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揭示新型污染物全氟碘烷的雌激素效应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桂斌院士研究组在新型污染物全氟碘烷的雌激素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最近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http://dx.doi.org/10.1289/ehp.1103773)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污染物,其毒性效应研究属于空白。本项工作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VLN实验以及雌激素响应基因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了12种全氟碘烷的雌激素效应。研究发现碘代全氟类化合物能够诱导细胞增殖,激活MVLN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并诱导MCF-7细胞中TFF1和EGR3的表达,具有雌激素效应。利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四羟基他莫昔芬与全氟碘烷复合暴露于MVLN细胞,进一步证实全氟碘烷类化合物激活雌激素受体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全氟类化合物和全氟碘烷的雌激素效应,发现全氟碘烷的雌激素效应与全氟碳链的长度,氟取代程度和碘元素取代相关。其结构与传统具有酚羟基结构的雌激素类化合物具有明显差异。对全氟碘烷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效应的机理进行推测,认为其羟基化代谢产物可能是激活雌激素受体的目标分子。本研究首次发现并确证了全氟碘烷的雌激素效应,解释了其构效关系,为研究全氟类化合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提供了重要依据。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由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研究所主办,2011年影响因子为6.09,在全球公共卫生、职业卫生以及环境健康杂志中排名第一。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