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热法修复POPs污染场地技术

概况及应用领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生物毒性、持久性、迁移性、生物累积性强的有机污染物,处置不当会严重污染周围土壤,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溶剂热法是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采用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利用其升温升压后能快速溶解常规条件下难以溶解的污染物的特性,实现POPs和土壤的有效分离。采用溶剂热法修复POPs污染场地,通过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并循环使用,实现POPs在污染点浓缩富集后在焚烧点集中处理,显著地降低土壤从污染点至焚烧点的运输成本,有利于满足焚烧法集中处理的要求。经处理后的土壤,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再利用。溶剂热法具有工艺简单,流程短,高效,所需溶剂少等优点,对于修复典型有毒有机物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含溴阻燃剂、有机氯农药等污染场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点/设备参数: 

  1)工艺简单,流程短,高效,所需溶剂少,可维护性更强,维护操作更简易,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可靠度更高。 

  2)采用蒸馏回收有机溶剂并循环使用,大大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节约处理成本。 

  3)蒸馏浓缩后的POPs可集中进行焚烧处理,实现了POPs在污染点浓缩富集后在焚烧点集中处理,显著地降低土壤从污染点至焚烧点的运输成本,解决了焚烧法处置能力不足的难题; 

  4) 经处理后的土壤,达到国家标准可以进行填埋或再利用,解决了传统焚烧、填埋处理后土壤难以利用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了污染场地修复的价值。 

专利和获奖情况: 

  该技术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