的检测精度有限,但作者通过全面检测与分析,有力地证实了药物污染的严峻性,并指出可能的防控路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于水体中药物污染的关注,并得到3000余次SCI引用。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S0043-1354(98)00099-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