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

概况及应用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消费和出口国,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储能设备等多个方面,这类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8年,报废数量近年来急剧增加。锂离子电池中含有氟、重金属等污染物,废弃后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环境问题,危害人体健康。同时,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铝、铜、锂、钴、镍、锰等可回收资源,经济价值显著,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特点: 

  1)采用单体电池正负极整体解离技术,不需要进行破碎,通过拆解和浸离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铝箔、铜箔、电解质隔膜整体分离,回收的石墨、铝箔、铜箔可以再生使用,经济价值显著提升。 

  2)在单体锂电池整体解离的基本上,可以将电解质稳定于水相,然后回收;或者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分离技术,实现六氟磷酸盐的回收。 

  3)回收的正极材料可以制备成硫酸盐、氢氧化物等,进一步合成锂电池生产所需要的正极材料前驱体。 

市场分析: 

  利用绿色环保的工艺,整体回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极材料和集流体,有效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回收成本和环境安全风险,市场前景广阔。 

产业化所需条件: 

  交通便利,水电有保障,具有动力电池收运渠道。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