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赵斌研究组在二恶英类污染物神经毒理机制研究领域获得重要发现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斌研究员研究组在二恶英类污染物神经毒理机制研究领域获得重要发现。相关研究论文最近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doi:10.1289/ehp.1206066)。

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造成多系统的功能障碍,包括学习、记忆、认知等高级脑功能障碍等,但是其神经毒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项工作发现二恶英类污染物在神经细胞中通过芳香烃受体(AhR)的活化及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下调乙酰胆碱酯酶(AChE)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造成AChE 表达水平的降低,最终导致神经细胞AChE 酶活性的降低及功能异常。这是首次关于二恶英直接干扰胆碱能神经传递系统功能的报道,揭示了二恶英可以通过作用于胆碱能神经传导系统而影响高级脑功能的毒理作用新机制。根据这一发现,将乙酰胆碱酯酶用于有机磷农药暴露的特异生物标志物的经典理论也需要重新评估和修正。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由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研究所主办,2012年影响因子为7.036,在全球公共卫生、职业卫生以及环境健康杂志中排名第一。

二恶英抑制神经细胞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作用机理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年4月8日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