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马梅研究组“智能化超级自动水站”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马梅研究组牵头的技术团队在中国科学院项目、863课题和水专项支持下,历时6年研发基于生物毒性预警触发的智能化超级自动水站关键技术,建立以生物毒性监测为触发层,集成各类理化参数,通过耦合基于生物毒性的污染物风险预警模型数据库和智能化解析判断软件对多参数信号进行智能解析判断和连续实时大数据挖掘;系统实现常规指标超标综合生物毒性的报警,判断水质污染程度、污染类型,自动分析产生毒性的可能原因,实现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事件的有效区分和应对,对目标水体进行水质综合判断和预警;单元模块相互兼容,镶嵌多功能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模块、决策支持系统和应急案例数据库,通过智能化可实现针对不同水质安全预警需求。技术团队自2014年起在石家庄的滹沱河、棉冶河跨界水源地和黄壁庄水库取水口建设了三座基于生物毒性预警触发的智能化超级自动水站和水环境安全预警监测云数据中心,并投入日常业务化监测预警运用,为石家庄市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平台。 

  “智能化超级自动水站关键技术于20151219日通过了由河北省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组织、河北省环境保护厅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取得了若干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技术集成创新,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水源地生物监测综合预警工程应用,研究成果为我国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我国水质监测台站规划建设提供技术示范和运用指导,为全国开展生物监测预警提供了良好示范。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团队来自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无锡水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十余家研究院所、高校和企业,是产学研用结合、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团队。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126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