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庆华课题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治理措施对大气中二噁英浓度影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表明: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大气中二噁英浓度大幅降低,相关成果于2011年3月21日发表在最近一期美国化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Environ. Sci. Technol., ASAP,DOI: 10.1021/es103926s)上。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政府采取了诸多污控措施来提高空气质量。在机动车污染控制方面,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奥运会期间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搬迁、关闭重污染工业企业,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燃煤污染等。二噁英是一类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奥运会前后这些污控措施的施行对于减少大气二噁英排放有没有效果也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研究人员采集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前后(2007-2010)的120个大气样品,结果表明奥运会期间(2008年8月)北京大气中二噁英相比奥运会前一个月(2008年7月)降低了30%,相比奥运会前一年(2007年)同期降低了70%。二噁英浓度与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无相关性,而与空气质量显著性相关。北京大气中二噁英的浓度呈持续降低的趋势,这也与国家“十一五”期间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相一致。研究人员还估算了北京大气中二噁英的半衰期为3.2-5.8年。
该研究对国家长期和短期污控措施在降低大气二噁英的排放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