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重金属废渣的无毒化处理与资源化回收技术

概况及应用领域: 

  工业重金属废渣(铬渣、砷渣)是化工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危险工业固体废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铬渣、砷渣在我国的多个省份都有大量的堆积,且由于其复杂的物相组成,综合处理的难度很大,现有技术往往难以使重金属解毒、脱毒,处理成本高,处理后容易二次污染,有价组分回收利用率低,从而对企业造成较大负担。 

  本课题研发得到了水热高效固定、脱毒重金属废渣以及有价金属提取的新技术,可以实现了中低温条件下的铬、砷的固化稳定化、分离提取与资源化利用,实现重金属废渣的脱毒排放,从而减轻工矿企业重金属废渣处理的负担,而且对其他类似重金属危废的无毒化处置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技术特点/设备参数: 

  该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快速高效、成本低廉、不释放二次污染气体,使用的添加剂对环境友好,无需像湿法解毒中耗费大量的酸、碱和还原剂,体系所需要的温度也远远低于干法解毒必须的高温。本技术处理后的重金属渣能快速排放达标,稳定且不易重新释放重金属;分离提取的铬、砷及其他有价金属和无毒化固废可以资源化回收利用,产生附加经济效益。 

专利和获奖情况: 

  已申请5项专利。 

市场分析: 

  本项目开发的重金属废渣固定与脱毒处理方法,针对工矿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环保压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经济型重金属危废处理技术,环保市场需求量大,有望形成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体系,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