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杨团队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Evaluation of early biomarkers of atherosclerosis associated with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exposure: an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y”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上。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造成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原因。当前公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脂血症、高血压、抽烟和糖尿病等,但并不能解释和预测所有心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环境污染尚未被确认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很少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 

 多氯联苯暴露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生物标志物 

  研究通过多组学联用技术,发现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多氯联苯的醌类代谢物暴露诱导内皮损伤,促进心血管疾病进程的分子机制(如图)。组学测序结果提示非编码RNA HDAC7-AS1与 MIR-7-5p 通过Ago2特异性结合。非编码RNA HDAC7-AS1充当内源性RNA与TGF-β2竞争性结合MIR-7-5p。结合临床样本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浆中HDAC7-AS1、MIR-7-5p和TGF-β2的水平正相关。

  研究提示血浆中非编码RNA可作为环境污染物暴露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10.1289/EHP9833。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