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室参加中国北极黄河站2014年度科学考察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英明博士参加中国北极黄河站2014年度科学考察,已于718日顺利到达中国北极黄河站,开展极地科考项目“北极地区手性有机氯化合物环境化学特征调查研究”的研究。 

  项目拟在2010-2013年度北极科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北极朗伊尔(北纬78度)和新奥尔松地区(北纬79度)不同环境和生物样品的采集分析,开展北极环境中具有手性特征的OCs化合物(如OCPsPCBs)及其污染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考察污染物的全球长距离传输途径及其区域环境化学行为,为探查POPs的迁移规律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连续四年参加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活动,并针对北极新奥尔松区域的POPs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此次北极科考项目是在前四次现场考察基础上的延续和拓展,力图通过长期的实验观察,为阐明全球范围POPs的长距离迁移及其转化规律研究作出贡献。 

中国北极黄河站

采样装置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4723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