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郝郑平研究组在微量乙烯低温催化去除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郝郑平研究组在微量乙烯污染物的低温催化去除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著名的催化杂志ACS Catalysis (ACS Catalysis, 2018, 8, 1248-1258) 

  微量乙烯催化去除的难点是低温下污染物的C=C δπ化学键的活化,最早是由该研究组在介孔氧化钴担载纳米金催化剂上实现的(J. Am. Chem. Soc. 2010, 132, 2608–2613)后来日本的Atsushi Fukuoka研究组报道了中孔氧化硅担载铂催化剂用于微量乙烯低温催化去除(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6265–6268)ACS Catalysis报道的研究在传统的微孔分子筛催化剂上实现了乙烯低温下的催化氧化,克服了以往催化剂合成复杂、载体水热稳定性差的缺点,研制的Ag/ZSM-5催化剂具有合成方法与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研究揭示了污染物去除的催化反应机理,发现催化材料的稳定性主要受载体的酸性和反应过程中水的影响,研究为低温条件下微量乙烯污染物的去除与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科院前沿科学研究重点计划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atal.7b02410 

  环境纳米室

  2018122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