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占芬研究组在雄性生殖毒性研究方向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毒理学经典期刊Archives of Toxicology (Arch. Toxicol. 2022, Doi: 10.1007/s00204-022-03377-0; Arch. Toxicol. 2022, 96(6):1881-1892 Doi: 10.1007/s00204-022-03259-5)。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男性生殖障碍和相关疾病的增加使得环境物质的雄性生殖毒性受到格外的关注。该研究团队聚焦环境物质对睾丸发育的影响,利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创新性地在小鼠出生后一周左右探究环境物质对睾丸发育的损伤并开发更为敏感的毒性指标:
在对双酚AF(BPAF)的研究中发现,仔鼠从胎儿期暴露至出生后第9天即可检出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减少、减数分裂抑制以及生精小管面积收缩;对应这些早期损伤,成年后的雄鼠表现出明显的睾丸发育不良特征。进一步研究揭示BPAF对睾丸发育的影响除对睾丸的直接作用外,同时有下丘脑参与(图1)。
图1.双酚AF影响小鼠睾丸发育
在对四溴双酚A(TBBPA)的研究中发现,小鼠出生后暴露一周即可导致Sertoli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以及生精小管面积变小;成年后除生精小管面积减小外,处于第VII-VIII期生精小管的比例也明显减少,低剂量组最显著的变化是Sertoli细胞微管骨架受损。鉴于Sertoli细胞在睾丸发育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认为Sertoli细胞尤其微管骨架是TBBPA影响睾丸发育的核心靶点(图2)。
图2 四溴双酚A影响小鼠睾丸发育的有害结局路径
以上这些发现突破了传统生殖毒性研究方法中根据成年后生殖不良结局判断对发育影响的限制,在发展更敏感指标的基础上将毒性检测时间提前至出生后1周,极大缩短了实验周期,为未来发展环境物质雄性生殖毒性的快速测试方法奠定了基础。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第一作者为李圆圆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为秦占芬研究员。
论文链接详见: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04-022-03377-0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04-022-03259-5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